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传输线理论
U min
z
•波节点
波 节 点
U
max
U z
波 腹 点
•波腹点
当2 z 0 (2n 1)
当2 z 0 2n
即z
0 g
4
U0
2n 1 g
4
即z
0 g
4
n g 2
U z
1 0 = U min
U z U0 1 0 = U max
第六章 传输线理论
6.1 传输线方程及其时谐稳态解 6.2 传输线的工作参数 6.3 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6.4 阻抗圆图和导纳圆图 6.5 阻抗匹配
传输线 问题
横向问题(横截面场分布情况)
纵向问题(沿纵向的传输情况)
• 横向(第五章): 异:不同传输线横向场分布各不相同;
• 纵向(第六章): 同:沿纵向的传输波均为正弦行波,遇障碍会反射;
6.3 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 工作状态:反射的情况,对应不同的反射系数。
Z0 Zc j 2 z z e Z0 Zc
内导体电流I
同轴线
环绕内导体 的环路
H dl
• U、I分别与传输线上的电场、磁场成正比,可以 体现电场、磁场的变化规律。
• U、I也是波动传播的,称为电压波、电流波。
总结:传输线纵向问题的分析思路
1、研究的问题:传输线纵向的电磁波传输情况。 2、化场为路: •参量: •电路: 导行电磁波 等效
再求距终端四分之一个波长的位置的输入阻抗和反射 系数。 2 g z g 4 2 g 1 j 0.167 0e 6 4 1 1 1 g 4 250 6 Z in g 4 Z c 50 35.7 1 7 1 g 4 1 6
2 4 Z c Z0 g 4
g
当 z g / 4的奇数倍时,同上。
当z
g /2
时:
2 g 2
2 Z 0 jZ c tg g Z in z Z c 2 Z c jZ 0 tg g
Rdz
Ldz
等效
Gdz dz
Cdz
源
负载
说明:用平行双线的结构图代表任意一种传输线
有耗传输线的等效电路
无耗传输线的等效电路 R=0,G=0 •目前只考虑 无耗情况!
四、微波传输线的电路参量
化场为路的思想:
•可由传输线上的电场、磁场求出电压U、电流I。
内外间电压U
外导体
内导体
E dr
电压波、电流波
传输线
等效
集总元件电路 (电容、电感)
“传输线中电磁波” 问题 化场为路 “集总元件电路中电压波、电流波”问 题
6.1.2 传输线方程及其时谐稳态解 一、传输线方程: 时谐电压:
I (z)
U z
时谐电流: I z
I (z)+d I (z) U (z)+d U (z)
源
U(z)
1 z Zc 1 z I z 1 z
U z 1 z
Z0 Zc j 2 z z e Z0 Zc
• 输入导纳 (input conductance):
Y0 jYc tanz Yin z Yc Z in z Yc jY0 tanz 1
U z U
z [1 z ]
j z j 2 z U0 e [1 0e ]
j z U0 e
1
0
e
j0 j 2 z
e
入射波振幅
U z
U0
1 0
2
2 0 cos2 z 0
二、波腹点和波节点
2 100 103 LC 2.22 10 rad/m
3
2、若同轴线中介质的磁导率等于μ0,求其相 对介电常数;
k r 1 0 0
r 1.12
3、求该段同轴线带来的信号延时。
vp 1 LC 2.83 10 m/s
H
注:若传输线的分布电阻、分布电导很 小,可以忽略,近似为“无耗传输线” 。
3、 无耗同轴线的分布参数
J外 J内
U
内外导体间电压→分布电容 C (F/m) 磁场环绕电流→分布电感 L (H/m)
等 效
• 传输线的分布参数由其结构、尺 寸、材料参数决定,P149表6-1
三、微波传输线的等效电路模型
负载
dz 长度引起的电压变化量: dUz dz 长度引起的电流变化量: dI z
• 传输线方程(电报方程)
dU( z ) j Ldz I z
dI( z ) j Cdz U z
dU z jL I z dz dI z jC U z dz
•输入阻抗(input impedance)
U z Z in z I z
Zg
Eg
I z
Z in z
U z
~
Z0
0
•物理意义:任意点处 整个虚线框 输入阻抗就是从该点 等效为 处向负载方向看去的 等效阻抗。
z
Z in z
•表示式:
Zin z Zc
z0
6. 2 传输线的工作参数
6. 2.1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特性阻抗 Zc(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L Zc = I z I z C
U z U z
L、C由传输线的横向结构、尺寸、介质参数决 定,故:特性阻抗 Zc 是某种具体传输线的固有性质, 故称之为特性阻抗。 特性阻抗并不表示能量损耗,它反映传输线中同 一方向的电压波与电流波的关系。
三、驻波系数(驻波比)
U z max U z min
1 0 1 0
1 0 z 1
• 反射越小,驻波比越接近1,工程中常用来驻波比 来判断反射的大小。
0 0
1
1
0 1 0 0 1
• 行波系数:K = 1/ρ
Z0 jZc tg z Zc jZ0 tg z
tg函数
注意:Zin (z)随z 周期性变化,周期为λg/2
• 关于输入阻抗的讨论:
输入阻抗随 传输线上的坐标z 周期性变化,周 期为λg/2; 当z g / 4 时:
2 Z 0 jZ c tg g Z in z Z c 2 Z c jZ 0 tg g
6.1 传输线方程及其时谐稳态解
6.1.1 微波传输线的分布参数与 集总参数等效电路
一、长线与短线 • 传输线的电长度=
传输线的几何长度
传输波的波长
• 长线:电长度 > 0.1 ; 短线:电长度 < 0.1
• 微波波长:1m~0.1mm
微波传输线基本为长线
低频电磁波 短线:电场、磁场基本相同
传输线 l
• 同轴线的特性阻抗
b L ln 2 a
H/m
b ln a
2 C b ln a
F/m
Zc
L 1 C 2
常用同轴线:
Z c 50, 75, 100,...
• 平行双线的特性阻抗
Zc L 1 C
D D2 d 2 ln d
2 j 1 g 1 1 3 3 1 j 3 0e j 2 12 6 6 2 1 g 6 Z in g 6 Z c 1 g 6
或者
70 j 50tan g 70 j 50 3 3 Z in 50 50 50 j 70 3 6 50 j 70tan 3
• 传输线方程的一般解:
U z A 1e
j z
A2e
- j z
=U + z +U z
1 j z - j z I z A e A e I z I z 1 2 Zc
L Zc C
LC
I z
特性导纳:
1 Yc Zc
负载导纳:
1 Y0 Z0
例
50米长的同轴线,其分布电感、分布电容 分别为:0.25μH/m,50pF/m。工作频率为 100kHz。1、计算其特性阻抗Zc,相移常数β;
解: Z c
L C
0.25 10 50 10
6
12
70.71
LC
U z
Z0
0
I z
Zg
Eg
~
U z
z
说明:终端负载的反射导致出现了反射波。
二、 确定未知系数A1、A2 Zg 已知:终端U0、I0 Eg
I0 U0 Z0
~
z
U 0 U0 A1 A2
1 A1 A2 I 0 I 0 Zc
U0 I0 Zc A1 2 U0 I0 Zc A2 2
8
l 50m td 176 . 68 ns vp 2.83 108 m/s
例:特性阻抗为50Ω的同轴线,终端负载为70Ω,求距 终端六分之一波长位置处的输入阻抗和反射系数。 2 g z g 6 3 Z0 Zc 70 50 1 j 2 z 0 z 0e Z0 Zc 70 5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