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化学综合考试大纲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化学综合考试大纲

附件
2013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化学综合考试科目代码:
一、考试要求:
闭卷考试,书写规范、工整,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二、考试内容:
1、《无机及分析化学》(占总分比例35%)
(1)化学反应原理
a:化学热力学基本概念
b:化学动力学基本理论
c:化学平衡原理及相关计算
(2)物质结构理论
a:原子结构现代理论,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元素性质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b: 分子结构基本理论,化合物的键型、结构与化合物性质的关系。

(3)化学反应平衡与定量化学分析
a:误差理论,分析数据处理方法及有效数字的计算与运用。

b:弱电解质的解离、质子条件及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c: 配位化合物及配位解离平衡。

d: 氧化还原反应及电极电势的概念与应用。

e: 多相离子平衡及相关计算,影响沉淀溶解度的诸因素。

f:四类滴定分析的特点与方式,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和选用原则,各类滴定曲线的共性及个性,滴定分析的实际应用。

(4)元素化学
a: 重要金属、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结构特点。

b: 常见离子的鉴定方法。

2、《有机化学》(占总分比例30%)
(1)各类化合物的命名与结构式的书写
(2)基本概念和规律:各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各类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同分异构、电子效应、芳性、手性、外消旋化、亲核试剂、亲电试剂、金属有机化合物、Markovnikov规则、过氧化物效应、Saytzevff规
则、霍夫曼规则、芳烃取代规则、次序规则等。

(3)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相互转化及其规律
(4)理论分析和反应历程:酸碱理论——比较化合物的酸碱性;酮式和烯醇式的互变等;电子理论——用共轭效应或诱导效应等理论来解释反应中间体的稳定性、反应的活性、反应的取向、定位规则、有机物的酸碱性等;反应历程—掌握主要化学反应及重排反应的反应历程。

(5)推导化合物的结构
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并结合理化性质推断结构。

(6)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鉴别及合成
3、《仪器分析》(占总分比例 25%)
(1)光学分析法导论:电磁辐射的基本性质、电磁波谱及光谱的分类。

(2)紫外-可见光谱法:吸收曲线,朗伯—比尔定律,吸光度的加和性,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原因。

紫外—可见光谱法仪器原理、构成及基本部件。

有机分子的电子跃迁类型,生色团、助色团,红移、兰移、吸收带。

饱和烃,不饱和烃,醛和酮,芳香族化合物的电子光谱特征。

影响分子光谱的共轭效应,取代基效应,溶剂效应,空间效应等因素。

链状共轭烯烃、单环共轭烯烃、稠环共轭烯烃的λmax经验计算。

紫外—可见光谱在定性分析、结构研究(官能团的确定、异构体研究)、氢键强度测定中的应用。

紫外—可见光谱定量分析的有关计算。

(3)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吸收峰的强度,双原子分子的振动,多原子分子的振动,红外光谱中的各种峰。

常见有机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炔烃、芳烃、醇、酚、醚、酮、醛、酸、酯等)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双重效应、氢键效应、振动耦合、费米共振、立体障碍等)。

红外光谱仪器构成及基本部件。

红外光谱图解析。

(4)原子发射光谱法:发射光谱的产生,发射光谱法谱线强度规律。

元素的光谱性质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光谱线的自吸现象。

发射光谱仪器的构成及基本部件。

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术语、分析线的选择,光谱的识别方法。

(5)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态原子数与火焰温度的关系,吸收轮廓及变宽原因,原子吸收与原子浓度的关系。

原子吸收的标准曲线、标准加入等定量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仪器的构成及辐射光源、原子化装置等基本部件。

原子吸收法中的光谱、背景吸收、电离、分子吸收、物理等干扰因素及抑制。

原子吸收定量分析的有关计算。

(6)色谱分析法:气相色谱常用术语及基本原理。

色谱分析的塔板理论、速率理论,分离度等。

气相色谱法的仪器,检测器(分类、检测器性能指标、常用检测器如热导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等)。

气相色谱的固定相及分析操作条件(包括柱长、载气及其流速、柱温、柱内径、载体粒度、进样量、汽化温度等)的选择。

气相色谱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包括峰面积测量方法,定量校正因子,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等)。

毛细管色谱的特点,结构流程及操作条件的优化,分流比调节。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4、《化工原理》(占总分比例10%)
(1)非均相物系的分离:重力沉降、离心沉降和恒压过滤(包括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的基本原理及计算;离心分离的基本概念。

(1)非均相物系的分离:重力沉降、离心沉降和恒压过滤(包括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的基本原理及计算;离心分离的基本概念。

(2)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传热过程的强化方法;常见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及列管式换热器的选用及校核。

(3)辐射传热及管式加热炉:辐射传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角系数和有效辐射的基本概念及简单计算、黑表面及灰表面的辐射换热计算;加热炉基本炉型、加热炉主要技术指标、管式加热炉基本结构、炉用燃料的分类、管式加热炉主要性能指标及影响因素。

(4)传质过程导论:分子扩散的基本概念及一维稳定分子扩散的计算。

(5)吸收:吸收过程基本原理、双膜理论、单组分低浓度等温物理吸收的基本概念及计算;其他传质理论模型、吸收过程所需理论塔板数的计算及解吸过程基本计算。

(6)蒸馏:蒸馏的基本原理、二元连续精馏过程的基本计算、操作因素分析、多元蒸馏过程流程方案选择;间歇蒸馏方式、精馏热量衡算。

(7)萃取:萃取过程的基本原理、相平衡关系及影响因素、萃取过程计算。

(8)汽液传质设备:板式塔及填料塔的基本结构、构件的形式及作用;塔板水力学校核的项目及塔板负荷性能图;填料的分类、填料水力学特性。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2、题型结构
a: 选择题
b: 填空题
c: 简答或综合分析题
d: 计算题
四、参考书目:
1、《无机化学》(第三版),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分析化学》(第五版),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有机化学》袁履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邢其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5.《仪器分析》,刘文钦主编,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2004年重印。

6.《现代仪器分析》,袁存光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12年10月出版。

7、《化工原理》,谭天恩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年
8、《石油化学工程原理》,李阳初,刘雪暖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