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橡胶坝施工方案

橡胶坝施工方案

白桥橡胶坝工程施工案本工程新建白桥橡胶坝(11+822)。

橡胶坝建筑物等级均为IV 级,白桥橡胶坝坝高3.3m,压比1.3。

整个橡胶坝由上游防冲段、钢筋混凝土铺盖、坝室段、消力池段、海漫段、下游防冲段组成。

根据工期要求2007年6月1日汛期前必须完成主体工程,因此工期较为紧,工序安排紧凑,紧扣施工各个环节,确保按期完工。

1、总体施工流程施工导流→测量放线→井点降水→土开挖→基础换填→混凝土垫层施工→坝段底板混凝土→坝段上下游铺盖、消力池、海漫底板施工→防冲槽施工→上下游翼墙基础混凝土→橡胶坝边墙混凝土→上下游翼墙墙身混凝土→上下游边坡护砌→坝袋安装→充水试验→竣工清理2、施工工艺2.1 井点降水由于地下水位比较高,为保证施工区建筑物干槽施工,对施工区进行轻型井点降水。

采用在施工区外侧设置一圈降水井。

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和地下水位情况综合布置排水井数量和间距。

根据出水量布置水泵,在两岸各设置一个集水坑,将降水抽到集水坑,集水坑的水通过导流管及时排到下游。

2.2 土开挖施工前根据设计图纸,利用经纬仪测出基坑的开挖围,将其测放于现场地面上。

施工放线完成后,开始进行土开挖。

开挖前首先要在施工围做细致的物探检查,将施工区域地下埋设物的位置,深度标注清楚,防止施工中造成损坏。

用推土机和挖掘机将施工围的植被、杂物、积水、淤泥和垃圾等清除干净,清表厚度为30cm,树木根据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行砍伐或移栽。

基槽的开挖采用反铲挖掘机开挖,自上而下,分层进行,随开挖顺势留一定坡度,基槽四预留肥槽,开挖土装自卸汽车运至存土场。

2.3 基础换填橡胶坝地基处理采用砂砾料换填,砂砾料应具有连续级配,含砾量及粒径满足设计要求。

砂砾料分层填筑,振动碾碾压,边角处采用蛙夯夯实。

施工按照设计要求的压实度,根据压实工具、铺土厚度和填料的含水量现场试验确定压实遍数。

填料夯实时要夯夯相连,不得漏夯。

震动碾压实时,机轮重叠宽度及行驶速度需满足施工规要求。

砂砾料填筑标准为:相对密度不小于0.75。

基础处理完成后进行现场载荷试验,并邀请地质专业人员参加,达到要求后可进行后续施工。

2.4 混凝土施工混凝土工程是橡胶坝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它的施工组织是否平衡、紧凑,对缩短工期和降低造价有着很大的影响。

混凝土施工次序遵守下述原则,即:“先深后浅,先重后轻,次要服从主要,穿插进行”。

混凝土浇筑格控制以下几点:(1)混凝土浇筑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

为保证商品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的连续性及坍落度等技术指标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前必须与商品混凝土厂家及有关单位签定缜密的供货合同,以保证商混凝土的畅通运输和浇筑质量。

(2)浇筑时,格控制底板等高程控制点标高,校核坝底板预埋件相对位置,保证橡胶坝袋位置安装准确。

(3)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厚度30cm,振捣工入模振捣。

(4)因施工场地狭小、作业人员较多,对钢筋、预埋钢板位置、数量进行校核,并做自检记录和工序交接记录。

(5)振捣机具设备及操作要点①在坝底板浇筑时选用50型振捣棒振捣。

振捣式为垂直振捣,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

②振捣器在每一插点上的振捣延续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开始泛浆和不再出现气泡、不显著沉落为度,振捣控制时间为20s 左右,要快插慢拔。

2.4.1 橡胶坝施工流程2.4.1.1坝底板施工坝基处理完成后,先浇筑C10混凝土垫层厚10cm,待垫层混凝土达到允强度后,进行底板施工。

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拼制,模板外侧用4×8cm钢做竖肋,10cm×10cm木做横肋。

横肋外侧设钢管支撑和钢缆拉钎与垫层预埋钢筋地锚加固。

模板安装完毕后现场进行钢筋绑扎,由下向上依次进行。

控制好预埋件的位置。

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厚度30cm,振捣工入模振捣。

临近顶面时,控制好底板高程。

由于坝袋起落时与底板表面接触,因此要求混凝土表面必须光滑平整,以减少水流脉动、波浪冲击的影响使坝袋产生振动磨损。

对于锚固槽处局部有凹凸与坝袋有接触处,也必须将棱角打磨掉。

底板施工过程中,特别注意锚固于底板上的螺栓位置的准确,及时测量螺栓中心位置高程和间距,发现误差及时纠正。

2.4.1.2橡胶坝两侧重力式挡墙施工重力式挡土墙施工流程重力式挡土墙施工本着自下而上、先基础后墙身的原则进行,分二期施工,一期进行混凝土基础扩大部分施工,二期进行墙身的施工。

每块挡墙工艺流程如下:(1)挡墙一期施工挡墙一期施工是指墙身混凝土以下部分,其主要容为模板支护、混凝土浇筑等。

①模板支护挡墙一期混凝土模板采用标准钢模板拼装,在模板外部采用圆木或木支撑。

②混凝土浇筑挡墙一期采用C20素混凝土,浇筑时采用翻斗车配合泵车进行。

混凝土分层进行浇筑,每层浇筑厚度30~40cm,根据浇筑的需要进行控制。

一期混凝土浇筑时在墙身中部位置间隔0.5米设10×8cm 榫槽,与二期混凝土部位咬合。

混凝土浇筑至基础表面后,用10×8cm木沿墙身纵向中间部位安放,待混凝土初凝后取出,木在基础混凝土表面形成凹槽。

二期混凝土浇筑时在榫槽中间位置粘贴2×3cm 膨胀橡胶止水条,即可避免混凝土分缝处的渗水。

为二期混凝土浇筑时支模便,在一期混凝土浇筑时预埋4排插筋,为增加插筋的抗拔力,插筋下部做成180°弯勾。

(2)挡墙二期施工①模板制安与支护I面模挡墙墙身面模采用5cm木模板贴多层板。

竖横肋采用5×10钢,间距60cm。

II背模挡墙背模采用标准钢模板拼装,模板外的竖横肋采用5×10钢。

III模板连接挡墙面背模板使用Ф20潜头对拉螺栓连接。

详见【潜头螺栓安装示意图】螺栓安装示意图多层板木板螺栓套头螺栓杆钢止水环钢垫板螺帽橡胶垫背模板横肋竖肋挡墙面背模板穿过潜头对拉螺栓使之形成整体。

模板拆除后将面模潜头螺栓拧出,用聚硫密封胶封堵螺栓和装饰缝,背模橡胶垫剔除,折断螺栓头用水泥,砂子掺CU 乳液按一定比例调成合适颜色,将洞补平。

IV 模板支护模板支护采用拉外支的式进行,首先采用木对墙身模板进行锁脚,将木与预埋的锚筋顶牢。

墙身模板部用φ10钢筋与墙身部预埋筋连接,将斜坡背模拉住,以防止漂模。

墙身面模前设置两道圆木支撑,分别位于模板1/2和1/3高度处。

模板顶部设锁口梁,防止模板变形,模板顶部锁口梁两侧各设一道拉纤。

以上支撑式使墙身模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支撑受力体系,确保了模板的安全。

详见【重力式挡墙模板二期支护示意图】V混凝土浇筑挡墙二期混凝土使用泵车进行,采用串筒下料。

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为30~40cm,根据浇筑的需要进行控制,其它要求与底板相同。

2.4.2 消力池施工流程2.4.2.1消力池施工消力池是底流消能的主要设备,作用是形成产生淹没水流所必需的尾水深度,并保护水跃围的河床免受冲刷。

消力池底板结构与坝底板段不同,先在地基上铺一层无纺布,并在上面铺筑豆层,然后浇筑垫层及底板。

在消力池底板布置有Φ50mmPvc排水,注意排水的定位和挡墙排水的坡度。

挡墙背后排水进口外包两层无纺布,并堆积砂砾料。

2.4.2.2消力尾坎施工消力尾坎是辅助消能工程,对水流有反击作用,主要是调整竖向的流速分布,减小池后的底部流速,使水流均匀扩散。

它既要承受水流的直接冲积,又要遭受过大负压产生的振动和气蚀破坏,还要受到漂浮物及泥砂的撞击、磨损,工作条件比较复杂。

为保证整体稳定性及良好的受力情况,消力尾坎与底板同时浇筑,采用吊模施工。

为保证迎水面的平整度,采用贴多层板的木模板吊模施工。

2.4.2.3斜坡段混凝土施工斜坡段水流流速较快,混凝土表面易发生气蚀,会对坝体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对斜坡段表面平整度的要求很高,浇筑时需格控制,采用无轨滑模工艺施工。

侧模采用钢模板,其模板外侧支立工字钢为滑道,进行无轨滑模施工。

格控制模板边线,满足设计要求。

滑模基础顶面必须平整光滑。

从坡脚向上进行混凝土浇筑,控制坍落度不得过大,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

先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再用平板振捣器振捣,然后由刮杠找平。

人工进行原浆抹面压光,一次成活。

浇筑完工后,用吊车将滑模吊至待施工的仓面。

滑模支架采用工字钢制作,面板为3mm厚钢板,模板宽度30cm,滑模施工时需加配重。

2.4.2.4消力池及斜坡段两侧悬臂式挡墙施工悬臂式挡墙施工本着自下而上、先基础后墙身的原则进行,分二期施工,一期进行基础施工,二期进行墙身施工。

每块挡墙工艺流程如下:(1)挡墙一期施工挡墙一期施工是指挡墙折角以上20cm部分以下,其主要容为钢筋制安、模板支护、混凝土浇筑等。

①钢筋制安控制要点:钢筋遇止水带弯折绕行,保证止水带顺直。

②模板支护挡墙一期混凝土浇筑至折角以上20cm,一期模板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侧模板,前侧模板使用木模板支护。

后侧挡板使用标准钢模板拼接。

固定形式采用水平支撑和斜撑联合固定;第二部分为折角以上20cm吊模,吊模采用钢吊模,要求位置准确,模板上下齐平,前后吊模使用Φ18螺栓,纵向间距为75cm。

一期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挡墙前后吊模不拆除,二期模板在此基础上支模,因此,挡墙前后吊模的位置一定要准确,上下部平直是一期模板支护的控制要点。

③混凝土浇筑挡墙一期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浇筑时采用翻斗车配合地泵进行。

混凝土分层进行浇筑,每层浇筑厚度30~40cm,根据浇筑的需要进行控制。

(2)挡墙二期施工①钢筋制安要求与底板施工相同,在此不再叙述。

②模板制安与支护I面模挡墙墙身面模采用5cm木模板贴多层板。

竖横肋采用5×10钢,间距60cm。

II背模挡墙背模采用标准钢模板拼装,模板外的竖横肋采用5×10钢。

III模板连接挡墙面背模板使用Φ20潜头对拉螺栓连接。

参见重力式挡墙。

挡墙面背模板穿过潜头对拉螺栓使之形成整体。

模板拆除后将面模潜头螺栓拧出,用聚硫密封胶封堵螺栓和装饰缝,背模橡胶垫剔除,折断螺栓头用水泥,砂子掺CU乳液按一定比例调成合适颜色,将洞补平。

IV模板支护模板支护以背模支护为主,面模支护为辅。

背模支护采用生根碗扣架(底板锚筋固定)。

碗扣架使用60×90模数,并与挡墙背模的竖横肋连接固定。

模板支护采用在面模板底角水平支撑一道,模板1/3、1/2高度处各设置斜撑一道,模板顶部锁口梁处设钢丝绳装2吨吊链拉纤一道。

水平支撑使用可调钢纤件,斜撑使用Φ20圆木。

详见【悬臂式挡墙模板二期支护示意图】V混凝土浇筑挡墙二期混凝土使用翻斗车配合地泵进行,采用串筒下料。

地泵架在基坑上部与扶壁挡墙相对应处。

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为30~40cm,根据浇筑的需要进行控制,其它要求与底板相同。

VI混凝土一期、二期浇筑层施工缝面的处理为保证挡墙一期与二期混凝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在二期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对混凝土施工缝进行处理。

当一期混凝土施工浇筑到接近衔接部位时在挡墙面板设置凹槽预埋8×10cm木,待混凝土初凝后将木取出,这样就保证了凹槽的平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