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超市促销员劳动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超市促销员劳动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超市促销员劳动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超市促销员劳动情况的调查报告四川省成都市总工会促销员,作为一种全新的用工形态,近十年来,在超市和百货业中兴起并迅速普及开来.一段时间以来,有不少促销员以及社会各方面人士,纷纷向工会反映促销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疑惑.为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成都市超市促销员的基本状况,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最近,我们对成都市超市促销员劳动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成都市超市点多,面广,促销员人数较多,情况和结构也千差万别.我们对包括家乐福,伊藤洋华堂,北京华联,红旗连锁等15家公司所辖的25个超市门点500多名促销员开展了调查工作.调查的主要内容和方式:一是在这些超市中按促销员10抽样发放问卷,共收回问卷526份;二是在10家门点召开了10个促销员座谈会,每个座谈会参会促,销员10—16人;三是在超市现场直接与促销员个别访谈;四是与15家商场和超市门点的经理,工会主席,人事部门负责人和促销员的用人单位见面,向他们了解促销员状况和对促销员的管理方法,共同研究促销员劳动用工上存在的问题,表达工会的意见和建议;五是由商场,超市填报促销员基本情况统计表,共收回统计表25份;六是我们还向超市中的职工发放并收回了486份问卷,把职工的情况和促销员的情况作了对比分析.一,成都市超市促销员的基本情况据这次调查统计,成都市现有超市公司18家,另有24个百货公司设有超市,共有超市门点1262余家.全市超市促销员8650多人,职工17980多人.(一)促销员概况.超市这一业态,在成都最早出现的是1994年成立的互惠超市公司,紧接其后的是红旗连锁公司.互惠和红旗连锁的门点多,分布广,规模小,其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自己的职工.成都市促销员队伍的产生,是与1996 年后出现的伊藤洋华堂食品超市,好又多,家乐福相伴随的.促销员的出现,最初是一些强势的生产厂家或商家为在某一地区,某一时段宣传推销自己的产品使用的促销措施.因为促销员的促销作用明显,工资相对低廉,用人单位对其管理方便灵活,促销员逐渐成为超市的一种普遍用工形态.目前,家乐福,人人乐,百佳等大型超市,在卖场除了收银员之外,几乎都是促销员.(二)促销员的构成情况.我们对526份问卷分析统计得出的促销员构成情况是:1,年龄,性别结构.从年龄上看,18—30岁占39.7,3O一40岁占47.1,40岁以上占13.1.从性别上看,女性推销员占绝大多数,为92%,男性占8.0.2,文化及政治面貌结构.从文化程度上看,高中(职高)文化程度的占大多数,有305人,其次是初中,有102 人,中专的有39人,大学的只有26人.推销员中有团员92人,党员5人.58人是工会会员.3,下岗再就业,农民工所占比例.推销员中有下岗再就业的115人,占21.8,有农民工191人,占36.4.L●274,在超市的工作年限.在超市的工作1年以下的26人,2年的177人,3—5年的203人,6—8年的81人, 910年的20人,10年以上的19人.5,到超市工作的途径.经个人关系介绍到超市工作的有261人,通过劳务公司招聘的有65人,经职介机构介绍的有107人,用人单位直接招聘的有93人.(三)促销员的工作时间,加班情况,工资支付形式..1,每日劳动时问.成都市超市营业时间一般是上午9点至晚上10点,春节,五一,国庆则可能延至ll点或12点.就超市来讲,它只要求各商家派入的促销员必须按超市的开闭店时间准时上下班,至于是谁上班,换班,轮休,则由商家来调配.同一门点促销员人数较多的,由商家的管理人员安排促销员的工作时间表,但这种情况较少.多数是由商家委托促销员中的组长来安排.促销员的工时形式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两人上下班制,实际工作时问不超过8 小时;一种是两人一人上一整天,第二天休息一整天制.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促销员每周能固定轮休一天.每天工作8小时的341人,占64.8,工作8小时以下的76人,占14.4,工作8小时以上的109人,占2O.7.'2,加班情况.我们没有把1小时内的加班情况统计在内.家乐福,人人乐等超市规定在超市停止营业后,促销员才能调整,补充货架上的商品, 多数促销员因调整补充货架上的商品要延时下班20—40分左右.在家乐福,人人乐等超市,加班日平均1小时的60人,1—2小时的39人,3—5小时的1O人.3,工资支付形式.28促销员的工资支付主要有三种形式:基本工资+销售提成(317人),月固定工资(164人),小时工资(39人),但实际工资水平差距不大.实行基本工资+销售提成的,随着产品,季节,节假日的因素,不同月份的收入有一定起伏,但用人单位可以随意改变提成办法和比例,使促销员的工资只有小幅升降. 调查统计显示,526名促销员中有426人(占81%)能每月按时领到工资.未能按时领到的,一般都能补上,没有发现长期拖欠的情况.4,平时加班的补偿形式.促销员平时加班主要通过补假(179人),补假或支付加班工资由本人选择(96 人)和支付加班工资(93人)三种形式得到补偿.平时加班能够给予补偿的,主要是实行月固定工资的这部分促销员,实行基本工资+ 销售提成的,因加班销售量增大,工资提成中能够得到体现,所以得到补偿的人要少一些. 5,国家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支付情况.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加班后,有154人可以得到3倍的工资,占29.2%;有58人可以得到2倍的工资,占ll9/6;有79人可以得到1倍工资,占15%;有48人可以得到其他方式的补偿,占9;未得到任何支付的有187人占35.5.二,促销员劳动用工中的主要问题(一)绝大多数促销员未签劳动合同.促销员中签订了劳动合同的有132人,占25,未签订劳动合同的394人,占75.签订了1年期合同的105人,占19.9%;签订2年期合同的9人,占1.7;签订了3—5年期合同的12人,占2.3;签订了6—10年合同的1人,占0.2;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合同5人,占0.95.绝大多数促销员未签劳动合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促销员这一称谓和用工形态,客观上掩盖了用人单位和促销员之间的事实劳动关系以及促销员的劳动者身份.厂家,商家认为,他们招的是促销员,不是售货员;招用促销员,是用来宣传,介绍产品,而不是销售产品;使用促销员属于公司的营销范畴,而不是生产范畴.这是形成绝大多数促销员未签劳动合同的主观认识原因..二是用人单位追求廉价劳动力,逃避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应尽的法律和社会责任,是形成绝大多数促销员未签劳动合同的主观原因.对用人单位来讲,不给促销员签合同有三个好处:能够随意招用,辞退,更换促销员,而操作障碍小也几乎不用补偿;由于促销员的工资在用人单位的财务上主要反映在宣传广告费用上,运作方便;不签劳动合同自然规避了职工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和诸如职工体检等其他职工福利,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三是由厂家,商家,卖场(超市),促销员四方构成的促销员用人模式,导致用人单位与促销员之间关系复杂,是形成绝大多数促销员未签劳动合同的直接原因.具体说,所有促销员的工作管理单位都是超市,但有的促销员的用人单位和工资发放单位为厂家,而办理招聘手续的单位是商家,其分别于商家, 厂家建立了劳动关系;有的促销员的用人单位,办理招聘手续的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单位均为商家,而工资发放单位却为厂家;有的促销员的用人单位,办理招聘手续的单位, 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单位均为劳动服务机构, 而工资发放单位却有的在劳动服务机构,有的在厂家或商家.这里归纳的用人单位与促销员关系的形式结构,是目前最基本和普遍的,事实上还存在其他的形式和结构.这样的用工形式和结构,使用人单位在与促销员签订劳动合同上有机可乘,相互推委,逃避责任,使促销员不知找谁签合同.四是作为促销员的用人单位或给促销员发放工资的厂家,商家多数不在本地,也未在当地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办事机构,因而只能在厂家或商家所在地与促销员签异地劳动合同及办理社保.这是绝大多数促销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技术原因.五是面对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难,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就业局面, 促销员普遍看重现有的工作岗位,不敢坚持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是绝大多数促销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社会原因.六是缺乏规范促销员劳动关系的具体法规,是绝大多数促销员未签劳动合同的政策原因.(二)绝大多数用人单位没有为促销员缴纳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用人单位为促销员缴纳社保或住房公积金的只有108人和22人,分别占20.6和4.2%.(三)促销员收入偏低.促销员月收入大部分在8oo一12OO元之间(有215人,占4O.8).从表面看,超市职工收入与促销员大体相当,甚至略低一些.由于超市基本上都为其职工缴纳了社保和住房公积金,事实上促销员的实际收入要比职工低许多.调查还表明,超市职工,促销员总体上收入都不高,低于本市平均工资.(四)工作缺乏稳定性.促销员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5年以上的有51人,4—5年的77人,3年的85人, 2年147人,1年166人.由于绝大多数用人单位不与促销员签订劳动合同,导致用人单位可以随意辞退促销员,而不需承担任何责任和补偿.因此,促销员缺乏安全感,稳定感和对用人单位的认同感.用人单位辞退促销员十分简便,常用的方法是:临时以生意不好或别的理由通知促销员,回家暂时休息一段时间,促销员只能一声不吭,默默走人.(五)缺乏表达意见,维护自身权益的渠29道和制度.总的来讲,绝大多数促销员没有劳动合同,促销员中尚未建立工会组织,加之促销员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是促销员自身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的主要原因.具体而言, 促销员工作场地在超市,但不是超市职工;促销员的用人单位是厂家或商家,但长期见不到厂家或商家的面,促销员找不到反映问题的对象,更缺乏工会组织的保护.三,调查结论(一)促销员面临的最根本,最关键,最紧迫的问题是签订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保,其他问题都是由此派生的,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劳动合同问题关乎《劳动法》的落实,维系促销员的根本利益,决定商业零售企业和谐关系的建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从完善法律,政策制定,加强督促等环节来推动,解决和落实.(二)研究并着手在促销员中组建工会,是工会组织刻不容缓,义不容辞的重要工作职责和任务.(三)促销员是一种新的劳动用工形态.现阶段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加以调整规范.这种用工形态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或由某一项措施,某一个部门能够完全解决,需要一个综合,逐步规范完善的过程.(四)促销员这种用工形态,已经扩大,延伸到百货业,促销员已成为百货业,超市用工的主要形态.百货业,超市中促销员和职工在工资待遇,工作状况,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有许多地方都是相同的,所以关注促销员的利益,研究促销员的劳动关系,就是关注,研究整个商业零售企业的职工群体的权益实现.(五)虽然在促销员劳动用工上还存在种种问题,但也应当看到,促销员用工形态是与商业零售业体制和形式的变化发展相伴生和相适应的,从总体上看,促销员这一群体是稳30定的,他们对自身的工作状况和生活状况基本上认可.四,对策建议'(一)积极呼吁和反映,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各方面的关注.到目前,促销员在劳动用工和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还未能得到应有的认识和关注.要解决这些问题,领导的重视尤为重要.从工会角度出发,一是积极向党委,政府反映;二是工会界委员在政协会议上呼吁;三是列入工会和政府联席会议的议题;四是向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及时沟通;五是通过媒体,引起社会的关注.(二)以法律和政策为推力,以超市为关口,推动用人单位与促销员签订劳动合同.一是政策关,出台法规或文件,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和促销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保, 对用人单位和促销员跨地区签订劳动合同和办理社保,作出具体可行的规定.二是入场关,把百货商场和超市作为关口,由他们负责把关,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促销员不得在商场,超市上岗',否则,追究商场和超市的责任. 三是监督关,对法规和政策执行,由劳动保障部门实施专项执法,工会实施专门检查. (三)以商场,超市工会为依托,探索运用行业工会形式,推动在促销员中建立工会组织.促销员的特殊性和实际状况,加入厂家, 商家,商场或超市工会都难以实现.要达成促销员建立工会的目标,可考虑两个要件,一是以商场,超市为单位单独建立促销员工会,促销员工会以商场,超市工会为依托,由商场, 超市工会代为承担促销员工会的具体事务工作,如打印文件,保管资料,代管会费,提供会议场所等;二是单个的促销员工会以市总工会为依托,组成促销员行业工会.行业工会的人员主要在促销员中产生,可招聘行业工会专职人员,承担行业工会的具体事务,地方工会为行业工会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