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如何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如何撰写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以统计资料为依据,以统计方法为手段,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去认识事物的一种分析研究活动,是统计工作的最后阶段,也是展示统计工作成绩、提升统计地位的重要窗口。

统计分析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为党政决策、企业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咨询建议,是领导决策的风向标,其地位十分重要。

好的统计分析能够使领导正确了解形势,启发领导思路,从而引导正确的决策。

一、统计分析的特点第一,统计用数据说话。

统计分析的主要依据是统计数据,充分利用统计数据来说话:要依据统计数据所反映的客观事实来判断事物的发展变化状况、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要运用统计数据形成观点、统帅观点,而不是脱离统计数据空洞地发表议论,要把数据和情况紧密地结合起来,而不是就数字论数字,搞数字罗列。

用数据说话是统计分析研究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需要相应的来掌握统计数据的基本的运作、生产数据的过程、生产统计数据相应用的一些方法,对整个统计过程中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第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统计分析虽然是从数据入手,但在分析过程中,始终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

任何社会经济现象都是质与量的统一,质是量的基础,而一定的量又是质存在的必要条件。

我们在对其进行研究时,必须在研究其质的规律性的同时,研究其量的规律性。

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而定量分析则使定性分析更加准确可靠,使人们对质的规律性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从而能深刻揭示经济现象的本质。

定量分析是指采用统计方法,分析研究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及决定事物本质的数量界限。

定性分析是指对客观事物进行逻辑推进式的分析研究,以寻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在统计分析中,把这两种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定量分析证明定性,用定性指导定量,使得对事物的分析既有理论依据,又有量化实证,提高了分析结论的理论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当然,定量分析统计分析不是纯粹的数据语言,它在定量的过程中和定性紧密结合。

这需要对数据进行解释,对数据背后的现象进行描述,用理论的知识来解释这个数据能够揭示其规律。

比如说为什么利润高了,那么就要从数据的背后从理论上去解释,是因为这个规模扩大了,从量的扩张导致利润增加;还是由于加强成本管理,成本下降,销量上升,导致利润增加。

第三,统计分析具有客观性。

就是它不像一个工作报告,也不像一个总结,它也不是某个部门纯粹的一个数字,它是站在一个公正的立场,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对客观事物进行描述,进行分析,提出结论这么一个过程。

要求做统计分析的人一定要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

比如搞投资分析,站在经济的角度来考虑投入高低是好是坏,站在一个公正的角度。

投资高低对整个经济好与不好。

但如果我们站在经贸委的角度来看更新改造投资,经贸委很愿意,更改投资越多越好,因为那是它的工作成绩,而我们更多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对更新改造投资进行分析研究,就有公正性。

所以统计工作者一定要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不应该站在一般的角度来考虑,不能站在部门的利益上来考虑。

第四,统计分析方法的科学性。

统计分析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数据文字报道过程,它需要用一些科学的方法,需要用一些科学的理论来对这些枯燥的数据,单调的数据进行组合,进行加工,进行整理,这个过程是一个科学的过程。

统计分析方法是以总体现象的数量关系为对象的一类特殊科学研究方法的总称。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统计分析方法可分为经验方法与数学方法现类。

所谓经验方法,就是指一些与初等数学知识和人们的实践经验相关联的方法,例如,在统计分析中常用的对比分析法、分组分析法、综合指标分析法、平衡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经验方法大都是依经验而产生、凭经验而完善、靠经验来检验其正确性的。

例如在评价分析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对比分析法,其评价标准的选择,比较方法的确定,虽然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知识,但却需要研究者根据经验来判断,同样的方法,同样的研究对象,经验丰富的研究者肯定会比经验不太丰富的研究者获得更好的效果,在统计分析中,由于这一类方法简单、实用、约束条件下,因此应用什么广泛。

数学方法又称数理统计方法,是以数学理论,特别是概率论为基础对客观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它可通过对现象貌似偶然的变动来探求其必然的规律性。

由于这一类方法有着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因此,如能正确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统计分析的科学性。

如SPSS、SAS、ERP等统计分析软件的出现,为数学统计分析方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第五,统计分析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失去了时效性,也就失去了实用性,统计分析报告写得再好,也成了无效劳动。

要保证统计分析报告的时效性,统计人员要有"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敏感,要有争分夺秒的时间观念,要有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

争取"雪中送炭",避免"雨后送伞",把统计分析报告提供在领导决策之前和社会各界需要之时。

第六,统计分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它不但包含了统计数据反映的信息;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进行分析研究,能进行预测,能指出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能提出有益于今后工作的措施和建议,从而直接满足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在了解形势、制定政策、编制计划,经营管理、检查监督、总结评比、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实际需要第七,统计分析的对象具有综合性。

统计分析的对象不是某种社会经济现象的个体数量方面,而是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分析研究其综合数量特征。

例如,分析工业企业产品的成本水平、变动及其原因,不是分析某一个产品的成本水平变动,而是分析整个企业该种产品的成本水平、变动及其原因。

从总体上对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分析,可以避免以偏概全,使认识较为全面和准确。

第八,统计分析的范围具有广泛性。

统计分析的范围具有广泛性,从统计分析涉及问题的广泛程度来看,有综合分析和专题分析;从所分析总体范围的不同来看,有宏观经济分析、中观经济分析和微观经济分析。

从一般认识的角度来看,有状态分析、规律分析和前景分析。

从统计分析在时间上的着眼点的不同来看,有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随着统计方法与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对一些定性资料也可以进行统计分析。

此外,从统计分析应用的领域来看,经济分析、会计分析等只要采取的统计方法,就也可以称其为统计分析。

二、统计分析的一般步骤统计分析的步骤一般包括选题、拟定分析提纲、选择分析指标并确定分组标志、搜集和整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归纳分析结果、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1、选题所谓选题,是指通过对客观现象的观察,或通过统计资料的初步分析,选择出所要研究的对象,确定研究目的和范围,规划主题思想和基本内容。

它并不是指为统计分析报告拟定一个标题,拟定标题属于统计分析报告的具体表达问题。

选题对于统计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选题在们对客观现象的认识中,是已知领域和未知领域的联接点,它既表现为已知的,是在已往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又表现为未知的,是有待于即将开始的统计分析活动来解决的;它既可以反映现有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又体现了向未知领域探索的广度和深度。

一个好的选题既体现了分析者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又可以体现统计分析价值。

①选题的要求一是选题要切合实际。

统计分析是为了研究和反映实际情况,因此,选题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靠想象、凭兴趣。

二是选题要解放思想。

选题要有勇气,要敢于正视各方面出现的矛盾,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并提出质疑。

三是选题要新颖独到。

要注意选题的求新意识,抓住显露出的新苗头、新问题,统计分析才能有新的内容或新的见解。

四是选题要有针对性。

统计分析是为了给各级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的依据,是为了为社会公众提供咨询建议,而不是毫无目的的为了分析而分析。

五是选题要切实可行。

选题不仅要考虑“价值”,还必须考虑可行。

主观上可行就是量力而行,客观上可行就是要有较好的外部条件。

②选题的方法统计分析报告的课题虽然很多,但不等于随便什么都可以写。

而是抓住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需要知道了解他们尚未认识或充分认识的社会经济情况。

这是主观与客观应该结合之点。

常常表现为"注意点"、"矛盾点"和"发生点"。

统计分析报告的选题应该抓住这"三点"。

所谓"注意点",就是企业生产经营中关注的热点问题。

比如企业生产形势出现异常,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企业成本的变动等热点问题。

所谓"矛盾点”就是问题比较集中,影响比较大,但长期得不到很好解决的社会难点问题。

比如国有企业改革、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等。

所谓"发生点",就是我们常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联系和新趋势。

比如经济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居民消费启而不动等。

抓住"发生点"来写作统计分析报告,意义是很大的。

那么统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才能发现"注意点"、"矛盾点"和"发生点"呢?这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做法:⑴经常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产第一线。

只有经常到基层去,到实际中去,才能掌握丰富、生动、真实、具体的第一手材料,才可以发现问题、才能研究问题。

这样,脑子里积累的问题多了,材料多了,写起文章来就会刻得多,不致于枯燥贫乏,空洞无力。

⑵经常了解领导的意图和工作动向。

主要是向领导多请示、多汇报,参看必要的文件。

了解领导意图及工作动向。

⑶经常走访相关联系部门。

各部门由于分管具体业务工作,对其分管的某个领域的情况是比较熟悉的,经常走访这些部门,了解他们的业务活动,参加他们的有关会议,搜集他们的有关资料、既可以帮助我们熟悉情况,又能使我们了解这些部门所关心的"注意点"和"矛盾点",并从中得到启示,进一步发现"发生点"。

⑷经常研究统计资料。

统计报表、统计台帐、统计历史资料等,包含了丰富的社会经济信息,比较全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过程,并能暴露一些问题,因此细心地研究这些资料,并有意识的进行一些纵向、横向比较,并注意剖析其中的内部结构以及各种联系的变化,这些统计数据也往往能提示社会经济活动的"注意点"、"矛盾点"和"发生点"。

⑸加强理论学习,经常阅读报刊,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

③选题的内容在实际写作统计分析报告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来选题:A.围绕方针政策选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择题目:(l)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苗头、新动向和新情况,为制订新的政策提供依据;(2)研究政策贯彻执行情况,反映新成就、新经验;(3)研究政策执行中的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为检验和校正政策提供依据;B.围绕中心工作选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