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之道精华篇

大学之道精华篇

大学之道【大学之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行住坐卧皆有禅意,清茶淡饭皆有禅味,生活就是禅。

经典禅语: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

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大学之道】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意为如果施行德政,就像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环绕。

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管理者,然而良好的品德操行对我们同样不可或缺。

没有大才我们可能是平凡的,但没有基本的道德,将会被他人厌恶憎恨,寸步难行。

言必信,行必果,待人以诚,心存善念,做不到的不承诺,做得到的不推诿,让嘉言懿行成为一种习惯。

【大学之道】清明时节,让人不禁感伤而又深思:我们都是人生过客,重要的是人生的体验。

其实,那落下的夕阳在地球的另一边,正是一轮初升的太阳!【大学之道】张兵在其所著的《销售中的心理学诡计》中有这么一句话:如果你想钓到鱼,就得像鱼而不是渔夫那样思考。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以自我为中心对人和事进行思考,并加入众多理想化的成分,由于缺乏必要的正确认知,实际操作中免不了困难重重。

所以不妨学着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立场,用变化的眼光看待周围,或许很多事会变得更加透彻明晰!【大学之道】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在其著名的酸柠檬效应讲解中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悲观消极的人拿到一个酸柠檬时,往往会说“我真是太倒霉了,别人能拿一个苹果,为什么就给我一个破柠檬?”他认为这个柠檬没有任何价值,因此随手就扔掉了。

其实真正的快乐不见得是从享乐中得到的,坦然接受你现有的条件,不要沉迷在悲观情绪中无法自拔,要在征服困难中享受快乐,学会成长!【大学之道】善于思考的人总能从生活的细枝末节处看出玄机,从而有所悟、有所为。

周立波的微博中有这样一段话:做人要像走路,后脚抬,前脚放;做人要像走路,能前行,能退让;做人要像走路,能疾步如飞,能戛然而止。

走路本是件极其平常的事,但一些哲思敏捷的人却从中获得了非同寻常的体会,在日后的为人处世中变得更加得体、通达,也更加从容。

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努力做个会思考的人!【大学之道】建立人脉的提示:1.学会换位思考;2.学会适应环境;3.学会大方;4.学会低调;5.有礼貌;6.言多必失;7.学会感恩;8.遵守时间;9.守信;10.学会忍耐;11.有一颗平常心;12.学会赞扬别人;13.待上以敬,待下以宽;14.经常自省。

【大学之道】善意和美的感动其实是在一起的,善意的人明白生命的珍贵,舍不得践踏美的一切。

一朵花开,他们看到的不仅是花的美丽,还有花从落籽到绽放所经历的时光。

【大学之道】《傅雷家书》中用“化”字定位求学的目的。

傅雷说:“求学的目的应该是‘化’而不是死吞知识,变成字典或书架,我最讨厌有些专家,除了他本身学科以外,一窍不通,更谈不到阔大的胸襟,高远的理想,也有科学家在实际生活中毫不科学,也有文学家艺术家骨子里俗不可耐。

这都是读书不化,知识是知识,我是我,两不相关之故。

”我们应时刻警惕,切勿成为傅雷口中的“有些专家”一类人。

【大学之道】看到别人做得不好,有些人会暗自得意,心想:“要是我,一定比他强。

”但真正强大的人,总是在观察别人为什么做不好,然后引以为戒,自己尽量不犯同样的错误。

那些爱看热闹喝倒彩的人,从来都只把自己当做观众。

而那些时刻警惕的人,则一直蓄势待发。

学着用一个参与者的角色来要求自身,有时候“局外人”做久了不再是“得之欣然,失之淡然”的旷达,它意味着被边缘化,意味着与“真知真行”渐行渐远。

【大学之道】《弟子规》开篇即有“首孝悌”、“泛爱众,而亲仁”的论道,只要保持着对人、对社会的一份诚心,一定能够做出有益于他人的事。

爱心的原点在于孝心,孝悌养成以后,就能够广泛地仁爱社会大众。

真正成圣成贤之道也是爱心的成就。

正如孟子所说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能够对父母尽孝的,在家里行孝悌之道的,也能够对社会大众、百姓有一种仁爱之心,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大学之道】每一个日子,每一个季节,都值得以微笑迎接,以微笑包容,以微笑送别,以微笑纪念和珍藏;用微笑诠释生活,以温润体味人生。

澡雪而精神,便有了从容前行的潇洒步履。

生活不止于脚下方寸,还有梦想,还有远方,还有希望,它们让我们的悲喜有所依凭,让我们的艰辛付出有了坚持、坚守、坚忍的力量。

【大学之道】禅故事分享:和尚与徒弟云游,徒弟背负包袱,言重不止,和尚不语。

路经一村,和尚摸村妇手,村人喊打,两人疾跑。

和尚问:还重吗?徒弟答:刚才只想到逃命,没想到重。

◇两和尚外出,途中一和尚背了一个女子过河。

另一个和尚一路责备不止。

背过女子的和尚回问:师兄,我早已把她放下了,怎么你还背着,放不下呢?【大学之道】在公交车上让座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公德,它是一个人道德高尚、有爱心的表现。

年轻人就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境界和道德行为。

在车上主动让座,不仅会使自己感到坦然和愉快,更能影响、带动周围的人一起来参与这样的行为,这种和谐谦让的气氛会在“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你我他中不断延展,把我们对社会、老人和孩子的爱,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真实地展现出来。

【大学之道】古往今来,许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大德名士,无一不是惜时如金的典范。

他们在珍惜时间方面也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文墨至宝,以警后世学子不要蹉跎岁月,浪费青春年华。

像《明日歌》中“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和陶渊明的“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等名言佳句都是在勉励自己,并劝诫他人要好好珍惜时光。

【大学之道】禅之智慧:1.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笔财富。

2.当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欺骗得了你。

3.世上的人多知道对法律负责,却少有人知道对因果负责。

4.把自己压低,才是真正的尊贵。

5.良心是每个人一生最公正的审判官。

因此,对自己好一点,因为这辈子并不很长;对身边人好一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上。

【大学之道】弟子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相信呢?佛祖把弟子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弟子不论瞪大了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是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自己看不见。

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

有所悟:我们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大学之道】一样的事情,有的人可以胜任,有的人却难以驾驭;聪明的人会从中挖掘出宝贵经验为以后所用,肤浅的人只会为自己找出若干理由。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本来要输却又输不起。

只看到别人的成就,而不知人家背后成功的原因。

已输了一半,若还不知检讨,只知嫉妒或自怨自艾,那就输定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生活的强者要勇于面对自己的“输”,淡定认识别人的“赢”。

【大学之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就如物理现象中的“作用与反作用”一样。

若你想着别人的优点,想着他平日待你的种种好,抱着爱的情绪去与他交谈,你同样会感觉到他对你的喜爱;但如果你心里对某人有了成见,尽管你没有说出口,但你的脸部表情、身体语言、说话的口气,已将你心中的愤懑暴露无遗,你也就不可能得到对方热情的笑脸。

因此,要想得到友谊,必须先善待他人。

【大学之道】成语“三缄其口”出自西汉刘向《说苑·敬慎》,其中“三”现在往往理解为“多”。

其实,真正的意思可能是来源于周太庙前用布绕嘴三周的“金人”形象。

这曾给崇尚周礼的孔子以极大的震撼和启发。

所以,孔子在教诲弟子时,总是十分强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大学之道】春风拂过原野,惊起一层漫漫绿色。

明天是五一劳动节,是劳动,建成了到处耸立的万丈高楼;是劳动,造就了现代化的信息高速公路;是劳动,让偌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是劳动,使浩瀚的荒原变成了亩亩良田。

劳动是神奇的、伟大的,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编织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创造了人类的文明。

让我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向全世界的劳动者致敬!【大学之道】有得必有失。

世上少有绝对的事情,许多事物的存在都是相对的。

得到的同时也是失去:你得到爱情,就失去了自由;你得到金钱,就失去了淳朴的快乐;同样,失去的同时也是得到,你失去爱情,就得到恋爱的经验;你失去金钱,就得到教训,金钱有价,教训无价。

所以,对得失还是超然一点好。

【大学之道】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是青年人共同的节日。

一代伟人毛泽东说过:“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诚然,社稷之根本在青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年就是未来,青年就是希望。

“青年节”快乐,青春万岁!【大学之道】在二十四节气中,立夏是夏季的开始。

但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时间实际上并不一致。

《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

”说明在这个时节,蚯蚓也在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清晨,迎着初夏的阳光,漫步于乡村田野、海边沙滩,你会从温和的阳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深情。

【大学之道】古人云:“欲成事先成人。

”在人的一生中,立身两件大事: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

而最能促进自己发展和成就自己人生之道的便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低调做人才能有一颗平凡的心,才不会被外界左右,才能够冷静、务实。

而高调做事不仅可以激发人的志气和潜能,还可以提升做人的品质和层次。

一个人只有拥有了目标,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成事必然顺理成章【大学之道】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人生在世,不只是为了吃饭睡觉,人活着还应有更高的追求:人需要建功立业,需要得到肯定,需要对社会有所贡献。

但并不是每个人的人生都能成功,每个人都能对社会作出相应的贡献。

这里面的原因就在于各人的修养高低不同,超越个人形体的渺小和意志的懦弱,养成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是成功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高校通】【大学之道】人生多舛,世事艰难。

人生的路有起有落,逆境虽然使人痛苦,使人压抑,但对一个有作为、有修养的人来说,各种各样的逆境会锻炼人的意志,使人获得智慧。

没有人永远走霉运,否极泰来,时机到了,自然会由逆向顺。

如果你想取得人生的成功,就得突破人生的逆境,忍受人生的挫折,走过人生的坎坷。

【大学之道】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孟子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人之于世,离不开吃饭穿衣这些生物的需要,然而,人又不能只停留在这些生物需要上,毕竟人还有文化,还有文明,而文明中最重要的力量就是善的力量。

其实,任何事情都是相互的,当你善待万物时,万物必将善待你,善的力量随处可见,把它运用到人生中,将使人生焕发出勃勃生机。

【大学之道】《圣经》上说:“上帝阻挡骄傲的人,慈恩给谦卑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