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审题与立意例如:有一个充满温馨、令人感动的广告;一个上了一天班的女人,晚上回到家,给自己刚满四岁的小孩洗脚,然后,转身到母亲房间(或婆婆房间)给老人洗脚,她的小孩看见了这一幕,就使尽他全身的小力气也端了一盆水,并晃晃悠悠地走到母亲面前,说:“妈妈,洗脚……”看了这个广告,你有什么感受?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发表议论,抒发情感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能出现考生姓名、校名。
第一步:阅读材料,明确主题。
1、明关系材料中人或事物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总是以一定的关系而依存,我们可以从分析他们间的关系入手而立论,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相互关系,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这样准确抓住了他们间的关系就能正确立意了。
材料是单一型(一则材料),可以根据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来把握中心。
主要人物———妈妈→孩子中心事件———妈妈给老人洗脚↓模仿孩子给妈妈端来洗脚水2、查原因俗语说“无因不成果”,是说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原因。
我们一旦知其结果,只要顺藤摸瓜,层层推进,总能探求其原因。
材料分析查原因法,就是根据结果去推求原因,在原因处立意,确立文章的观点。
原因:孩子看见了妈妈给老人洗脚。
结果:孩子使尽力气端了一盆水给妈妈洗脚。
3、抓关键提供的材料总是有一个中心,为了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的精髓,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论。
有一个充满温馨、令人感动的广告;一个上了一天班的女人,晚上回到家,给自己刚满四岁的小孩洗脚,然后,转身到母亲房间(或婆婆房间)给老人洗脚,她的小孩看见了这一幕,就使尽他全身的小力气也端了一盆水,并晃晃悠悠地走到母亲面前,说:“妈妈,洗脚……”4、辨是非命题者在提供材料时,时而在其中将自己的褒贬爱憎的感情或明或暗地体现出来,这就是材料的是非倾向性,对此不可视而不见。
辨明材料中的倾向性,可以判断自己提炼的观点是否正确。
整体把握材料:从总体上把握材料的精髓,才能进入写作程序。
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或把枝叶当主干,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偏离题意或完全脱题。
第二步,根据材料主题,找角度,定立意。
1、从材料涉及的人、物、事件入手,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全面思考。
2、从原先列出的各项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和剔除。
从材料的整体和主要意图出发,看看哪些是普遍的、浅层的;哪些是深层的,独特的。
从而识破材料的“庐山真面目’’,找到“最佳立意”。
1、母亲的伟大2、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3、爱是无价的4、学会感恩5、要回报父母6、爱的传递(母亲向我传递爱的信号,我向周围的人传递爱的信号)7、母亲包办孩子的一切,会害了孩子,要让孩子多锻炼8、我们不要犯错请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文后要求作文。
20世纪70年代的一场拳击赛中,拳王阿里和拳坛猛将菲雷泽展开激烈对决。
当比赛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筋疲力竭,濒临崩溃的边缘,用解说员的话说,“这个时候一片羽毛落在他身上也能让他轰然倒地。
”然而,此时的阿里竭力保持着坚毅的表情和血战到底的气势,使菲雷泽认为阿里仍保持着常有的体力,于是在最后一刻,菲雷泽放弃了。
裁判当即高举阿里的臂膀,宣布阿里获胜。
这时,保住了拳王称号的阿里还未走到台中央,眼前一黑,双腿无力地跪倒在地上。
菲雷泽见此情景后悔莫及。
请从上面的材料中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自己在观察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可讲述故事,可发表见解,可说明问题,可抒发情感。
提示:①选择适合你表达的一种文体;②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文题诠释]如何从本则材料中提炼出材料的主旨呢?首先要明白材料的主人公有阿里和菲雷泽,他们的关系是竞争对手。
这则材料的中心事件是。
这里可以用查原因法,以果溯因,就是根据结果去探求原因,在原因处理论,确立文章的观点。
在本则材料中,如果从阿里角度探究,阿里为什么能保住拳王称号?是“此时的阿里竭力保持着坚毅的表情和血战到底的气势,使菲雷泽认为阿里仍保持着常有的体力”,是“保持”,是“坚持”!由此可以提炼出材料的主旨:坚持就是胜利。
如果从菲雷泽角度探究,菲雷泽为什么见此情景后悔莫及?是因为“在最后一刻,菲雷泽放弃了”,是“放弃”!也由此可以提炼出材料的主旨:放弃就是失败;永远不要放弃努力!例2: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三天,无人问津。
他找到伯乐,要伯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
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
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给伯乐一天的工钱。
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做了,马很快卖掉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倍。
批判角度:1、可以从卖马人的角度立意抨击不择手段害人谋利的行为;2、也可以从伯乐的角度立意,批评名人为劣质产品作广告的错误行为;3、还可以从买马者的角度立意,指出盲从的后果。
反面立论:(人褒我贬,人批我赞……)卖马人角度:推销也要讲技巧。
(酒香也怕巷子深)例3:【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
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
”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分析】多角度入手:▪1、顺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
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
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例4: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
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
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确定立意。
[概述中心事件]这则材料讲述了修船工漆船时顺手补好漏洞,救了船主的儿子,赢得了船主诚挚的感谢的故事。
[明确主要对象]:船主和修船工[主要对象的行为]修船工:漆船、补漏洞船主:感谢[行为的结果] 孩子们平安归来▪[立意参考]▪(1)从修船工角度立意①乐为小善、勿以善小而不为材料中的漆船工在船主要求刷漆的情况下,顺手将船底的小洞也给补了,而且他认为“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相对于给整个船刷漆的工作,补船底的那个小洞的确是件小事,而且是不在他工作范围之内的小事,但对于驾船者来说却是关乎生命的大事。
生活中,很多人不愿意去做那些只需举手之劳的小事,如捡起脚下的垃圾,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给迷路的人指明方向等。
▪②小细节折射大素质。
▪小善源自大德。
从漆船工在刷油漆的过程中顺手修补漏洞的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在这个材料中,“细节”关乎船主的孩子们的生命。
重视细节,做好细节,才能真正彰显个人品质。
▪可从此切入写“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的力量”等。
▪③职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素养。
▪船主本让漆船工给船刷油漆,漆船工发现船底的小洞后就顺手给补了。
修洞不是船主的要求,也不是漆船工分内的工作,但他主动做了。
▪这体现了漆船工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因为他清楚这个洞对于行驶在大海上的船只来说意味着什么。
没有这种对工作与事业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可从这个角度谈“担当责任与敬业精神”“分内与分外”“责任与良知”等。
(2)从船主的角度①知恩图报、懂得感恩。
船主在得知孩子们划船出海并平安归来之后,意识到船底的漏洞是漆船工刷油漆的时候给修补的,便去向漆船工道谢,他明白是漆船工的善举救了孩子们的生命。
船主的举动告诉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对待隐患的态度。
船主明知道船底有漏洞,却没有及时修补,当他得知孩子们划船出海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要不是漆船工将漏洞补上,岂不酿成了大祸!所以做事情切不可疏忽大意,无视隐患。
可由此写“做事情要细心细致”“马虎大意酿大祸”“隐患意识”“小疏忽大灾祸”“祸患常积于忽微”等。
(3)从整件事的角度①善行与善报。
材料中漆船工的小小善举赢得了船主的感激与回报,漆船工和船主的行为都值得肯定和赞扬。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见危不救和恩将仇报的事例时有发生,这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
而只有保护善行和感恩善行,行善的人才会越来越多,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满。
②修补人生的小洞。
小到一件物品,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小洞”,我们要及时将“洞”补上。
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材料作文的布局结构布局即文章开头写什么,中间写什么,结尾写什么的层次安排。
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核心”。
材料作文的感想、联想等等都是所供材料触发的,话题或观点是由所供材料引发的,一句话,整篇文章都是由材料引发的。
扣紧材料,议论才有凭借,行文也才自然。
怎样扣紧材料,这关系到结构布局问题,有人总结出材料作文结构布局五字诀,即“引、提、联、议、结”(也有地方说“引、理、事、联、结”).“引、提”,即引述材料有关内容,提炼出观点(提炼出的观点就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这是材料作文的开头。
开头引述材料,目的是引出观点,应根据自己所选的角度,有目的的引述相关内容,而不是无目的的把材料原文一字不漏地抄上(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立意的角度不同,引述也不同。
总之,引述要以自然引出观点为目的,做到详略得当。
也要注意引述的相对完整性,不能把材料弄得肢离破碎,那样就不利于说明问题,引出观点。
看下面两个开头的例子:例1:蝴蝶忙着游玩,撞到蛛网上;蜻蜓忙着追逐,撞到蛛网上。
它们挣扎了很久,被蛛网越捆越紧,再也动弹不得。
蝴蝶叹气道:“都怪讨厌的风,使我无法看清蛛网。
”蜻蜓说:“都怪那炫目的阳光,使我无法看清蛛网。
”蜘蛛却说:“我这里的食物,都是自动送上门来的,要怪只能怪自己。
”材料告诉我们,人生道路多坎坷,你必须时刻警惕“罗网”和“陷阱”。
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即使一时不慎陷入罗网,需要的是冷静的思索、摆脱困境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而不是抱怨别人。
2:最近,“金庸茶馆”网站上出现的一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一位笔名为“步非烟”的北大女研究生,在一次武侠作品的颁奖活动中放言“要革金庸的命”,写出新时代的武侠小说,尽管这位获奖的女作家后来作了解释,称“革命”不是打倒,不是背叛,只是希望超越的意思,但这两句话还是掀起了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