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作文范本精选5篇

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作文范本精选5篇

教师资格证笔试作文范本精选5篇内容字数5538,阅读时间12分钟写作题(本大题1小题,5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一个老人挑着一担瓷碗在路上走着,突然一只碗掉到地上摔碎了,老人头也不回地继续向前走,路人很奇怪,便问:“你的碗摔碎了,为什么你看都不看呢?”老人答道:“我再怎么回头看,碗还是碎的。

”根据上面文字所引发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材料讲述的是一位老人处理问题时能够转变观念,积极应对,向前看。

关键在于心态,已经造成的损失就没有必要惋惜,要坚定方向,向前走。

结合到教师要有主动积极乐观的心态。

【范文】900字保持积极心态,成就教师事业老人处理碎碗的故事说明,已经造成的损失没有必要惋惜,要坚定方向,向前走。

这种积极面对损失的心态,体现出智慧。

只有保持积极心态,才能在教师事业中不断前进。

【点】成功来源于积极的心态。

杭老师在偏僻的乡村小学从教。

校园位于圩田中,四周好几里路都没有人家。

孤零零的学校,几间破瓦房,教室墙面黄土和白灰相间,教室地面坑坑洼洼,用过几十年的上下课铃铛。

在这样的环境中,在和土里土气的农村娃娃们厮守的岁月里,杭老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正】但是有些教师却心态消极。

中小学教师的物质生活水平与收入较高的群体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导致一些教师的失落感、委屈感、自卑感油然而生,也渐渐失去了工作的主动性,从而影响到自己的教育教学状态。

牢骚满腹,对学生缺乏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容易出现发怒、斥责学生等行为。

不少教师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教学工作得过且过,被动应付。

【反】教师要心态积极地工作。

老人挑着瓷碗在路上走着,突然一只碗掉到地上摔碎了,老人头也不回地继续向前走,因为“再怎么回头看,碗还是碎的。

”这个故事说明,不要担心已经发生的损失,不用纠结已经出现的失败。

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是身心健康的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

不仅如此,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并形成良性循环。

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工作,努力去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实现教师价值与学生成长的双赢。

【深】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我要积极乐观。

小学老师的幸福在哪里?在于“胸中有梦”,在成就学生的过程中,同时也成就着自己;在于“身上有情”,洋溢着满腔的热情和澎湃的激情,充满着暖暖的温情和甜甜的柔情,拥有高雅有品位的闲情;在于“手上有书”,热爱读书,见缝插针地高效利用时间;在于“工作有心”,有认真细致的心,在工作中注意讲究方法,用心去做;在于“生活有色”,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

【联】扔掉已经碎掉的破碗,保持积极心态。

让我们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吧。

【总】写作题(本大题1小题,5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从教育角度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范文】知行合一贵于行之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的这句话,无不诉说着这样一个道理——学贵于知之,更贵于行之。

西汉文学家刘向说过:“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千百年来,多少思想家、教育家总在为我们阐述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

即知行合一,重于实践。

其实把听与见结合而论便是知,一个胸无点墨的人怎能有所作为?古人常讲“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如果没有博观或者博闻,想必无论是谁也是无处可取的。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

“行知”之名也正代表了他的“行动—知识—再行动”的教育思想。

我们通过观察、通过听闻获得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讲究“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样的一种境界。

齐白石学画虾时,曾终日蹲坐在虾池旁观虾的动态;徐悲鸿的奔马图,是他常在马厩观马的结果;达芬奇为了完成《最后的晚餐》,曾用两年半的时间到酒馆、市集去搜寻人物形象,观摩人物神态。

这些名人的事例无不启迪着我们要学有所成,就必须有“知”在肚里,“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师传播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

单有“知”是不行的,要紧的是“行”,是做。

如果只有学知,有远见,但只空论,那不但不会美名远扬,反会被他人认为是“空水瓶”,没有真才实学。

荀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孔子也曾曰:“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光是知之,而不行之,想必其所学所知会胎死腹中吧。

李时珍为确保所著医术的准确详尽,亲自到深山采取草药,向药农询问情况;徐霞客为完成游记,跋山涉水,遍游名川大山,历经许多城市;巴尔扎克为了使书中人物具有狮子般品性和毅力,曾亲自到非洲猎狮;托尔斯泰为了刻画逼真的战争场面,曾亲自前去战场观察。

所有的事例一再证明:实践出真知,唯有“行”了,方可验证所“闻”所“见”,只有“行”了,才能掌握真正意义上的“知”。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参与课外活动、观察自然环境等方式,使学生体验生活、体验自然。

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便是做到。

懒于动手实践,只会运用书本知识空发议论,那只会给人留下笑柄。

昔有赵括纸上谈兵,最终败北;今有学生空谈理想,最终无所成就。

学习知识,不能只是听,只是接受,更应该用眼、耳、手、脑等多个感官参与学习,实现闻、见、做的统一,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写作题(本大题1小题,50分)请以“爱在教育中的力量”为题,写一篇论述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范文】爱在教育中的力量“爱”是教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情操,也是教师工作的主旋律。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扬教育民主,把自己的爱播洒在每个学生的心间,通过爱的教育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要做到不计报酬、无私奉献。

在课堂上,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谆谆告诫,诲人不倦;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要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在课外,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将心比心,开诚布公。

要做好这些工作,教师就必须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跟每个学生谈心,与他们做知心朋友,从中了解他们的优点、缺点、爱好和困难等,对他们在课堂上和平时生活中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

因为小学生的向师性非常强,如果教师能够在学生面前树立美好的形象,学生也会因模仿教师而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如当教师发现教室的地上有纸屑或粉笔头时,应主动捡起来;当遇到有人摔倒在地时应上前扶他起来;当某个学生遇到生活上的困难时,应进行一定的帮助等等,用教师美好的形象去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养成爱劳动、讲卫生、争做好人好事的良好习惯。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懂得用自己的爱去温暖学生的心灵。

学生是处于成长中的人,如果教师用爱去关心他们,用爱去帮助他们,将会使学生成长为名副其实的美玉。

对于调皮的学生.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斥责与批评,而应采取细心观察和个别谈心的办法.从中寻找他们身上的。

闪光点”.以此作为转化他们的“起步点”,使这些学生产生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驱动力,从而不断鞭策自己进步。

对于自卑的学生.教师要用真诚的关怀去温暖他、感化他,提高学生的信心。

使他告别昨日的自卑,坚定地走向自信、美好的明天。

“爱”是师生真诚沟通的桥梁。

“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爱”是学生成长、进步、发展的关键。

“爱”是师魂,是教育的源泉和动力。

写作题(本大题1小题,50分)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这是对传统教师角色的最好概括。

在现代社会。

教师作为文化传承执行者的基本职能并没有变,但却不再像以往那样直接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传递经验,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实现文化的传递。

在实行新课改的今天,请以“教师的角色定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范文】论教师的角色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实施,那么新课改应该怎样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将怎样定位?教师如何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教师的角色是什么呢?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这就将教师定位于知识的权威者。

在我们眼中最经典的教师形象就是一位满腹经纶的长者。

课堂上这位长者总是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学生要么凝神倾听,要么低头记录。

教室里除了教师的声音之外,一片肃静……尽管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讲实施素质教育。

但常常是教师们一面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一面依然保持着原有的教师角色定位和课堂模式。

新一轮课程标准的实施,使教师的角色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要求教师在新一轮课改中快速地转变观念,进行角色的转换。

首先,教师首先应当是学习者。

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应该是每一个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

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增长知识、拓展视野,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现今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如果教师抱着固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知识以及陈旧的专业知识而不加以更新,势必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由此可见教师的再学习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应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能够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实效性的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前提。

因此,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将是教师必须扮演的角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书本”的观念,在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必须站到学生中间去,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去开发活动课程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其次,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再次,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转变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应该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该积极地“旁观”.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实验、讨论或经历行为与道德体验形成经验,转化为知识和能力。

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再次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帮助学生审视反思、收集信息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进行学习评价。

总之,教师要做到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就必须在知识面、理论水平、认识水平、洞察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备较高的修养,否则就不能很好地担任这一角色。

最后,教师还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这是本次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它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力.尤其是在校本课程的层面上,要转变消极的课程实施者的角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