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婚礼、大红花轿、浩浩荡荡的迎亲仪仗队、拜天地、掀盖头……穿"凤冠霞帔、状元服"或清朝旗袍、马褂的纯中式婚礼又卷土重来了,"追寻文化根源、重视传统民俗"成了现代人的新"时尚",想过过大红轿子的瘾吗?想体验掀开红盖头那一刻的震撼吗?那就选择中式婚礼吧……【中式婚礼仪式流程】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6、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7、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8、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10、摸橘:新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
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11、牵新: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
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12、新娘进门前应从炭火盆上跨过去,表示洗去进门前的晦气和不祥13、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
14、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
15、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中式婚礼新人着装】新郎可以穿长袍,新娘披戴凤冠霞帔。
凤冠是饰有银质或其他质地的凤凰模型,霞帔则是红色的披肩,一般来说,新娘穿红绸袄裤,绣花鞋,上绣鸳鸯、梅花、莲花等吉祥图案。
中式的服装可以去礼服店订做或租借,在影楼拍摄婚纱照时也可以预定中装,有些影楼会在拍摄套系中免费借用婚礼当天的服装。
【中式婚礼角色安排】下聘礼方:由男方家长担当。
向女方提亲并赠送礼物,即旧时所称纳采和纳征•赠送的礼品通常包括各种在中国文化中表示吉祥的食品,物品。
如茶叶等。
媒人:由一位与双方家庭关系都比较密切的人担当,负责邀请双方长辈见面,促进双方的沟通。
童子:由男方家的未婚男子扮演,负责婚礼过程中的端茶迎轿。
全合人儿:由女方家的几位年轻貌美的未婚女子扮演,在新娘下轿时扶新娘下轿。
婚礼司仪:宣布典礼正式开始,介绍双方重要亲友,并致祝福词。
主婚人:由德高望重的长辈或友人担当,为婚礼致词。
摄像师:专业的摄像人员,记录下婚礼的全过程,拍摄新人与来宾的照片,为新人留下珍贵美好的回忆。
【中式婚礼选址】传统的中式婚礼仪式,一般早晨女方家里要"出嫁酒",而中午男方家里操办喜筵。
中午的时候傧相帮助在男家堂屋布置好拜堂的场所。
不过如今越来越多的新人即使采用中式仪式也会在饭店摆喜筵。
原名<<好媳妇来亲个嘴>>.是中国农村地地道道的娶媳妇歌,歌词是以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方方言为主曲子轻松欢快,幽默诙谐,朗朗上口,实用生活.是老百姓结婚,娶媳妇最好的歌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歌曲,也是正宗的中国风歌曲,因为中国有十亿农民,占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左右,只要适合中国农民口味的歌就是中国人的歌,就是中国风的歌曲,其中必须注明传统两个字,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咱们祖祖辈辈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不能遗忘,我们也有属于我们自己正宗中国味道的歌曲和婚礼.让世界向我们中国文化看齐.<<中国传统婚礼进行曲>>中所包含的内容和文化是非常多的,其中有中国独特的喜文化,中国人从古至今就喜欢热闹喜庆,在歌曲中就融入了结婚时用的鞭炮,笛子等喜庆元素,让人一听就喜笑颜开,高兴快乐.还有中国特色的孝文化,中国老人最讲究传宗接代,延续香火,而中国人也自古最尊崇孝顺的孩子,百德孝为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是祖先们口口流传至今的经典名言.在歌曲中也都能充分的体现出来.歌曲里还有中国传统的夫唱妇随,相敬如宾等等传统文化.作词:申宝峰作曲:申宝峰开场白:小小子,坐门墩。
哭着喊着要媳妇。
要媳妇干吗?点灯,说话。
吹灯,坐伴。
早上起来梳小辫。
今天是个好日子,热热闹闹办喜事。
我就要把你娶过门,你就要做我媳妇。
娶了你我真够本,我的心里美滋滋。
你长的好看又懂事,又会做饭又疼人。
咱俩是天生一对,咱俩就是一个人。
我只爱你好媳妇,除了爱你没别人。
好媳妇来打个本,尝尝爱情的滋味。
咱俩以后一条心,红红火火过日子。
好媳妇来亲个嘴,越亲越有好滋味。
咱已经是两口子,咱也生个胖小子。
好媳妇来打个本,尝尝爱情的滋味。
咱俩以后一条心,红红火火过日子。
好媳妇来亲个嘴,越亲越有好滋味。
咱已经是两口子,咱也生个胖小子。
好媳妇来打个本,看着你我流口水。
好媳妇亲个嘴,亲亲你的红嘴唇。
好媳妇来打个本,尝尝爱情的滋味。
咱俩以后一条心,红红火火过日子。
好媳妇来亲个嘴,越亲越有好滋味。
咱已经是两口子,咱也生个胖小子。
让我给你戴戒指,戒指代表我的心。
以后咱家里的事,我都听你的媳妇。
咱要伺候好老人,多帮老人做点事。
咱也生个胖小子,让咱爹娘抱孙子。
让咱爹娘抱外孙。
上头上头乃成人礼,传统要焚香秉烛、备三牲酒礼向天地祖先禀告。
上头用汤丸寓意甜蜜圆满。
传统上头会有红绿线和海棠粉。
新娘梳头前,全福人会替新娘涂上海棠粉为其「开面」。
上头时用的镜与道教礼斗的镜意思相同。
坊间流行的上头套装。
有部份家庭上头用品已没有用针线。
仪式虽简化,龙凤烛和汤丸依然相承。
是华夏文化的精粹。
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基于此原因,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
昏礼在五礼之中属嘉礼,是继男子的冠礼或女子的笄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
周制婚礼目录1 历史2 婚姻六礼3 三书六礼3.1 三书3.2 六礼4 换庚谱5 过文定6 过大礼6.1 男家礼品6.2 女家礼品7 安床8 嫁妆9 哭嫁10 上头11 盖头12 迎亲13 拜堂14 出门15 过门16 三朝回门17 汉族婚礼的两种典型风貌17.1 ‘蓝本型'的周礼婚制——庄重典雅17.2 ‘发展型'的后世婚礼——喜庆热闹18 参考资料历史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
《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
”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
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 ;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 “亲迎于堂”的仪节。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 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婚前礼,即“订婚”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婚后礼,是“成妻” 、“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后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据礼记昏义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男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筳几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 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而所谓的六礼,据仪礼的记载,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据说六礼是创于周朝的,有学者认为周文王时代已有六礼,不过亦有人不从六礼。
汉平帝元始三年,刘歆等杂定婚礼,四辅公卿大夫传千朗史家属可行亲迎,次年立皇后亦纳采、卜吉。
魏晋南北朝时,皇太子娶太子妃的婚礼都没有请迎,自东汉到东晋时很多时都不依六礼成婚。
唐代以后,皇太子开始请迎,而亲王的婚礼都会依随六礼。
后来暨“问名”于“纳采”和“请期” 于“纳成” ;是故虽然概念上还是依六礼而行,实际上只有“纳采”、“纳吉”、“纳征”和“亲迎”四礼。
而朱子家礼更将“纳吉”和“纳征”合为一礼,所以只有三礼。
元朝时,婚礼会加多议婚一礼。
明朝洪武元年时,定方以朱子家礼为标准制定婚礼。
清朝时,据通礼记载,汉官自七品以上共有九礼,但都拼入了成妇成婿之礼,而古代的六礼亦只余下“议婚” 、“纳采”、“纳币”、“请期”与“请迎”五礼。
其他士、庶人结婚都比较简单,而民间的婚礼一般都会依朱子家法进行。
主条目:三书六礼三书三书即聘书、礼书和迎亲书:聘书聘书是订婚用的书,于“纳吉” (过文定)时男家交给女家。
礼书礼书是“纳征” (过大礼)时使用的书,礼书内会详细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迎亲书顾名思义,迎亲书即迎娶新娘时的书,即在“亲迎”时使用。
纳采又称“采择” ,相当于后世所称之“提亲” 、“说媒”。
表示男方曾审慎考虑之后所做的决定。
《文公家礼》说:“纳其采择之礼,及今世所谓言定也。
”而古代较为朴实简单,具《仪礼?士昏礼》记载,士大夫阶层所执的见面礼,即称“贽”或“挚” ,仅“用雁” 。
其原应执雉而已,但雉不易活捉,多为死雉,婚时不宜,且婚礼为人生大事,故特许新人得越其身分等级穿戴与使用衣着行头。
唐杜佑通典里就记载了三十种纳采的礼品:礼品象征元纁、羊元,象天,纁法地,羊和祥也,群而不党雁雁则随阳清酒清酒降福白酒白酒欢之由粳米粳米养食稷米稷米粢盛蒲蒲众多,性柔苇苇柔之久卷柏卷柏屈卷附生嘉禾嘉禾须禄缕缝衣长命缕缝衣,延寿胶能合异类漆漆内外光好五色丝五色丝章采屈伸不穷合欢玲合欢玲音声和谐九子墨九子墨长生子孙金钱金钱和明不止禄得、香草禄得香草为吉祥凤凰凤凰雌雄伉合舍利兽舍利兽廉而谦鸳鸯鸳鸯飞止须四鸣相和受福兽受福兽体恭而心慈鱼鱼处渊无射鹿鹿者禄也乌鸟知反哺,孝于夫母九子妇九子妇有四得阳燧阳燧成名安身又丹又丹为王色之荣,青为色首,东方始问名问名是指男家询问女家关于女家女儿的姓名、时辰八字,如女家接纳男家的提亲,就会把女儿的姓名和时辰八字等交给男家,放在神前或祖先前以占卜吉凶,如卜吉兆的话,就会决定娶女家的女儿。
纳吉纳吉,即过文定,有一点像西方人的定婚,这时其实婚事已初步议定。
纳征纳征,即过大礼;“纳”是的意思是聘财,而“征”就是“成”的意思,亦即是说男家需要纳聘礼后才可成婚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