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5. 个人可支配收入( 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
收入
例子:书美国2012年从GDP到个人储蓄 表12-3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储蓄—投资恒等式)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只有消费者(家户)和企业(即厂商),不存在企业间接税,撇开折旧。国内生 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都用Y表示
2.用收入法核算GDP
收入法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 a.工资、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 b.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c.公司税前 利润 d.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e.资本折旧
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1.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2. 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即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NDP 3.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 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 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4. 个人收入( Personal Income )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 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到个人收入
重要指标: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 国民收入又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 生产净值、国民收入(狭义的)、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等。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经济部门划分:家庭、企业和政府。也涉及国外的家庭、企业和政府,但只
当做一个国外部门来对待
仅考虑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4)衡量的是流量而不是存量(5)一个地域
概念(6)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相关概念:
1.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2. 价值增值和利润 3. 流量和存量
最后使用者购买 & 用于再出售供生存(棉花厂)
产出 & 除去生产要素等余下的收益(棉花厂)
者的支出(没卖掉的算作存货投资)
产出=收入=支出
核算方法: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二、核算GDP的两种方法
1.用支出法核算GDP
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
品的总卖价来计算GDP。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经济社会(一国家或一地区)在一定时
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X表示出口(export),用M表示进口(import),
则(X-M)就是净出口。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二、核算GDP的两种方法
1.用支出法核算GDP
四项加总,用支出法计算GDP可以表示为
GDP=C+I+G+(X-M)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二、核算GDP的两种方法
第六节 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
一、失业的衡量
失业率的计算并不是失业人数和总人口的比率,而是劳动人口汇总失业人数和 劳动力总数的比率,即: 劳动力=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数量 * 100% 成年人口中属于劳动人数的百分比成为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数量/成年人口总数 * 100%
区别在于价格的变动
GDP折算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第六节 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
一、失业的衡量
全国人口分类:
第一类 包括 a.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b.现役军人;c.精神病患者以及 劳教人员等 第二类 非劳动力 a.操持家务者;b.在校学习者;c.年老退休者;d.病残 者 第三类 劳动力 a.就业者(工作者和非工作者)b.失业者(被解雇者、自 愿离职者等)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储蓄—投资恒等式)
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四部门经济在三部门基础上加进一个国外部门
支出角度,依照核算可写成:Y=C+I+G+(X-M) 收入角度,国民收入构成公式可写成:Y=C+S+T+Kr ,Kr代表本国居民对外国 人的转移支付(外国受灾的捐款)
I+G+(X-M)=S+T+Kr即为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支出角度,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C+I 收入角度,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总收入(利润看作是最终产品卖价超过工资利息租 金后的余额),即消费加储蓄,即Y=C+S
C+I=Y=C+S,得到I=S,即储蓄—投资恒等式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储蓄—投资恒等式)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几方面指出的总和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二、核算GDP的两种方法
1.用支出法核算GDP 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Consumption)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 用消费品和劳务 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Investment),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 货投资(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 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 Government purchase )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 和劳务的支出,例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修建道路等(区分于政 府支出)
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第六版 高鸿业
原蔚航 2015月7月8日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 • • • • • •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第五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 第六节 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 第七节 结束语
第六节 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
二、物价水平的衡量
通货膨胀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一大重要指标,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
数一般有三种: 消费价格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又称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CPI=现期价格指数/基期价格指数 * 100% 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指通过计算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有 阶段上所获得的产品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到的指数 国内生产综合自得价格指数即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
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
微观
解决资源优化配置上的问题 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宏观 解决资源利用上的问题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四、宏观经济学的加总(aggregation)法
宏观经济学研究社会总体经济行为,因而不能像微观经济学那样运用个
量分析方法,要用总量分析方法,即从个量分析的加总中引出总量的分 析方法 经济加总法注意点: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
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定义相关解释(1)市场价值概念,用货币衡量(2)测度是最终产品的价值(3)
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 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旧房价值)
4. GDP和GNP
地域概念 & 国民概念(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要素在 一定时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一个企业的产出总等于收入,一个国家的总产出也必然等与总收入。生产的价 值,都要转化为生产要素报酬和企业利润 总产出总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最终产品的销售收入就是最终产品购买
可转化为I+S+(T-G)+(M-X+Kr),这里S代表居民私人储蓄,(T-G)代表政府储蓄,
(M-X+Kr)则代表外国对本国的储蓄
第五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
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
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研究社会总体经济行为就是研究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 ,即研究如 何使国民收入稳定地(没有通胀和衰退)以较合适的速度增长。
失业问题、利率和汇率波动、国家经济增长滞慢或迅速等——一系列问 题产生的原因、后果及对策
第六节 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
二、物价水平的衡量
CPI和GDP折算指数的区别 1.GDP折算指数衡量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而CPI衡量的是消费 品价格水平(生产原材料价格的上升不会影响到CPI);2.GDP折算指数只包 括国内产品价格,但进口的价格变动会影响CPI;3.CPI给各种价格分配固定 权重,但GDP折算指数给各种产品价格分配的权重是变化的 拉氏价格指数&帕氏价格指数
三部门经济将政府部门引入,一方面又政府收入另一方面有政府支出
支出角度,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的总和 公式:Y=C+I+G 收入角度,国内生产总值除了用于消费和储蓄,还要先纳税,另一方面也有政府 的转移支付收入。T表示政府净收入,T0表示全部税金收入,tr表示政府转移支付, 则T= T0- tr Y=C+S+T C+I+G=Y=C+S+T,得I+G=S+T,或I=S+(T-G),(T-G)可看作政府储蓄,即为储蓄 (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的总额和)和投资的恒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