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广角—找次品》第1课时评课记录

《数学广角—找次品》第1课时评课记录

《数学广角—找次品》第1课时评课记录
李小球老师负责上《找次品》第一课时,根据科组的评课意见总结如下:
1、深挖教材,根据农村学生进行施教,转化难点降低教学起点。

按照例题,课本例1是从5个物体中找到次品,而刘老师却让学生从2个物体中找次品直到从5个物体中找次品,这样就降低了教学起点,学生很容易的从
2、3个物体中找到次品。

为后面的9个物体中找次品与发现规律打下很好的基础。

2、善于引导学生思维的碰撞,突破难点。

在教学4个乒乓球的时候有的学生认为运气好的1次就能称出,有的学生就认为2次才能称出,这时教师抓住契机让学生进行讨论“哪个才是准确答案?为什么?”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题目要求的是保证一定称出次品,要全面的思考问题。

虽然运气好的时候只要1次就能称出,但是运气不好时就不能保证1次能称出了,所以至少要称2次能才保证一定能称出次品。

这样的思维碰撞让学生很好的理解怎样才是保证一定能称出。

3、注意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方法的多样化。

课堂上,刘老师总是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发现学生遇到困难就及时引导,“还可以怎样分?”“还有不同的分法吗?”不平衡说明说明什么?”等等提示学生充分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这节课刘老师多次放手让学生操作探索,注重指导学生操作,在动手操作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整节课,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成功实现了新课标
后教师角色的转换。

4、板书设计合理,学生一看一目了然。

刘老师创新的想出用横线表示天枰的方法,在学生边说边画出把哪两份放入天枰,简单明了,而且便于学生理解如果称以及数出至少称了几次。

当然,人无完人,课亦无完课,在学生的思路清晰的情况下不要因为板书而打断学生的思路,应让学生讲完并给予肯定,让学生有完整的思维,体验成功的乐趣。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的很成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