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五: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每课名题)(教师版)

专题五: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每课名题)(教师版)

专题五: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每课名题)(教师版)————————————————————————————————作者:————————————————————————————————日期:23 / 11必修三专题五:2、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每课名题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0分)1.(2011年1月沈阳市级重点联合体高二期末33题)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

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A.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B.建立职称评定制度C.实行三级学位制度D.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制 【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主持工作内容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和所学史实是指1977年邓小平恢复高考。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

【结束】2.(2011年5月北京顺义区二模19题)“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教育的重大举措有( ) ①实施“教育大革命” 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③恢复高考制度 ④颁布义务教育法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C【点拨】考查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抓住题干时间信息:改革命开放以来。

实施“教育大革命”是在文革时期;恢复高考制度是在1977年。

答案为C 。

【结束】3.(2011年4月宁波二模18题)下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出台的科技、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其先后顺序是( )①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②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C .②①④③D .①③④② 【答案】C4 / 11【点拨】①项为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所题;②项是1949年《共同纲领》中的规定;③项是1988年9月邓小平明确提出的;④项为1985年《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的内容。

【结束】4.(2011年1月茂名市一模18题)“第十一条:父母或者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这是我国哪部法律的规定?( )A .《共同纲领》B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答案】B【点拨】联系材料AC 项比较容易排除,从“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等信息判断,这部法律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本题选B 项。

【结束】5.(2011年5月漳州市质检19题)表2为新中国历年高等院校招生数统计表(注:1949年为当年高校毕业人数)。

下列各项对此表分析不正确的是A .《共同纲领》的颁布促进了建国初期高等教育的发展B .三大改造的完成推动了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C .政治动荡导致了“文革”期间高等教育瘫痪 D.“科教兴国”战略促使高等教育发展迅猛 【答案】B 【点拨】 【结束】6.(2011年1月合肥市高三质检11题)小明爷爷在20世纪五十年代就读于某工业大学,当时他在校学习的课程有电工技术、电机学、电路分析原理、电机测试与控制等,可见学校重在培养实用科技人才。

他说那时我国创办了20个新的科技院校和26个新的工程研究所,在大约200个高等年份 19491952 1965 1966-1970 1977 1979 1984 1992 1998 2008 人数(万人) 1.26.6 16.4 0 27 28.4 48 75 160 5995 / 11教育机构中,只有13个是有文理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该材料说明当时我国教育( )A .遵循旧中国的教育模式B .重视文理科院校均衡发展C .培养工业化建设人才D .实施“211工程”计划 【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工业大学、科技院校、工程研究所数目来看,我国在五十年代重点发展工业,理工类院校较多。

【结束】7.(2011年4月宣城二模17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①“有教无类” ②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 ③“三个面向”思想 ④发展希望工程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 【答案】C【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教育政策。

题干材料主要强调教育要公平。

而“三个面向”思想是教育的现代化主张,不符合题意,可排除③;“有教无类”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九年义务教育法》和希望工程有助于困难群体接受教育,故正确答案为C 项 【结束】8.(2011年4月乌鲁木齐三模29题)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它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

这一现象的背景是A .洋务运动的兴起B .以俄为师,国共两党实现合作C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答案】D【点拨】从材料中“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可以看出与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科学知识有关。

从“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可以看出与苏联关系密切,翻译的书籍多为工程技术,据此排除ABC 项。

因为A .洋务运动时期翻译的主要是西方书籍非俄文书籍;B 以俄国为师,国6 / 11共两党实现合作,开始了国民革命运动,翻译的书籍多为工程技术方面的,与当时的形势不符合;C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与俄文书籍关系不大,此时正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共关系恶化。

而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向苏联学习,接受苏联帮助,故正确答案为D 。

【结束】9.(2011年4月吉安二模30题)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海岸风雷》、《地下游击队》,罗马尼亚电影《多瑙河之波》、《橡树,十万火急》,南斯拉夫影片《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以战争和革命为题材风靡中国。

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不包括( ) A .中国宣传、文化部门的推动B .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崇尚革命和英雄的年代C .这些影片与五十年代流行于中国的苏联影片风格上基本不同D .当时中国的电影事业逐步走向低潮【答案】C【点拨】抓住“二下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文革期间,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都遭遇严重地挫折,而世界局势是两极格局,因此,ABD 项都是正确的,与当时背景相符;C 项错误。

【结束】10.(2011年1月厦门市质检16题)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由此可见,“两弹一星”的研制( ) ①体现了中国科技进步②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③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 ④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新中国建设成就。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①②④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在原子弹等成就出现时并没有提出。

【结束】11.(2011年3月淄博市一模15题)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7 / 11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到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

这一状况最有可能出现在( )A .洋务运动时期B .戊戌变法时期C .新文化运动时期D .“一五”计划时期 【答案】D【点拨】翻译的书籍多为工程技术,A .洋务运动时期翻译的主要是西方书籍、B .戊戌变法时期也并非多工程技术书籍、 C .新文化时期主要是翻译政治理论著作,据此排除ABC 项。

从材料中“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可以看出与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科学知识有关。

从“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可以看出与苏联关系密切,由此判断出正确答案为D 【结束】12.(2011年4月茂名市二模18题)美国学者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

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A .招生制度( ) B .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C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D .建立高校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 【答案】A【点拨】扣住题干中的“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可知1977年高考的恢复为现代化提供了人才。

【结束】13.(2011年3月山东省潍坊三县质检25题)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l977年后的中国转变了方针。

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材料中的“传统制度”具体指是( )A .专红结合的人才推荐制度B .恢复高校招生高考制度C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D .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 【答案】B【点拨】从材料中的“为国选拨人才”可以看出应该是高考制度,此制度在文革时期中断了 【结束】8 / 1114.(2011年3月揭阳市一模18题)1977年,停止多年的高考制度开始恢复,一代人的命运从此改变。

高考制度恢复的背景是( )A .改革开放急需新型人才B .邓小平复出后主持教育工作C .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D .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了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的背景,根据所学,“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刚复出就自告奋勇抓教育。

他充分肯定新中国前17年的教育工作,在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本题选B 项。

A 项改革开放确立和D 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都在1978年;C 项是在1981年,与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的背景不符。

【结束】15.(2011年3月广州市一模19题)“1978年春天,27万多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作伴,跨人大学校门,尽情拥抱‘科学的春天’”。

能够与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 B .邓小平复出,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C .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 .实施“211工程”计划,发展高等教育 【答案】B【点拨】史学的第一要素是时序性,本题基本上是考重大史事的时间。

题目是“1978年春天”,A 是1978.12,B “邓小平复出”是1977.7,“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是1977年底至1978年春,C 是1995年,D 是1993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