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
注:其它分类方法在此不再讲述。
第三节: 危险辩识的基本内容
一、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和分析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 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总 的说来,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 导致疾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慢性损坏的因素。 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通常将其分为危险 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 积累作用)。有时对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危险、危害因素。客观存在 的危险、危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可能成为 危险、危害因素。
三、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认识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大致可分为四个历史阶段:自然本能期、法制
监督期、自我管理时期、团队文化时期。目前我国企业的安全管理基 本还处在第二个历史时期--强制监督阶段。 这一时期的特点就是要求国家把强制性的执法监督和督促企业守 法作为安全生产最主要的工作基础和内容。2002年11月1日,《安全 生产法》开始实施,为加强安全生产法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利 于在我国建立严肃法治环境,从而尽快跨越工业革命中这段历程,迎 来安全生产的春天。
安全生产事故的基本知识
课程内容:
第一章 我国安全生产形势
第二章 事故的基本定义和分类方法
第三章 危险辩识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我国安全生产形势
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需求,是生命和健康的基本 保障;一切生活、生产活动都源于生命的存在,如果人们失去了生 命,也就失去了一切,所以安全就是生命。正所谓“安全第一、预 防为主、综合治理”,也充分说明了安全在人们的生产活动中地位。
3、一些伤亡事故分类规定
在原国家技术监督局1994年发布的《职业安全卫生术语》 (GB/T15236-94)中,重大死亡事故定义为一次事故死亡3-9人的事 故,特大死亡事故定义为一次事故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
国务院1989年3月发布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中规
定:“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特别重大人身伤亡或者巨大经济损失以 及
三、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认识安全生产工作
我国是要在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逐渐提高对劳动者 的职业安全健康水平。在这种形势下,不可能以压缩经济总量,放慢 增长速度,减少第二产业比重来解决安全生产问题,也很难要求国家 和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增加超出承受力的投入。
应当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国家经
和管理缺陷3个方面。此外环境因素是引起失控的间接原因。
(1)危险、危害因素产生:失控
(a)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故障) 故障(含缺陷)是指系统、设备、元件等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性能(含安全 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包括安全功能)的现象。 (b)人员失误 人员失误泛指不安全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即职工在劳动过程 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 (c)管理缺陷 安全生产管理是为保证及时、有效地实现目标,在预测、分析的基础 上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等工作,是预防发生事故和人员失误 的有效手段。管理缺陷是影响失控发生的重要因素。 (d)客观因素 温度、湿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振动、通风换气、色彩等 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也是发生失控的间接因素。
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工伤事故与死亡人数与经济发展速度密切相
关。当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显著加快时,死亡人数指数也呈现明显上升, 而经济增长幅度下降,据所收集到的统计数据,推算出经济增长率与 工伤死亡人数间的数学模型,依据经济增长的指标,可以估算出相应 的死亡人数指数(其边界条件是以我国现有统计报告数据为依据), 例如:当国民经济增长率为15%时,工伤事故死亡人数指数可增长到 23%左右,为达到工伤死亡人数稳定下降的目标,国民经济增长率只 能限定在4%左右。最近几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率大致在7-8之间, 据此推算,近期我国工伤死亡人数很难出现明显下降。
2、安全生产事故的分类
按事故性质分类:自然灾害,自然事故,技术事故,责任事故。 按经济损失大小分类: 一般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小于1万元的事故。 较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大于1万元(含1万元)但小于10万元 的事故。 重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大于10万元(含10万元)但小于100万元 的事故。 特大损失事故:经济损失大于100万元(含100万元)的事故。 按人员伤亡情况分类: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和重大死亡 事故 (2)上行分类 按事故原因分类(20类) , 按伤害部位分类 ,按有害因素分类 按不安全状态分类 ,按不安全行为分类
二、安全生产事故分类
1、安全生产事故分类的一般方法和原则
安全生产事故分类的一般方法有两种:1、经验式的实用主义的上行
分类方法,由基本事件归类到事件的方法。2、演绎的逻辑下行分类方
法,由事件按规则逻辑演绎到基本事件的方法。
对安全生产事故分类采用何种方法,要视表述和研究对象的情况而
定,一般遵守以下原则:1、最大表征事故信息原则。2、类别互斥原 则。3、有序化原则。4、表征清晰原则。
历年工伤事故与死亡人数统计数据分析显示出了我国工伤死亡绝对人 数变化的基本特点:死亡人数多;变化幅度大;但近些年来的变化幅度 已经减小。 07年1月至7月,全国安全生产继续保持了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 发展态势。总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2.9%和 13.8%,其中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 下降22.6%和20.5%;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 16.8%和14.9%。 综上所述,对我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和事故发生情况的基本认识应 是:伤亡人数居高不下;事故伤亡相对数量呈现下降;重特大事故发生 频率仍然很高;重特大事故和历年伤亡人数波动幅度大且分布不平衡。
(2)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
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16 1992) 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类。 l.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6. 其他危险和危害因素。
2、安全生产事故的分类
(1)下行分类 安全生产事故可分为生产安全事故和非生产安全事故。 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事故,设备安全事故,质量安全事故,环境污染 事故,职业危害事故,其它安全事故等。 非生产安全事故分为,盗窃事故,人为破坏事故,其它事故等。 按行业分类:建筑工程,交通,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商贸服务 业,教育安全,医药卫生,食品安全,电力安全,矿业安全,信息安全 事故,核安全事故等。 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或分级: (工业生产)一般事故,重大,特别重大; (道路交通)轻微事故,一般,重大,特大,特别重大; (水上交通)小事故,一般,大事故,重大; (铁路交通)一般事故,险性,大事故,重大,特别重大; (建设工程)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事故。 等等。
(1)危险、危害因素产生:失控
在生产中,人们通过工艺和工艺装备使能量、物质(包括有害物质) 按人们的意愿在系统中流动、转换,进行生产。同时又必须结束和控制 这些能量及有害物质,消除、减少产生不良后果的条件,使之不能发生
危险、危害后果。如果没有采取控制、屏蔽措施或控制、屏蔽措施失
效,就会发生能量、危害物质的意外释放和泄漏,从而造成人员伤害和 财产损失,就会造成失控,主要体现在在设备故障(或缺陷)、人员失误
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统一、 高效的现代职业安全健康监管体制与机制;与经济发展同步,逐渐增
加国家和企业对安全生产投入和大力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
健全的法治是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必由之路,最直接和 有效的战略是对企业实施强制性的执法监督,尤其是对风险程度高、 事故隐患突出工作场所的严格检查,严肃处理。
能量、有害物质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一般地说,系统具有 的能量越大、存在的危害物质的数量越多,系统的潜在危险性和危害性 也越大。另一方面,只要进行生产活动,就需要相应的能量和物质(包 括有害物质),因此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危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是不 能完全消除的。 (a)能量就是做工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造成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 下,都可能是危险、危害因素。 (b)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 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主要的危险、危害因素。Leabharlann 二、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工伤事故死亡指数与国民经济增长幅度密切相关。当国民经济增 长速度显著加快时,死亡人数指数也呈现明显上升,而经济增长幅度 下降,死亡人数指数也开始下降并趋于平稳。 最近几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率大致在7-8之间,据此推算, 近期我国工伤死亡人数很难出现明显下降。正处在制造业高速发展的 中国,必然要面对环境污染的压力和安全生产(劳工标准)问题的挑 战。
第二章:事故的基本定义和分类方法
一、事故与安全生产事故
事故是一系列的事件和行为所导致的不希望出现的后果(伤亡、财产 损失、工作延误、干扰)的最终产物,而后果包括了事故本身和其产生
的后果。事件是其中的过程或者行动,一个事件不一定有一个明确的开
头和结尾 事故可以更加全面地定义为:“是一项主观上不愿意出现、导致人员 伤亡、健康损失、环境及商业机会损失的不期望事件"。 所谓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领域中发生的意外的突发事件, 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使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中断。又叫安 全事故。
造成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基本原因应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不 够高;经济总量急剧扩大与经济高速增长;第二产业比重加大和事故 总体风险增加。此外,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法治环境和国家总体投入 强度等对安全生产形势也具有重要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