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铁与绿皮车作文讲评

高铁与绿皮车作文讲评

• (句式整齐,语言优美,尾句点题鲜明!)
• 3.为高速发展的科技点赞。想我港珠澳大桥竣 工,从此在大海里穿针,在零丁洋里作画不再 是神话;想我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登陆,从此 嫦娥奔月还有何处疑惑可寻;想我大国高铁可 立硬币行进而不倒,大国名片传播世界。科技 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便利 了我们的生活,所以,我要为高速发展的科技 点赞、欢呼。(张帅)
高铁与绿皮车作文讲评
【讲评目标】 全面解读材料, 精准审题立意, 打造结构严谨的优秀段落。
• 原题呈现:
•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高铁已成为中国的名片,是中国速度的代 表。高铁通车里程逐年增加,时速高达380公里 的新一代高铁正在试运行。与此同时,中国还 有许多普通火车,甚至还有老旧的绿皮火车仍 然在运行。它们速度慢,价格低,停靠的站点 多,在一些地区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 时代虽快速发展,但是老去的设备仍然坚守岗位发挥余热,他们 与新设备一起为人们筑梦美好生活。
• 高铁的快速发展无疑使人们的生活更方便,更快捷,使人们离家 只差“一张高铁票”,但在某些山区,绿皮火车及其它普通火车 依然工作着,也承载许多游子回归故乡或乡人出山探亲。这不免 让我联想到如今华为、 OPPO等智能手机的普及,却仍然有诺基 亚等老式键盘手机的存在。他们本应被时代淘汰,但对于老年人 来说,依然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是他们自身价值尚存的体现。
• 3.论据与论点不符。材料谈的是事物,而学 生们在写时把感动中国的人物当做论据,驴 唇不对马嘴。
• 【优秀题目】 • 《以速度惊艳世界,用关切温暖国人》 • 《高速与低速并行,科技与人文齐飞》 • 《快出速度,慢出关怀》 • 《让诗意关怀与发展同行》 • 《紧随高铁速度,不忘火车情怀》 • 《快中繁花似锦,慢中亦有温情》 • 《于快中领跑,于慢中惠民》 • 《快高铁显实力,慢火车提便利》 • 《新兴高铁诚可贵,老旧火车不可丢》 • 《高铁速度,绿皮温度》
• 李大钊曾说:“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前面,不在过 去,乃在将来。”时代的背景音是铮铮而鸣的时代的飞速前进催 生了新的时代产物,高铁作为快捷便利的代表登上运输业的舞台。 高铁的设立使人们踏入了快节奏的生活,呼啸而来,呼啸而去, 带来了便捷,带走了牵挂,从北京到济南,由五小时的车程缩短 至两小时,人们得益于取得的便捷,又感叹着中国技术的先进。
• (语言优美,但结句在“慢生活”,还需商榷。)
• 《新旧方式携手,筑梦美好》点评
• (审题到位;选材典型、丰富,巧妙联系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关系;语言整散结合, 张弛有度;关照现实意义,回扣时代,升 华主旨)
• 《快车飞驰领时代,慢车悠悠惠民生》点评
• (文章从简洁剪辑材料入手,亮明观点;巧妙 引用增添语言魅力,为立论蓄势;运用具体事 例,内容详实,论证有利,显示了很好的积累、 运用和写作能力;兼顾高铁和绿皮车两方面, 两相对照,比喻阐发,透彻说理,将宏大的观 点具体化,排例运用恰到好处,统一在“前线、 惠民”这一主旨之下,格局很高;文字充满诗 情画意,关照现实意义,值得借鉴!)
性观点,宏大的观点能否具体到某一个方面、领域,使论述更有
针对性,是衡量一篇文章有无价值的重要尺度。

总之,行文要言之有物,言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言而有文。写作时应有
明确的观点并有理有据地分析、论证观点或用丰富而有个性的材
料表达观点。
• 评分标准:
• 1.一类卷作文(53-60,15%), • 从整则材料生发出立意,立意符合题意,有属于自己的观点的阐述,体现
• 2.作文是否有思辨性。能否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能 否立足现实,全面地看问题,是考查一个人认知水平的重要方面。 对于事物的发展、对于自身的定位、对于国家社会的变化,不能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主流,看进步,看努力,看进步的空间。 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有这样一种认识,这样一种格局。

3.能否将宏大的观点具体化。老生常谈的观点能否化为建设
皮车都是中国发展中的现象,命题人要求谈对 “快”“慢”两种现象同时存在的认识)
• 【精彩片段】
• 1.宛若一条呼啸而过的巨龙,高铁承载着中华儿女 的自信奔向世界;犹如一只悬挂山间的绿腰带,绿 皮车满载着大山中的欢声笑语。高铁,不仅以他的 速度使世界惊艳,也用将心比心的关切感化温暖国 人。
• (形象化的语言阐释材料,开门见山亮观点!) 高铁作为新中国一道亮丽的名片,不仅以速度惊
• 5. “深深地话,我们浅浅地说”,在求快的世界 里,秉持初心慢慢做好自己的事,漫出自己的 价值。当一列老旧的绿皮火车驶来,何不坐在 车厢,一本书,一盏茶,看田野山川慢慢划出 风景线,划过眼前呢?慢,不一定会被淘汰。 关键,慢,要慢出价值。(邴宪莹)
• (诗情画意,温情悠然,妙语连珠!)
• 6. 东部发达城市的灯红酒绿因有了高铁而愈加 精致,它似乎是全中国人民的骄傲所在,同时, 也请不要忘了西域高原上充满温情的绿皮火车。 绿皮火车咔咔咔,送去了中原文明,送来了西 域风情。因此,高速中国也需“慢生活”。(刘 颖)
正确但有不深刻的表现(有的层面、段落),但还是较好体现了考生的体 验和思考的过程与结果。
• 具有思辨性,有辩证的内容;有条理有层次的讲道理,能逐层深入或平行 二层以上,有深度梯度的展开论述;文体特征鲜明规范,议论文不能大篇 幅论据排列;例证、引证典型,虽不一定新颖,但恰当有力;行文流畅, 语言简洁,有表现力。

以上立意可以单独阐发,也可以融合阐述,
供参考。
• 写作指导
• 考生应该立足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观察思考,得出 自己的文章立意。

从审题的角度,关注考生作文中是否写到了这三点:
• 1.是否两方面兼顾。兼顾不一定平均用力,更不是平均文字篇 幅,可将一方面作为论述的前提,然后着重论述另一方面,论述 透彻,避免面面俱到,面面不到。
• 快车飞驰领时代,慢车悠悠惠民生
• 旧时,绿皮火车哐哐穿梭青山绿水间动车;如今,动车高铁领跑 新时代。绿皮车是中国的记忆,承载了对历史的回忆;高铁是速 度的象征,是发展的代名词。他们两者不可或缺,共同奔跑在中 国运输的大道中。
• 木心先生曾说:“从前的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 爱一个人。诚哉斯言,从前的日子,惬意而悠长,淳朴又简单, 忆那大凉山中穿梭的绿皮火车,至今还在便利着大山居民,承载 了梁山居民悠悠的独家记忆,绿皮火车速度慢却作用大,价格低 又享美景,品生活又惠民生。
• (2)比拟象征类立意指向。将“高铁”和“普通列车”比拟 为人或物,“高铁”象征了能力强的人或物,“普通列车” 象征虽然能力不强,但发挥作用明显的人或物。由此可以得 出“与伟人相比,普通人不要妄自菲薄,应该尽自己的能 力”“每一个人或物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和 作用”“尺有所长,寸亦有所长”“既要有远大抱负,也要 脚踏实地解决实际问题”等立意。
• (内容详实,材料丰富,有真情实感!)
• 4.《追风筝的人》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瞻望 未来,总有一些珍贵的东西留在了过去。”当高 铁成为中国的名片,以崭新的姿态运行,仍有一 些老旧的绿皮火车,以它们的速度,去运送一载 又一载的人们,因此,不要忘记他们,因为它们 形虽老,魂犹在。(房琦昕)
• (巧妙引用,增添语言魅力!发乎情,赤子情 怀。)
的一句或几句话,也不是选择一个方面,这一要求非常
重要。因此,上述材料中的两层内容要兼顾到,可以以
一方为主,但不能将另一方弃之不顾。如只谈我国的高
科技发展,只谈落后地区的扶助等观点。
• 立意指向:
• (1)类比立意指向。将“高铁”和“普通列车”看做一类事 物的两个方面,正确看待和处理这两个方面的关系。由此可 以得出“既要追求快,也要发挥慢的作用(注意:不是追求 慢)”“创新与发挥旧有事物的作用”“无论快慢,适合的 就是最好的”等立意。
•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作文解读:

本次考试作文是材料作文,单则材料,要求综合
立意。材料包括两层内容:高铁越来越好,速度越来越
快;普通火车甚至老旧火车有速度慢的缺点,但仍有很
多优点,依然发挥作用。

要求是“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不是选择其中
• (3)中国现实问题的研究和讨论立意指向。这个材料用一个 点说明了我国发展的基本面:发展是不均衡的,但是我们努 力在改善,快和慢一起发挥作用。由此可以得出“发展既要 追求高远,也要立足我国现实,想方设法改善提升”“发展 是全面的发展,要注意均衡性,努力弥补差距”等立意。
•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精准扶贫、美丽 乡村建设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关键不在高铁代表的发达地区,而在普通列 车经过的偏远地区,如何给这些地区更多的便利 或人文关怀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这 方面的立意学生可能考虑到的较少,但这反映了 学生的眼光和关切,也反映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 命感,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抄袭。 • 基本分:44分
• 【学生问题】
• 1.审题不准。材料没有弄懂就下笔,导致立 意偏题离题。如,把材料理解成快不如慢好, 我们要享受慢生活;或者理解成新思想与传 统文化的比较;平凡与伟大,看贡献大小等。
• 2.书写欠规范。字或太大,有满屏之感;或 太小,阅卷老师无法看清;或连笔,卷面潦 草;或勾画,卷面混乱不堪;这些都给阅卷 老师印象极差,一定要字如其人。
对人、事物或国家发展的认识。
• 具有思辨性,有辩证的内容;有条理有层次的讲道理,能逐层深入或平行 三层以上,有深度梯度的展开论述;文体特征鲜明规范,议论文不能大篇 幅论据排列;例证、引证典型、新颖;行文流畅,语言生动,有表现力。
• 2.二类卷作文(46-52,40%), • 从整则材料生发出立意,立意符合题意,对人、事物或国家发展的认识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