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一、国防教育的基本概念1. “国防教育”一词最早是由孙中山于1921年在《建国方略》一书的续篇《国家建设》中首次提出。
2. 2002年初,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根据48号文件对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的教学内容、学时、课程内容、课程名称等具体情况制订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并定名为军事课,使得国防教育从军训发展到课程建设。
3. 国防教育是为了_____对全民传授与国防有关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文化有关的社会活动。
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防止颠覆与威胁4.《宪法》对公民履行国防义务的规定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二、兵役法1. 我国现行的兵役制是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和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
2.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3.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有服现役或服预备役参加民兵组织高等院校的学生参加国防教育4. 《兵役法》是规定公民参加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或在军队外接受军事训练的法律,其核心是确定国家总的兵役制度规定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三、国防法1.《国防法》规定了我国国防的性质即国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和巩固国防,实施积极防御战略。
2.我国的国防教育日是在每年的9月第三周的星期六。
3.《国防法》第七章第四十二条对学校国防教育做出的规定,包括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各级各类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军事机关应当协助学校开展国防教育4.《国防法》指出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规定武装力量的任务有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二章国防概述一、国防的概念1.从汉字的演变来看,国家源于或字。
2. 传统上,国家安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国土安全军事安全二、国防的主体1. 国防的主体是国家。
2.我国的全民国防教育日是在每年九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
×是第三个三、国防的对象1.从西亚到北非,再到乌克兰危机,西方大国越来越依赖网络空间方式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传播。
2. 反思前苏联解体的教训,问题主要出在哪个方面?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3.在“才、力、命”三要素中,以下哪一项是“命”的正确含义?时势四、国防的目的1. 现代国防的目的有哪些?捍卫国家主权保卫国家统一维护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2.我国的海洋国土面积为( 300)万平方公里。
五、国防的类型和特征1.现代国防的类型一般分为哪几种?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2.中国的国防类型属于自卫型。
六、国防精神1.国防精神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尚武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s2.二战时期,法国修筑的马奇诺防线被认为是世界四大著名防线之一。
第三章国防建设与动员一、国防建设的内涵1. 国防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武装力量建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由()三部分组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二、新中国国防建设的历程1.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间是1964年。
2.新中国的国防建设经历的阶段有恢复阶段(1949 — 1953)全面建设阶段(1954 — 1965)曲折发展阶段(1966 — 1976)现代化建设阶段(1977 —)三、新中国国防建设的成就1.县级国防动员委员会下设的办公室有综合办公室。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和国防部设立于1954年。
四、国防动员1.国防动员的意义是增强实力增强威慑力夺取战争主动权提高应急能力2.按照规模分,国防动员可以分为全面动员,局部动员。
第四章一、国际战略环境1.在国家崛起的客观因素中,科学技术水平是影响国际力量对比的更深层次的因素。
2. 国际战略环境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在矛盾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
二、国际战略格局之美国国家安全战略1.下面属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内容的是在欧洲、太平洋地区、中东地区进行军事部署与俄罗斯争夺白令海峡构建美元霸权体系2. 当今国际战略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三、国际战略格局之俄欧中日国家发展1.下列哪个国家在军事上是一支制衡美国的强大力量?俄罗斯2. 下面属于二战后德国、日本国家安全战略内容的是采取依附战略奉行和平主义思想推行科技政策四、国际战略形势及筹划国家安全战略的思考1. 当今国际战略形势复杂多变、世界不安宁的原因是单极与多极的矛盾能源产地的争夺扩散与反扩散的矛盾国际恐怖与反恐怖的较量2.党和国家领导人向世界宣布,中国将突破西方大国靠武力崛起的传统模式,走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之路。
第五章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一、我国周边概况和海洋领土观念1.下面属于我国海洋邻居的国家是:日本越南韩国2.我国海洋国土包括哪些区域?内水、领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二、我国与周边国家建立了睦邻友好的关系1.上海合作组织明确反对打击的势力是恐怖主义势力分裂主义势力极端主义势力2. 中俄关系是大国关系的典范,能够体现双方合作内容的是:政治上确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经济合作发展迅速,贸易额不断攀升。
军事领域合作取得了极大进展。
三、我国与周边国家以解决的边境问题1.与我国划定第一条海上边界线的国家是:越南2.我国共8个海邻国家,与8个国家有海洋国土争议。
四、美国的综合性威胁1.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奉行“以台制华”政策,采取两手策略的原因是: 台湾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台湾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在两岸“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的状态下坐收渔翁之利2.美国对我国的威胁挑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加紧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军事上全面遏制防范插手干涉台湾问题五、日本、中印、南海争端1.我国共14个陆地邻国,其中与哪个国家未划定陆地边界?印度2. 日本对我国的潜在现实威胁体现在哪些方面?历史问题军事发展问题国土争端问题台湾问题第六章中国古代近代军事思想一、军事思想概述1.中国古代常用兵法、兵略、韬略等词来指称军事思想。
2.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国防等问题的理性认识。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1.从商朝到春秋前期,在作战指导思想上具有轻礼信、重诡诈的特点。
×2. 中国古代最早的军事文献是《孙子兵法》。
×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1.从春秋到战国,步兵逐渐成为战场上主要的作战方式。
2. 在春秋的泓之战中,宋襄公崇尚的用兵法则是不鼓不成列不以阻碍也君子不重伤四、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1.汉唐时期,骑兵由于其超强的机动性成为一种战略性兵种,往往在战争胜负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 西汉时期的任宏对中国古代的兵书进行了第一次系统的分类,他把兵分为如下哪几家?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技巧家兵阴阳家五、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体系化1. 以下哪一部兵书不在《武经七书》之列?《孙膑兵法》2.北宋时期,中国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修的综合性军事著作是《武经总要》六、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特点和缺陷1.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兵家所推崇的战争观念?重战备战慎战2.以下哪些属于儒家主导的观念?以仁义化育天下以道德立国第八章航天技术一、航天技术的概念1. 航天技术涉及的范围一般在地球表面多少公里之上?100公里2.世界上最早发射卫星成功的是哪一个国家?前苏联二、航天技术的应用1. 以下哪一个属于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二号2. 航天技术在军事上有哪些应用?侦查导航通信三、航天技术的组成1. 中国目前运载火箭主要是什么系列?长征2. 以下哪些属于中国的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太原西昌四、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概况1. 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哪一艘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国人飞天的梦想?神舟五号2. 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成功的第一颗卫星什么?东方红一号第九章伪装与隐身技术一、伪装技术概述1.伪装技术按照作战运用的范围来分,可分为战略伪装、战役伪装、战术伪装。
2. 伪装技术按照应用的指导思想来分,可分为遮蔽技术融合技术示假技术规避技术3. 战术上成功了,战略就一定能成功。
×二、伪装技术措施1.迷彩伪装具体来讲又可分为几种类型,以下正确的是保护色迷彩变形迷彩仿造色迷彩光变色迷彩2.实现伪装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以下正确的是天然伪装迷彩伪装植物伪装人工遮障伪装烟幕伪装假目标伪装灯火与音响伪装三、隐身技术概述1.隐身技术最早应用的领域是军事航空2. 隐身技术又称为低可探测技术,这个技术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开始产生的。
3. 以下哪些隐身飞机是在隐身技术的应用阶段制造出来并且在实战中应用B-2F-22F-354.在隐身技术的探索阶段,美国制造了一些具有一定隐身能力的飞机,以下哪个是?U-2SR-715. 隐身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以下哪些是正确的发展、应用、探索四、隐身技术手段1.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积与雷达探测距离的关系,正确的是正相关2. 雷达隐身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目标对雷达波如何处理,从而实现隐身的反射到其他方向直接吸收掉3. 隐身技术实现的常规技术手段有结构、外形、材料技术第十章侦察监视技术一、概念、基础知识1. 从侦察监视数据流的视角来看,侦察监视的过程,正确的是发现目标→实时传输→分析处理→形成情报→为制定作战计划提供依据。
2. 侦察监视系统主要工作在不同的电磁波波段上,以下关于电磁波波长从短到长依次变化正确的是可见光->红外波->微波->无线电波。
3. 一个完备的侦察监视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哪些功能模块。
信息探测器显示记录器判读设备4.下面关于物体波普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任何物体,只要它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都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
同一物体对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反射能力不相同。
不同物体对同一波长的电磁波反射能力不相同。
任何物体对电磁波都有一定的反射作用,反射程度受物体特性和电磁波波长影响。
5. 电磁波能穿透大气,且能量损失较小、传输距离较远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6. 侦察监视的直接目的就是探测目标,分为发现、识别、监视、跟踪及对目标进行定位几个阶段。
二、影响因素&分类1. 影响侦察监视的基本因素有目标的特征信息地形地物气象条件2. 按侦察监视系统平台活动空域,侦察监视技术分为地(水)面侦察水下侦察航空侦察航天侦察3. 按照侦察任务的范围,侦察监视技术分战略侦察战役侦察战术侦察4.侦察监视技术按探测方式可分为主动和被动探测方式两种,下面关于他们优缺点分析正确的是主动探测方式缺点容易暴露自己被动探测方式优点隐蔽性较好5. 第32届国际宇航联合会上规定,距离地面100公里之上为航天领域,之下为航空领域。
三、实现技术手段1.在可见光侦察监视技术当中,使用多台分别工作在不同的光谱带上的成像设备,对同一目标地区进行照相或扫描成像,将得到的可视目标图像或是数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识别,达到鉴别目标的类型和真伪的技术被称为多光谱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