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辨析题汇总练习

政治辨析题汇总练习

《汇总1》1.物质就是客观存在的物体。

错。

以偏概全。

物体是物质的表现。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对。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3.矛盾的斗争性推动事物的发展。

错。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是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

是对立统一关系,不能独立存在。

4.一切联系都是因果联系。

错。

是前后相继,必然联系。

2特征。

5.假象和本质相反,不反映本质。

错。

假象是歪曲的反映本质。

6.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错。

必然性与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

没有纯粹的必然与偶然。

这里割裂必然与偶然。

Ex:科学研究往往是从偶然得到启发,发现必然。

7. 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错。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变动,直观是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旧唯物主义不懂实践与辩证法。

8. 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理论就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错。

实践标准的2重性。

真理发展由相对到绝对。

真理都是发展的。

9.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对。

渗透。

转化为生产力到三要素。

10.社会意识形式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错。

社会意识与经济关系的2个方面。

意识形态(上层建筑)。

11.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错。

人的本质属性在于社会性。

生产关系最基本,是历史的发展。

12.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l)错误。

混淆了新旧事物的本质区别。

(2)新生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则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而日趋灭亡的事物。

(3)区别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及远大前途。

不能把是否是新出现的作为衡量标准。

有些事物虽然是新出现的。

但本质上却是旧事物,是旧事物以新的形式出现了。

13.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答:错误。

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杰出贡献和党的集体智慧的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共同构筑的理论大厦。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伟大工程的建设中,毛泽东的贡献最大、创造最多、水平最高,因此,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天经地义的。

毛泽东思想主要是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但毛泽东思想又不是毛泽东同志的个人独创,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都对它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党的许多重要会议和文献都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

因此,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独创。

14.假象是一种错觉。

(l)错误。

假象与错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能混淆。

(2)假象是现象的一种,是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假象同真象一样也是本质的表现。

是本质的一个规定、一个环节、一个方面。

(3)假象和错觉有本质的区别:假象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表现,是客观的;错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错误认识,是主观的。

(4)假象同错觉又有联系,即假象容易引起人们的错觉。

15.大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之一,因此,它始终是被排除在统一战线之外的。

答:错误。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大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推翻大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

但是由于近代中国特殊的国情,在特定的条件下,中国的大资产阶级有时也是民主革命的团结对象。

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面对着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号召建立起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就包括一部分大资产阶级。

这时,一部分大资产阶级就暂时地成为统一战线的对象,而不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于大资产阶级必须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和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大资产阶级又成为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16.一个人所有的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错误。

这是把知识的来源与获得知识的途径混为一谈,把学习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对立起来。

(l)知识或认识从根据上说来源于实践,但不能说每个人的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这里有一个如何正确看待书本知识和直接经验的关系的问题。

(2)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但人们不可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一个人的多数知识来自于间接经验,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没有直接经验就不可能有间接经验。

因此,在强调实践出真知的同时,又必须重视学习间接经验用于指导实践。

(3)必须把学习间接经验同直接实践结合起来。

一方面,学习书本知识或他人的直接经验,要在自己的直接经验中,才能真正理解,变成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书本知识、间接经验是否可靠和完善,也要在自己的直接经验中检验、补充和发展。

17.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是革命的“天然领导者”。

答:错误。

人类社会一般的规律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但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却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对象异常强大,中国要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阶级,联合各革命阶级,才能完成这一艰巨任务。

中国资产阶级应当担负起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重任,但由于其自身的妥协性和软弱性,它始终没有能力担负起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中国革命客观上要求要有新的领导阶级,走新的道路。

中国无产阶级正是顺应时代的这一要求,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而且,中国的无产阶级由于其自身的许多特殊优点,必然使它成为近代中国的一个特别能战斗的最革命的阶级,能够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也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条基本原则。

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这一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在一段时间内并没有认识清楚。

在民主革命早期,党内曾有人认为,无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天然领导者”。

这种观点强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天然领导者”的认识却是错误的,因为,领导者并非天然地属于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等会尽一切力量来争夺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民主革命的实践证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是通过不断的斗争来实现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的。

18.多数人拥护的就是真理。

(1)错误。

多数拥护的不一定就是真理。

(2)真理是标志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检验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只有社会实践及其结果才能充当这一标准。

而人们是否拥护,这是一种主观判断,不能作为客观标准。

(3)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必然在指导实践中获得越来越多的人们的拥护,这是实践标准的作用。

但不能说获得多数人拥护的就一定是真理。

迷信和谎言在一定条件下被多数人拥护,但却不是真理;如果一种真理性的认识开始时只有少数人拥护,也不能否认它是真理。

最终还是由实践来证明其真谬。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经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头三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以便为大规模地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准备条件,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才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20.世界统一于存在。

(1)错误。

这是一个折衷主义的命题,它否认了世界统一于物质,实际上是唯心主义观点。

(2)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关于世界有无共同的本原问题。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外,没有别的东西。

唯心主义则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

(3)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存在”,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

它作为“思维”的对立面,是物质的存在;单独的“存在”概念,既可以是物质的存在,也可以是精神的存在。

可见,把“存在”作为世界统一的基础,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备的对立,实际上宣扬的是精神的存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1.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

错误。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正式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他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对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强调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按照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

此外,还应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中央与地方,国家、集体与个人等一系列关系,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22.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正确。

理由如下:(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每一事物既包含矛盾的普遍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塔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是从许多特殊矛盾中抽象出来的共性,它只概括了每一特殊矛盾的一部分、本质,而不是矛盾特殊性的全部。

所以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

23.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错误。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只要是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它就不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不是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而是新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并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

因此,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4.偶然性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只起破坏作用。

(1)错误。

这是对偶然性的一种片面性的认识。

(2)偶然性是和必然性相对应的哲学范畴,它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产生于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

(3)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受必然性的支配和制约,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4)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抓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偶然现象所提供的“机遇”,促进事物的发展,避免不利的偶然性因素对事物发展的阻碍和破坏作用。

25.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正确。

中国农民阶级有较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