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定价方法及影响因素.docx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定价方法及影响因素.docx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定价方法及影响因素
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增长、理财意识的增强以及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取得了重大进展。

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统计,截至20XX年6月底,全国共有55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数8.58万只;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8.38万亿元。

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办理个人理财业务的时间,从现有文献看,苏新茗(20XX年中国银行推出“汇聚宝”外汇理财产品,是国内第一次出现理财产品这个名词。

尽管目前对究竟是哪家商业银行首先开办个人理财业务存在一定的争论,但是总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办理个人理财业务时间大致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

按照业务发展和监管规范,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20XX年,中国农业银行推出“金钥匙”金融超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理财服务。

中国银行中银理财、中国工商银行理财金管家等都成了理财的知名品牌。

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之间开始了竞争,出现了一些不太规范的情况。

第二个阶段(20XX年末,银行理财规模还不到2万亿元人民币。

第三个阶段(20XX年年末,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已达7万亿元。

20XX年下半年,央行开始调整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同时加强贷存比控制和资本监管,银行通过表内资产扩张实现高盈利的模式因此受到制约,资金供给大幅萎缩,但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依然旺盛。

对此银行在绕监管、上规模、增盈利的驱动下,通过创新,使理财产品成为资金供需的桥梁,
致使理财业务蓬勃发展。

第四个阶段(20XX年推出《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引导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规范发展。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开始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受利率市场化、居民财富增长等诸多因素影响,这一阶段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规模仍然大幅增长。

但是由于存在一些乱象,监管机构又在20XX年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管理措施,旨在进一步规范发展。

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定价方法
(一)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关于理财产品定价问题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研究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从宏观层面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整体的定价水平、定价方法和定价考虑因素进行分析。

孙建坤、曹桂山和卢博森(20XX年1月到20XX年6月期间商业银行发放的投资方向为信贷资产和票据资产的理财产品为样本,对决定理财产品定价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得出的结论是:(1)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明显高于存款利率,低于贷款利率,在实质上突破了现行的存贷款利率管制。

(2)信贷类产品中,6个月以上长期产品的主要定价依据是存款基准利率。

短期产品的定价除参考基准利率外,还受到代表市场资金价格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显著影响。

(3)票据类产品中,贷款基准利率对各期限产品定价都有显著影响。

除期限为12个月的产品外,其他期限产品的定价都明显受到票据市场利率的影响。

高勇、王东(20XX年至20XX年银行发行的全部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均值和波动性特征。

研究发现,银行理财产品价格受到银行存款利率的约束,但已经突破人民币存款
利率管制;短期限理财产品价格上,银行易受到业绩、竞争对手、投资者行为影响而表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冲动性。

长期限的理财产品价格上,银行是价格主导者,定价机制趋于稳定,且目前既有的定价机制能够确保银行获得稳定的理财产品收益。

第二个方向是从微观层面对某一类型或某一品种的理财产品定价进行研究分析,此类文章往往偏向于金融工程领域。

如康朝锋、郑振龙(20XX年1月1日至20XX 年6月30日银行发行的所有理财产品的数据,一共245601个产品。

数据来源为wind数据库。

样本时间段基本涵盖了中国银行业理财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银行理财产品的全貌。

从机构来看,样本共涉及230家银行,涵盖了绝大部分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

从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看,涉及了债券、信贷资产、股票、汇率、商品等主要投资标的。

本文根据投资范围将样本中的理财产品分为债券类、债券增强类、信贷类。

同时,本文将理财产品的发行机构分为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他银行等三类,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将20XX年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分成3个月(含)以下、3~6个月(含)、6~12个月(含)、1年以上四个期限段,收益率取月平均。

从数据处理结果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理财产品收益率随着产品期限的增长而提高,从整体理财产品收益率均值来看,长期限(1年以上)的债券增强型产品的收益率高于短期限产品收益最多,达到2.22%。

二是从理财产品类型看,债券增强型产品的平均收益率要高于信贷类和债券类产品。

各个期限段的债券增强型产
品的收益率均高于信贷类和债券类产品。

信贷类产品收益的稳定性是所有三类产品中最高的。

三是国有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均低于股份制和其他银行的收益率。

以3个月以内债券类理财产品为例,国有银行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42%,股份制行为3.72%,比股份制行低30bp。

股份制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则和下一层级的其他银行的收益率差别不明显。

(二)计量分析
本文收集了可能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产生影响的11个变量的数据,例如:国民生产总值(GDP)、房价指数(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股票指数(沪深300指数)、居民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数)、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物价指数(CPI)、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速)、国债收益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SHIBOR(7天期)。

本文利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债券类产品
从3个月以内的产品看,主要解释变量是房地产价格、M2增速、国债利率、CPI和SHIBOR等。

国债利率、SHIBOR和收益率呈现正相关关系,并且是主要解释变量,回归系数分别是0.7280和0.2719。

国债利率是一个代理变量,用来代理理财产品所投资的债券的利率。

因为无法获得理财产品内部投资的债券评级、期限等情况,所以无法获得理财产品所投债券的收益率。

国债收益率作为其他债券的定价基准,是一个较好的代理变量。

SHIBOR利率是短期利率的代表。

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时也会配置一些短久期资产,这部分资产通常和
SHIBOR是紧密相关的。

SHIBOR利率的提高,对于银行理财产品中这部分资产的收益率是有提升作用的。

房地产价格、M2增速、CPI和理财收益率呈现负相关关系。

房地产价格和CPI的系数均非常小,显示银行给3个月以内债券类理财产品定价时几乎未考虑房价和通胀因素。

M2增速的系数为-0.1557。

这一负相关关系具有较强的经济意义。

M2增速提高,意味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意味着居民或企业资金的增加,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需求就会增加。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需求增加后,银行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动力就会下降。

从3~6个月(含)期限理财产品看,除了收益率和CPI无显著相关关系外,其他相关关系和3个月以内产品基本一致。

整体调整后的R2系数为0.8462,虽然较3个月以内产品(0.8598)有所下降,但整体拟合性依然较好。

从6~12个月(含)期限的理财产品看,最明显的特征是开始和存款利率发生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这和居民选择存款的期限一般在1年及以上有关。

还有的特征是这一期限段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和SHIBOR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了。

整体调整后的R2系数为0.6810,较前两个期限的产品出现大幅下降。

从12个月以上期限的理财产品看,模型中只剩下M2增速和存款利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且存款利率的系数非常高,回归系数达到了0.77,证明存款利率在12个月以上债券类理财产品的定价中起了主要的作用。

M2增速虽然回归系数有所下降,但是仍然较为显著,但整体调整后的R2系数为0.4758,证明整体拟合性较差,显示12个月以上债券类理财产品的定价受到较多复杂因素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