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调查形式: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六安市城区市民调查小组成员名单:分工:问卷的制作:问卷的发放、回收及整理:总结:“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苏霍姆林斯基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人类全部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如何将直接关系到高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而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教育观等,它决定着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进而影响其子女的发展,对子女的认识发展、品德形成、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学校教育只有在了解家庭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才会取得好的效果,特作此问卷调查。

我们于2009年5月份将问卷分发给六安市附近居民,我们主要是针对儿女是在中小学的家长,我们分发出去60份,收回有效问卷57份。

根据他(她)们的回答,我们做出了以下总结。

一、家庭基本情况:1、家庭的经济收入:富裕10%,一般76% ,较低14%。

2、完整家庭80%,单亲家庭20%。

3、家庭里人际关系情况:相处愉快、互相关心95%,矛盾较多、经常争吵5%。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上属中等偏下家庭,家庭收基本能够满足子女的学习需要。

完整家庭占绝大多数,非独生子女占多数。

二、家长的教育观念1、父母常用的教育方式:讲道理64%,严厉批评32%,通过老师4%。

2、与孩子的交流:经常16% ,很少66%、几乎没有18%。

3、关注自己孩子的:品德42%,个性 20%,脾气10%,学习25%,其他:3%。

4、随着孩子的成长,您对孩子的教育显得:有效:80%,无效:20%。

家长对女子的期望很高,绝大多数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上大学。

对孩子的功课非常关心。

不少家长把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家庭教育的第一位置,而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中又把分数看得头等重要。

一些家长也会注意培养孩子的课余爱好,但多有限制。

大部分家庭不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生活关怀备至,甚至有些溺爱,一些家长不太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总之,大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比较传统陈旧,对现代教育的理念知之甚少。

三、家长对子女学习的关心程度您会通过那种方式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家长与老师间的:85%,家长于子女间的:15%。

调查中发现多数家长对子女的交往持支持和不干涉的态度。

这反映了大多数家长对现代社会适应性的认识,体现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民主精神。

家长了解孩子大多数通过老师却不通过孩子自身。

同时也有部分家长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去干涉孩子的交往,也暴露了有些家长对子女交往给予必要指导尚缺乏足够的认识。

不支持和反对子女交往的家长虽然仅占少数,但封闭式的教育观念仍在部分家长中起作用。

附统计表:针对这次调查的结果,以及联系实际情况,现提出以下几种家庭教育的对策:对策之一: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

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1、指导家长"信任孩子"。

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

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

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己的选择。

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

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

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

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同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

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

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对策之二: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

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

教师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

如春节期间开展"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的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策之三: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

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

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

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平等、契约、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

作为学校,有义务、有能力对家庭教育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

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温江区西街社区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家庭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侧重于良好的品质、行为习惯、健康心理的培养,它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自古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说。

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今很多家庭不注重对孩子进行教育,有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足,甚至违背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只养不教。

诸不知,家庭教育的缺失,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促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加捉襟见肘,事倍功半。

为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认识水平,举行家庭教育调查及对家庭教育的研究迫在眉睫。

对此,我于2010年9月对温江区西街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及调查结果分析:此次调查目的:了解当今家庭教育的现状,树立家庭教育观念,寻求比较适当的家庭教育方式;能够引起更多家长的关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调查方法:调查分析归纳法,通过对211名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搜集家庭教育案例,对答卷和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调查项目:(对部分选题进行分析)1.家长对学生的期望(问卷):谈谈你对自己子女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学识渊博,内涵丰富”“考上名牌大学,将来生活好”的家长占70%。

如:有的家长谈到“首先要学习好,其次是懂得做人”;再如“希望孩子能够出人投地,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梦想,是一个具有品德高尚的人”;另一位家长说“不论子女的成绩如何,只要孩子有坚强的意志,勇敢面对社会,有良好的素质就好”;还有一位家长这样说“随他去”。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家庭生活俭朴,还是家庭富裕,无论是文化层次低的,还是文化层次高的。

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很好的前途,他们都期望一样的结果,但是他们大多数家庭把教育责任推给学校,随孩子自己做决定,解决自己的一切事情。

忽略家庭教育是重要性。

殊不知家庭教育是任一种教育所难以填补的空缺。

这势必造成孩子各方面发展的不平衡。

2.家长的教育方式(问卷统计)现今我国学生和家长之间谈论的最多话题莫过于“成绩好不好”“听不听话”之类的。

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同会对学生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呢?学生最能够接受的是怎样的教育方式呢?(1)学生成绩不理想及行为不当时家长采取的态度和措施:(2)孩子做错事时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措施:根据上面的统计可以看出,在学生成绩不理想时父母给于鼓励,但是再优秀的也有做错事的时候,但要学生记住教训永不再犯,一定离不开优化的教育方式。

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成绩,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

采取鼓励开导,心平气和地帮其改正教育方式很重要。

3.家长应对学生进行哪方面的教育?学校教育重点是书本知识的传授,科学知识的探究。

如果,家长再对这方面进行教育就显的有些重复了。

事实上学生除了学习成材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

况且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更应该全面发展,除了教育孩子努力学习之外,还应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性教育等形成互补。

朴素的道德教育是我国自古有之。

而性教育却是家庭教育的空白。

孩子尝偷禁果无不是性教育在家庭的空白所致。

(1)家长对性教育的态度:(2)家长和子女的沟通:由上面的统计可见,大多数家长不重视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许多家长无暇顾及孩子的感受,很少与孩子沟通,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阶段,身体的发育让他们无所适从。

对异性的朦胧感更让他们感到害怕。

家长和孩子几乎时时刻刻都需要交流,家长应该经常向子女传播性教育的知识,让孩子理解性教育。

不要让他们因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越轨。

因此,家长应在青少年性教育和性知识宣传方面多下工夫,帮助孩子培养健康人格,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让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生活得更健康。

二、调查后的反思:尽管国人文化素质在普遍提高,但是家庭教育方面还是存在许多问题。

1.教育方法不当:①粗暴型调查中,有的学生回答让我们了解了为数不少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动辄棍棒相加。

稍有不如意便严厉惩罚,打骂时有发生,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扭曲。

有的家长并不顾及孩子的自尊,不懂得孩子的成长规律,更不知道怎样去帮助和指导孩子。

②放任型有的家长由于工作忙,无暇照顾孩子,或者只顾及自己享受玩乐。

对孩子听之任之“随他去”。

忘记了家长的义务和社会责任。

作为家长对孩子不仅是生之就了事,还得养之,教之,子不教父母之过。

③溺爱型过分的娇惯使得孩子唯我独尊,成了名副其实的土皇帝。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要什么给什么,就算是天世上的星星,月亮都要摘下来。

家长宁可自己吃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做一丁点分外事。

使得这一代孩子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成就了一些高分低能的“中国人”。

在吃苦耐劳,意志品质方面反而不如外国发达国家的孩子。

使得我国艰苦奋斗,勤劳简朴的优良传统显失流传。

2.只关注学习成绩有的家长只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

如:考试得多少分,班里第几名。

至于其他,家长很少过问。

这势必造成对孩子的误导——自己的任务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生活平淡枯燥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其实,孩子成长中不光是学习的事,还应该有别的事。

他们的生活应该是多彩的、丰富的、充实的。

调查反映出“家庭教育的主体是健康的,但问题依然存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