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资料】现代文阅读段落作用(精)汇编

【管理资料】现代文阅读段落作用(精)汇编

提醒注意:
答题时,不能仅仅写套话术语,还要结合 文章具体内容来作答。
首段作用补充一
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 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引起读者思考) 的作用。
例如:
《峭壁上的树》的首段:“是为了摆脱那 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的跳下悬 崖?是为了避免那场被俘的耻辱,于弹尽 粮绝之后你才义无返顾的投落这峭壁?”
一、首段的作用 考生在做现代文阅读题 请同学们看《时学,案失》分中的第最一大题原《因我是爱
水》,并回答文后的答问题题不。全面。——蔡明
请大家看参考答案,比一比,你们的答案少了 什么?
【参考答案】①一开始写“我爱水”照应了 标题,并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②一开始写 “我爱水”,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 使行文自然巧妙;
【参考答案】 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 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所写泰山的 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 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入 对泰山封禅的叙写。
提醒注意: 简要分析时,就应该把上文(尤其是上一段)的 大意,和下文(尤其是下一段)的大意概述出来。 即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不能仅仅说术语“承 上启下”。
2、中间其它段落的作用
请看学案第五题,并回答文后问题。
【参考答案】 ①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
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 涵。 ②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 (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 色。 ③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 深化。
中间其它段落的作用:
扩展思路,丰富内涵 具体展示 深化主题 照应前文
特级教师王大绩08考前叮咛: 现代文阅读题要答好不仅需要理解,还需要记
忆。要记取术语,努力靠近参考答案。一要熟记一 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二要了解一些 常用技巧的作用;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 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 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现代文阅读段落作用(精)
2009江苏
1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 什么作用(5分) 2008江苏 12、小说第二段,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 请具体说明。(4分) 2007江苏 16、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6分) 2006江苏 15、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分)
2005江苏 17、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首段作用补充二
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 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例如:
《野菊花》的首段:“野菊花!漫山遍野的 野菊花!”它不仅总括全文,开篇点题,而 且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和对野菊花的赞美 之情。
二、尾段的作用
根据你们已有的知识积累,说说尾端 的作用有哪些?
结尾段常见的作用是: 呼应前文,照应开头(题目); 升华感情,深化主题,言有尽而意无穷; 总结全文 点明题旨,卒章显志;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充满哲理,委婉含蓄等。
提问变式: 1)为什么要写XX段内容? 2)删去XX段可以吗?
应如何回答某一段在文中的作用?答 案由哪些部分构成?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入手)。 答题格式: 结构(包括表现手法)+内容(表现什么 内容,抒发什么感情)
看学案第三题,并回答文后问题。
【参考答案】 第一问: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 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 第二问:回应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 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并强化了作 者的观点。
再次提醒:思考要全面!
三、中间段的作用 1、过渡段的作用 说一说,过渡段有哪些作用?
承上启下
请看学案第四题,并回答文后问题。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根据所提问的内容的种类不同,作用题的 考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文中某一段落的作用 二、使用某种人称的作用 三、文中作者写某句话的作用 四、写人叙事类散文中写景的作用 五、插入史实或某一事件材料的作用 六、以某一物象作标题或线索的作用
文中某一段பைடு நூலகம்的作用
提问方式: 作者写xx段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
请思考: 首段在文中的作用会有哪些?
首段常见的作用是: 统摄全篇,总领下文; 照应标题,点明题意; 引出下文,行文巧妙; 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为下文作铺垫 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等。
请大家看学案第二题,并回答文后问题。
【参考答案】 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2分) 写“秋去冬来”,自然引出下文的“炉 火”,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的 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意蕴预 设了空间。(2分)
为了更靠近高考的参考答案,较有效的办法是 熟读近几年的高考参考答案,在答题时再根据具体 情况套用其中某些术语,当然要结合原文内容。文 章虽然异彩纷呈,但欣赏的角度也就那么几个,最 重要的是美是有共性的,展现美的方式也总是大同 小异。所以分题型熟读甚而背诵一些术语及答题程 式,必将使得我们的答案写得既准确又全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