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50回风大巷作业规程

1150回风大巷作业规程

目录第一章概况 (3)第一节概述 (3)第二节编写依据 (3)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水文情况 (4)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4)第二节地质情况 (4)第三节地质构造 (5)第四节水文地质 (7)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8)第一节巷道布置 (8)第二节支护设计 (8)第三节支护工艺 (12)第四章施工工艺 (16)第一节施工方法及材料工艺 (16)第二节施工工艺流程 (16)第三节凿岩方式 (17)第四节爆破作业 (19)第五节装、运岩(煤)方式 (21)第六节管线和轨道敷设 (22)第七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22)第五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4)第一节劳动组织 (24)第二节循环作业 (24)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5)第六章生产系统 (26)第一节通风系统 (26)第二节压风系统 (29)第三节防尘系统 (30)第四节防灭火 (31)第五节安全监测系统 (31)第六节供电系统 (33)第七节排水系统 (40)第八节运输系统 (40)第九节通讯系统 (42)第七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43)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 (47)第一节施工准备 (47)第二节“一通三防”管理 (47)第三节顶板管理 (48)第四节爆破管理 (51)第五节防治水管理 (56)第六节机电管理 (56)第七节运输管理 (57)第八节其它 (66)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1150回风大巷二、掘进目的及巷道用途主要用于通风。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设计长度293m(平距)。

服务年限为40年。

四、预计开、竣工时间根据井下生产接续情况,本掘进工作面自2008年11月份开工,2009年4月份竣工,工期5个月。

第二节编写依据一、施工巷道设计施工巷道的设计为山西和顺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2008年11月份提供。

二、地质说明书施工巷道的地质说明书由山西和顺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地测部2008年11月份提供。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水文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表表一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一、根据地测部提供的1150回风大巷的地质说明书:该巷道主要揭露中砂岩、砂质泥岩、15煤。

中砂岩:灰白、灰黑色,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钙质胶结,层状结构,块状构造。

砂质泥岩:灰黑色,具水平层理,含砂质,裂隙发育,较硬。

15煤:黑色,玻璃光泽,层状结构,块状构造,裂隙发育,含1~3层厚度不等夹矸。

二、影响掘进的其它情况1、矿井瓦斯等级:高瓦斯矿井,瓦斯的绝对涌出量:全岩为0.47m3/min,,半煤岩为0.83m3/min,全煤为3.36 m3/min。

2、煤层自燃: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到易自燃煤层,对施工不会有影响。

第三节地质构造根据地质预想剖面图,施工段无地质构造。

附:地层综合柱状图附图一附:地质预测剖面图附图二第四节水文地质该巷道穿层施工,由于中砂岩裂隙发育,掘进时可能会有淋水现象,估计最大涌水量小于0.01 m3/h, 对掘进不会造成影响。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第一节巷道布置1150回风大巷开口距风井南绕道5-2-41控制点15.453m,与1150大巷成82º15´16〞。

该工作面从风井南绕道开口,与风井北绕道、103进风顺槽联络巷、二采回风下山、一采皮带上山、一采轨道上山下车场立交,最小岩柱4m。

该巷道预计施工长度293(平距)m。

附:巷道平面位置图附图三第二节支护设计一、巷道断面二、支护方式1、支护方式:根据设计巷道支护方式为1-1断面为锚网喷支护,支护参数表2、临时支护采用前探梁做为临时支护,前探梁采用3寸钢管制作,数量:五根。

间距为0.8m,每根长度3.5m,用金属锚杆和吊环固定,每根前探梁2个吊环,吊环采用Φ16mm的钢环和厚8mm的钢板焊接而成并用配套的锚杆螺母固定,每根锚杆使用2块树脂锚固剂,锚固力不少于150KN/根,临时支护最大控顶距离1.9m,最小控顶距离0.3m,前探梁上方采用规格为长×宽×厚=1400×100×50mm木板梁与小木刹结合,把顶结牢、结实。

第一次放炮后不能使用前探梁或巷道围岩较为破碎时,采用喷浆做为临时支护,喷厚30~50mm,放炮后及时封闭围岩。

附:1-1断面临时支护示意图附图四3、永久支护该巷道永久支护方式:1-1为锚网喷联合支护。

锚杆参数按锚杆悬吊理论计算如下:1、锚杆长度计算:L=K*H+L1+L2式中:L—锚杆长度m H—冒落拱高度mK—安全系数一般取K=2 L1—锚杆锚入稳定岩层的深度一般取0.5m L2—锚杆在巷道中的外露长度一般取0.1m其中H=B/2F= 0.43m式中B——巷道开掘宽度取5.2mF——岩石坚固性系数:煤层中取f=3 、岩层中f=6则L=2×0.43+0.5+0.1=1.46(m)所以,2.0m的锚杆完全满足巷道支护要求。

2、锚杆间距、排距计算a=(Q/(K*H*R))1/2式中:a——锚杆间排距m Q——锚杆设计锚固力150KN/根H——冒落拱高度取0.62m R—被悬吊砂岩的重力密度取25.48KN/m3 K——安全系数一般取R=2a= (150/(2×0.62×25.48))1/2 =2.178(m)通过以上计算,锚杆选用Φ20×2000mm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间排距:800×800mm,锚固剂:顶部CK23/36、K23/60各一卷;帮部K23/60一卷,金属网为Φ6.5mm钢筋编焊而成,规格1700×950mm,网格100×100mm,用锚杆托盘压实,搭接长度50~100mm,并在搭接处用14#铁丝双股绑扎牢固,每隔150~200mm绑扎一道,锚杆托盘采用正方形碗状托盘,规格为长×宽×厚=120×120×8mm。

锚杆孔深度的允许偏差0~+50mm,锚杆安装后锚杆露出托盘15~50mm,锚杆眼在装药卷前,要用压风冲干净,掌握好树脂锚固剂搅拌时间(确保推入眼底后搅拌时间为25±5秒),锚杆注入后要及时上好锚杆托盘,锚杆托盘紧贴岩面,锚固力顶部每根不小于150KN,帮部每根不小于100KN。

附:1-1断面永久支护示意图附图五3、锚索支护在巷道三岔口加打锚索,锚索规格为Φ18×8000mm,间排距3000×3000mm,锚索预紧力150kN,锚固力不小于18t。

锚索外露不超过200mm。

三、巷道工程质量要求第三节支护工艺一、支护材料:1、锚杆:锚杆采用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规格为ф20×2000mm。

2、锚固剂拱部每根锚杆均用2块树脂锚固剂固定,锚固剂型号为CK23/36、K23/60,帮部每根锚杆均用1块树脂锚固剂固定,锚固剂型号为K23/60。

3、托盘为正方形,规格为长×宽=120×120mm,用8mm钢板压制成弧形。

4、金属网为φ6.5mm钢筋编焊而成,规格1700×950mm,网格100×100mm。

5、喷射混凝土使用必须用标号不低于(PO32.5)425#水泥,沙为纯净的河沙和机制砂的混合料中粗砂,石子粒直径5~15mm,石子过筛,并用水冲洗干净,混凝土强度抗拉70MPa、抗压1.4MPa,配比为水泥:沙:石子=1:2:2;速凝剂掺入量一般为水泥重量的3%,砼强度等级C20,喷厚100 mm。

若顶板有淋水,可酌情加大速凝剂掺入量,速凝剂必须在喷浆机上料口均匀加入。

二、锚杆安装工艺1、打锚杆眼巷道顶板打锚杆时,打眼前首先按照中腰线,严格检查巷道断面规格,不符合作业规程要求时,必须先进行处理。

打眼前要先敲帮问顶,确认安全后方可开始工作。

锚杆眼的位置要准确,眼位误差不得超过50mm,眼向误差不得大于15度,打眼时必须在前探梁支护的掩护下进行,打眼顺序为由外向里、由顶向两帮依次进行。

2、安装锚杆安装顶部锚杆前,应将眼孔内的岩粉用压风吹扫干净,吹扫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孔口一侧,眼孔方向不得有人,把CK23/36、K23/60各一块树脂锚固剂依次送入眼底,把锚杆插入眼内,使锚杆顶住树脂锚固剂,外端头套上螺帽,用带有专用套筒的锚杆钻机卡住螺帽,开动锚杆钻机使锚杆钻机带动杆体旋转将锚杆旋入树脂锚固剂,搅拌25秒,3分钟后拧紧螺帽给锚杆施加一定预紧力,拧紧力矩不小于120Nm。

打帮部锚杆,采用YTP-26式风动凿岩机。

首先开一点压风水把风水管内的杂物吹洗干净,然后把风水管和凿岩机连接好,把水和压风调整到一定压力,先慢后开启凿岩机,当钎子进入岩(煤)内10mm以后,再加大风量全速钻眼,但水压不可调的过大,以防水洗凿岩机。

三、锚索支护(1)打锚索使用MQT-90型锚杆钻机,严禁随意截短药卷或锚索。

(2)8000㎜锚索孔深为7800m。

(3)锚索预紧力应在150kN。

每孔使用三根树脂药卷,其中一根CK23/36型在上,两根K23/60型在下。

(4)锚索应尽量与岩层层面或巷道轮廓线垂直布置,外露长度不超过200mm。

(5)锚索紧跟迎头支护,距迎头不得大于4m。

如遇顶板节理发育、松软、压力大地段加密锚索布置。

(6)锚索预紧时,采用MSY-160型锚索涨拉机具或风动锚索涨拉机具。

施工锚索时必须使用压力碗。

附:锚索支护图附图六三、喷射混凝土1、准备工作①检查锚杆安装和金属网铺设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②清理喷射现场的矸石杂物,接好风、水管路,输料管路要平直不得有急弯,接头要严密,不得漏风,严禁将非抗静电的塑料管做输料管使用。

③检查喷浆机是否完好,并送电空载试运转,紧固好磨擦板,不得出现漏风现象。

④喷射前必须用高压风水冲洗岩面。

⑤喷射人员要佩戴齐全有效的劳保用品。

2、喷射混凝土的工艺要求喷射顺序为:先墙后顶,从墙基开始自下而上进行,喷枪头与受喷面应尽量保持垂直。

喷枪头与受喷面的垂直距离以0.8~1.0m为宜。

人工拌料时采用潮拌料,水泥、沙和石子应清底并翻拌三遍使其混合均匀。

喷射时,喷浆机的供风压力在0.4MPa,水压应比风压高0.1MPa 左右,加水量凭射手的经验加以控制,最合适的水灰比是0.4~0.5之间。

喷射过程中应根据出料量的变化,及时调整给水量,保证水灰比准确,要使喷射的湿混凝土无干斑,无流淌,粘着力强,回弹料少,一次喷够,喷厚100 mm ;或者炮后先素喷30~50mm进行临时支护,而后再挂网复喷30~50mm成型,实现一次成巷。

3、喷射工作按照喷射混凝土的工艺要求进行喷射工作,喷射工作结束后,7天以内每班洒水1次,7天以后每周洒水1次,并应将当班的拌料用净。

当班喷射工作结束后,必须卸开喷头,清理水环和喷浆机内外部所有灰浆或材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