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八号线延长线工程施工11标段施工测量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隧集团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八号线延长线工程施工11标段项目经理部目录一、编制依据 (2)二、工程概况 (2)三、控制点复测与加密 (3)四、施工测量及复核 (7)五、车站与区间结构的竣工测量 (8)六、测量技术保证措施 (7)七、桩位保护措施 (10)八、仪器设备及测量人员配置 (11)九、仪器设备保障与操作规范 (12)十、附件1、测量设备鉴定证书2、测量人员资格证书一、编制依据⑴、《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⑵、《城市测量规范》(CJJ8-99)⑶、穗铁建总前期(2005)92号关于印发《广州轨道交通施工测量管理细则(第二版)》的通知⑷、《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⑸、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八号线延长线工程施工11标段土建工程承包合同二、工程概况2.1 工程位置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八号线延长线工程施工11标段三元里~江夏段位于广州市白云区西部旧机场跑道及绿化草坪上,线路走向为南北走向。
具体位置见图1-01。
2.1 工程位置本标段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核心规划区,工程包含1井、2站、2区间共计5个子单位工程,即:【中央广场站北盾构始发井】、【中央广场站~市民广场区间】、【市民广场站】、【市民广场~天河南一路盾构区间】、【天河南一路站】。
标段起迄里程为Y(Z)DK2+016.81~Y(Z)DK2+941.8,全长924.99m。
区间线路从中央广场站出发,沿规划珠江新城中轴线向北行,采用矿山法施工下穿金穗路,到达中央广场北盾构始发井后,采用盾构法施工下穿未开发荒地过市民广场站,由市民广场站二次始发后下穿黄埔大道,穿过天河南小区,基本沿六运二街北行,在天河南一路处下穿广州地铁一号线体育西站~体育中心站区间隧道,到达设在宏城停车场内的天河南一路站。
具体位置如图1所示。
2.2工程范围本标段工程范围为:起迄里程YDK22+937.392~YDK26+711.000,全长3773.608m ,包括“三站四区间”共七个子单位工程,即三元里~远景区间明挖段、远景站、远景~白云新城区间、白云新城站、白云新城~新市区间、新市站、新市~江夏区间(以下四区间分别简称 “三~远区间”、“远~白区间”、“白~新区间”、“新~江区间”),见图1-02。
2.3本标段线路平面和竖直控制线由左、右线组成,左线包括8个平曲线,右线包括4个平曲线,左右线各8个竖曲线。
从三~远区间盾构段的盾构始发井终点(不含)向北出发,以R=2000m 曲线、线间距8.8m 渐变为直线、线间距4.8m 、以25‰、2‰的连续上坡到达远景站;出远景站后以直线走行、线间距4.8m ,先5.047‰上坡,再3.2‰下坡,以R=5000m 曲线、线间距5m ,进入白云新城站;出白云新城站后,以R=5000m 曲线、线间距5m 渐变为直线、线间距4.8m ,以5.573‰上坡直接爬升至新市站;出新市站后,以2‰、4.925‰、2‰的连续下坡先直线走行、线间距4.8m ,在接近江夏站处以R=1500m 、线间距16m ,分成两条单线隧道与江夏站(不含)相接。
平曲线资料见表1,竖曲线资料见表2。
三、控制点复测与加密3.1交接桩制度交接桩后,我方及时通知公司精测队,来现场对首级控制网进行复测,并对桩点进行保护,复测情况及处理措施报告须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交桩后15日内上报业主审定。
工程完工后,按业主要求移交一定数量经业主专业测量队检测合格的控制点。
3.2交桩点的复测⑴、导线控制点的复测在监理向我方提供导线控制点后,我方立即通知公司精测队对所提供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测。
根据监理所进行的交接桩和现场情况,以“机场路”和“利华大酒店”为起始边,附和到ⅡBJ75和ⅡBJ76边,控制测量所用的仪器为瑞士莱佧TC1201(1”、1mm+2PPm)。
施测前进行仪器检查,确保其各项指标都合格。
复测按精密导线精度要求进行施测,保证角度闭合差≤5,点位中误差≤8mm,相对闭合精度≤1/3.5万. 各项限差均达到精密导线测量的要求(《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3.3.1)。
精密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⑵、水准控制点的复测根据监理所交的二等水准基点,我方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对II地2-53、II地2-52、II地2-2水准基点进行复测,各项限差均满足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3.3加密控制点的测设3.3.1 地面加密点的的测设⑴、加密控制点的布设前期在地铁线路左侧布设一组导线点,作为以后施工控制用, 以复测后的“利华大酒店”和ⅡBJ59为起始边,附和到ⅡBJ68和ⅡBJ69边。
以复测后的二等水准点II地2-53、II地2-52,采用附和水准路线,附和到二等水准点II地2-2。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工地现场和施工的要求,及时引测施工加密控制点到施工场地附近不受施工影响、便于保存的地方,以方便施工放样。
⑵、加密点的测设方法平面加密控制点采用附和导线或闭和三角形的形式,施测方法按《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的精密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各项限差均达到精密导线测量的要求。
高程加密控制点测量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行测量,以复测后的水准控制点为依据,所测精度满足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4.1.2。
4.2.2。
4.2.3条)。
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3.3.2 车站与区间联系测量联系测量工作包括地面趋近导线测量、趋近水准测量、地面与地下的定向测量和传递高程测量以及地下趋近导线测量、地下趋近水准测量。
⑴、导线点联系测量地面趋近导线附合在精密导线点上。
近井点与精密导线点通视。
趋近导线采用严密平差,近井点的点位中误差控制在±10mm之内。
地面趋近导线全长不宜超过350米,平均边长60米,最短边长应大于30米。
车站和区间从地面向地下采用导线测量的方法进行定向,其测量边的垂直角应小于30°。
导线定向应使用具有双轴补偿的全站仪,测边必须对向观测,并进行气象、加乘常数改正,定向边中误差应在±8″之内。
导线点联系测量应按精密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
⑵、高程点联系测量高程传递测量包括地面趋近水准测量以及地下趋近水准测量。
测定近井水准点高程的地面趋近水准路线应附合在地面相邻精密水准点上。
传递高程测量采用钢尺悬垂法。
首先将地面高程传递到近井水准点上,然后在地面基坑边搭设支架,悬吊钢尺进行高程传递。
用检定后的钢尺,在钢尺上悬吊与钢尺检定时相同质量的重锤,用两台水准仪在井上下同步观测,将高程传至井下固定点。
传递高程时,每次独立观测三测回,每测回均变动仪器高度,三测回测定的高差进行温度、尺长改正,三测回测得地上、地下水准点的高差较差控制在3mm内。
联系测量往井下传递水准点不少于3个,以利于相互校核。
整个车站与区间施工中,高程传递至少进行三次,井下高程测量及地面趋近水准测量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
3.3.3 地下加密点的测设地下加密控制起算点采用直接从地面通过联系测量传递到地下的近井点。
在整个施工范围布设不少于3条起算方位边和3个高程起算点。
起算点按每隔1000米左右布设,在车站或区间底板施工时先埋设点位,埋设方式依据《轻轨测量规范》附录图G执行。
平面和高程加密控制点设在一起。
地下加密控制点200米左右埋设一个,埋设方式同起算点,在每个车站应不少于两个。
地下加密控制点测量应附和到相邻起算边或精密导线边,施测采用Ⅱ级全站仪,左、右角各测两个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较差应小于6″,边长往返测各两测回,往返测平均值较差应小于7mm。
导线控制点最远点点位横向中误差应在±25mm之内。
地下高程控制点应闭和或附和到起算点上。
地下控制测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独立进行三次,并和地面与地下的联系测量同时进行。
每次重复测量重合点数据与原值之差,坐标值较差小于10mm,高程较差小于5mm,应采用逐次的加权平均值作为下次施工的使用值。
四、施工测量及复核施工中的测量控制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施测,为了加强放样点的检核条件,可利用另外两个已知导线点作起算数据,用同样的方法检测放样点的正确与否,或利用全站仪的坐标实测功能,用另两个已知导线点来实测放样点的坐标,放样点的理论坐标与检测X、Y值相差均在±3mm以内。
对施工各部位的高程测量,采取往返测或闭合到已知标高点,确认无误后,方可指导施工。
4.1明挖车站测量⑴、考虑施工及测量放样误差的影响,车站的围护结构轴线按外放10cm考虑.放样时采用极坐标法,每次放样后检查前次放样点及各轴线之间的相对位置.保证每次放样点的正确性。
⑵、对基坑上部的放坡部分的开挖,先在坡定地面按图纸尺寸定出开挖坡顶线,在每开挖1~2米过程中对边坡坡度进行检查修正,直至坡底。
并在快挖至设计基底时,在基坑两侧坑壁每隔4~5米用水准仪测出比设计标高高1米的标高桩,控制基坑底开挖。
⑶、白云新城站基坑开挖过程中根据每层钢支撑的标高及位置及时放样,误差不得大于20mm。
⑷、结构底部绑扎钢筋前,对导线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检测⑸、底板混凝土立模的结构宽度与高度,预埋件的位置和变形缝的位置放样后,必须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检核测量。
⑹、结构边、中墙模板支立前,按设计要求,依据线路中线放样边墙内侧和中墙控制线,放样允许偏差为±10mm。
⑺、中板施工前,对导线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检测,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控制中线和控制高程点进行检核,其轴线允许误差为±10mm,高程允许误差在±10mm之内。
⑻、顶板施工前,对导线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检测,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控制中线和控制高程点进行检核,其轴线允许误差为±10mm,高程允许误差在±10mm之内。
4.2明挖区间测量⑴、对明挖区间的边坡开挖放线,先根据地面与开挖底面的高差计算出开挖宽度,每隔20米左右放出开挖桩作为坡顶的开挖控制。
⑵、在边坡开挖至1米左右,对开挖坡面进行测量检查,加以修整,并放出下一段的开挖位置。
以后每挖下1米重复以上控制。
⑶、在挖至基底时,严格控制底标高,放出中线和结构位置点。
⑷、区间结构施工中,用极坐标法放出结构中线和边线点,并测出标高,用于指导各工序施工。
⑸、其余各部位的施工放线控制同明挖车站。
五、车站与区间结构的竣工测量工程竣工后,组织测量队人员进行车站和区间进行竣工测量,并由测量监理旁站检核。
⑴、工程竣工后应利用布设导线点与相邻单位控制点进行隧道导线的附合路线测量,并重新平差作为测量依据。
⑵、隧道竣工测量内容应包括隧道横向偏差值、高程偏差值、以及纵横断面测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