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经典吟诵系列《三字经》故事原文出处

中华经典吟诵系列《三字经》故事原文出处

中华经典吟诵系列《三字经》故事原文出处1.戴封感化强盗(改编自《后汉书》)原文:戴封字平仲,济北刚人也。

年十五,诣太学,师事鄮令东海申君。

申君卒,送丧到东海,道当经其家。

父母以封当还,豫为娶妻。

封暂过拜亲,不宿而去。

还京师卒业。

时同学石敬平温病卒,封养视殡敛,以所赍粮市小棺,送丧到家。

家更敛,见敬平行时书物皆在棺中,乃大异之。

封后遇贼,财物悉被略夺,唯余缣七匹,贼不知处,封乃追以与之,曰:“知诸君乏,故送相遗。

”贼惊曰:“此贤人也。

”尽还其器物。

2.泯然众人的方仲永(改编自《伤仲永》)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予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3. 孟母三迁(改编自《列女传》)原文: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

其嬉戏为贾人衒卖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傍。

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之。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4. 孟母教子(改编自《列女传》)原文: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

”孟母以刀断其织。

孟子惧而问其故。

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

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5. 窦氏五龙(改编自《宋史》)原文:仪学问优博,风度峻整。

弟俨、侃、偁、僖,皆相继登科。

冯道与禹钧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缙绅多讽诵之,当时号为窦氏五龙。

6.严师出高徒(改编自《列子》)原文:甘蝇,古之善射者,彀[gòu]弓而兽伏鸟下。

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

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yǎn]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

二年后,虽锥末倒眦[zì],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亚学视而后可。

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máo]悬虱于牖[yǒu],南面而望之。

旬日之间,浸[jìn]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

以睹余物,皆丘山也。

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gǎn]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以告飞卫。

飞卫高蹈拊膺[fǔyīng]曰:“汝得之矣!”7.少不读书的吕蒙(改编自《资治通鉴》)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8.黄香扇枕温席(改编自《后汉书》原文: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也。

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

年十二,太守刘护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甚见爱敬。

香家贫,内无仆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

遂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9.孔融让梨(改编自《孔融家传》)原文:兄弟七人,融第六,幼有自然之性。

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

大人问其故,答日:“我小儿,法当取小者。

”由是宗族奇之。

10.大贤大孝的舜(改编自《史记》)原文: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

瞽叟爱後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

顺事父及後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11.亲尝汤药的汉文帝(改编自《二十四孝》)原文: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

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

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

仁孝闻天下。

12.商鞅立木为信(改编自《史记》)原文: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13.高山流水话知音(改编自《吕氏春秋》)原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shāng)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4.相亲相爱的异母兄弟(改编自《晋书》)原文: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人,汉谏议大夫吉之后也。

祖仁,青州刺史。

父融,公府辟不就。

祥性至孝。

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

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

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

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母又思黄雀灸,复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幕,复以供母。

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

有丹柰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

其笃孝纯至如此。

15.唐太宗与魏征(改编自《新唐书》)原文:帝后临朝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

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16.孔夫子问志(改编自《论语》)原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7.曾子杀猪(改编自《韩非子》)原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父欺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

18.韦编三绝(改编自《史记》)原文: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读《易》,韦编三绝。

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19.孔子读《诗经》(改编自《论语》)原文: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诗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

20.黄帝战蚩尤(改编自《史记》)原文: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徵师诸候,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候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21.大禹治水(改编自《史记》)原文: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

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

”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

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

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

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

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22.成汤伐夏(改编自《尚书》)原文:当是时,夏桀为虐政荒淫,而诸侯昆吾氏为乱。

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

时日曷丧,予及女偕亡。

23.烽火戏诸侯(改编自《史记》)原文: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

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

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平王立,东迁于邑,辟戎寇。

24.问鼎中原(改编自《左传》)原文:鲁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

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

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

天祚明德,有所氐(dǐ)止。

成王定鼎于郏(jiá)鄏(r ǔ),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25.“贪财”的名将王翦(改编自《资治通鉴》)原文:王问于将军李信曰:“吾欲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

”王以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

”王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遂命李信、蒙恬将二十万人伐楚;王翦因谢病归频阳。

26.四面楚歌(改编自《史记》)原文: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27.三顾茅庐(改编自《出师表》)原文: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8.南朝四百八十寺(改编自《梁史》)原文:乙巳,帝升光严殿讲堂,坐师子座,讲金字三慧经,舍身。

夏四月庚午,群臣以钱一亿万奉赎皇帝菩萨,僧众默许。

29.孝文帝迁都洛阳(改编自《魏书》)原文:澄曰:“陛下龙兴既久,岂可方同虎变!”高祖勃然作色曰:“社稷我社稷,任城而欲沮众也!”澄曰:“社稷诚知陛下之社稷,然臣是社稷之臣子,豫参顾问,敢尽愚衷。

”高祖既锐意必行,恶澄此对。

久之乃解,曰:“各言其志,亦复何伤!”车驾还宫,便召澄。

未及升阶,遥谓曰:“向者之革卦,今更欲论之。

明堂之忿,惧众人竞言,阻我大计,故厉色怖文武耳,想解朕意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