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氧化剂
(一)丁基羟基茴香醚(Butyl Hydroxy Anisol)
[概 述]
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苯甲醚)、简称BHA。 分子式C11H16O2,相对分子质量180.25
[性 状] BHA带有特异的酚类的臭气和有刺激性的味。
3-BHA和2-BHA的混合物,一般3-BHA的含量为90%以上,以块状或薄片状出售。 熔点57℃~65℃,随混合体不同而不同, 不溶于水,在几种溶剂和油脂中的溶解度(25℃)为:丙二醇50%;丙酮60%;乙醇25%; 花生油40%;棉籽油42%;猪脂30%。 对热相当稳定,在弱碱性的条件下不容易破坏,这可能是它在焙烤食品中有效的原因之一。
自动氧化 一般氧化 酶促氧化
人工合成抗氧化剂: 天然抗氧化剂:
油溶性 水溶性 兼溶性
BHA、BHT、PG 茶多酚、植酸等
BHA、BHT、VE Vc(异Vc )、茶多酚 Vc(异Vc )、棕榈酸酯
自由基吸收剂、金属离子螯合剂、氧清除剂、
过氧化物分解剂、酶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
单线态氧淬灭剂等。
油脂的自动氧化
(五)油脂的自动氧化过程及抗氧化剂的作用机制
脂类化合物的氧化反应是自由基历程的反应,因而消除自由基即可阻断 氧化反应。作用模式如下(以AH代表抗氧化剂):
AH十R·→RH十A· AH十ROO·→ROOH十A·
抗氧化剂的自由基A·没有活性,它不能引起链式反应,却能参与一些终 止反应。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没食子酸丙酯 (PG)、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生育酚(维生素E)等。
[性 状]
熔点69.5℃~70.5℃(纯品为69.7℃),沸点265℃。
对热相当稳定,加热时与水蒸气一起挥发。
接触金属离子,特别是铁离子,不显色,抗氧化效果良好。
不溶于水、甘油和丙二醇,能溶于许多溶剂中,
其溶解度为:乙醇25%(20℃)、豆油30%(25℃)、棉籽油20%(25℃)、猪油 40%(40℃)。
• 苯甲酸与苯甲酸钠、山梨酸与山梨酸钾和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是
我国使用的三类主要的防腐剂,现在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综合比较:
•
安全性
乳酸菌素>山梨酸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苯甲酸类
防腐效果
乳酸菌素>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山梨酸类>苯甲酸类
山梨酸对细菌尤其是产酸菌弱;真菌强 苯甲酸对产酸菌作用弱;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对G-弱,乳酸菌弱
(六)抗氧化剂使用的注意事项
几种抗氧化剂在大豆油中经加热至170℃,其完全分解失效的时间分别是: BHT为90分钟, BHA为60分钟, PG为30分钟。
此外,BHT在70℃以上,BHA在100℃以上加热,则会迅速升华挥发。可 利用此,包装材料的抗氧化处理。
对抗坏血酸类的抗氧化剂,则更应注意温度的影响 ── 考虑加入的时机及 加入过程造成的损失。
(4)在糖果、焙烤、面食制品中的应用
BHA可以在油煎或烘烤的温度下使用,并在此过程中随油进入食品中,从而 对食品起到抗氧化作用。
广泛应用于低脂食品,如谷物食品特别是早餐谷物、面包、速煮饼等。 用于压缩饼干和油脂含量高的饼干,可有效防止氧化。
(一)丁基羟基茴香醚
(5)在食品包装材料中的应用
BHA具有一定的熏蒸性,因此可在食品包装材料中应用而对食品起 抗氧化作用。
为白色或微红褐色粉末,有一种极淡的特殊香味 。
不与铁或铜形成络合物;耐碱性差(变色);熔点126.5℃~128.5℃,沸点300℃。 微溶于水,25℃时,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1%;易溶于许多油和溶剂中,在油脂中的 溶解度为5%~10%,乙醇中为60%,丙二醇中30%,油酸单甘酯10%。
[毒 性]
LD50 2.2~5g/kg(bw) 大鼠,(经口)。 ADI 0~0.5mg/kg (bw) (FAO/WHO,2001)
(一)丁基羟基茴香醚
[使用]
1.使用范围
(1)在油脂中的应用 BHA对动物脂肪的抗氧化作用较强: 单独使用BHA可将猪油的氧化稳定性从4h提高到16h。 与增效剂柠檬酸一起使用,可提高到36h。 如果在BHA与PG或BHT的混合物中再加一种螯合剂如柠檬酸, 则将更有效。 BHA对植物油的作用比动物油小。
[使用]
(1)在油脂中的应用
在植物油中,可使用BHT、BHA和柠檬酸,组成比为2:2:1的混合物。 对于动物油,使用浓度在0.005%~0.02%。
(2)在肉制品、奶制品中的应用
对于肉制品,BHT可有效延缓猪肉中高铁血红素的催化氧化。 对于奶制品,0.008%BHT可用于稳定牛奶。奶粉中加入BHT后,在冲制时可散发出一些 酚的气味。 用BHT和PG的混合物比单独使用BHT更有效。
食品从收获、屠宰、制造起,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质量就开始变化,绝 大多数是质量向不利的方向变化。变质的食物,食用价值下降,食用后可能 危害人体健康。原因及结果如下:
①因空气的氧化与干燥作用
氧化变质,使油脂蛤败、维生素的损失及连锁产生的褐变; 空气的脱水作用使食品丧失了新鲜和充盈的质感;
②因食品内部所含氧化酶的作用
01
概述
02 油溶性抗氧化剂
03 水溶性抗氧化剂
目录
Content
1概述
(一) 定义:能防止或延缓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 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的物质,谓之抗氧化剂。
其实质,在食品中添加抗氧化剂,通过化学法来防止 食品的氧化。
功能分类代码,04;CNS:04.◇◇◇
不需要额外的设备,适合 任何规模的企业。
2020
林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
王金玲
教学课件
第二章 复 习
食品防腐剂
0 1 食品防腐剂定义 作用机理 (4种) 条件 (5条)
0 2 几种常用食品防腐剂的比较 安全性、抑菌性能、最适pH、抑菌谱
0 3 使用防腐时考虑的因素 (3条)
0 4 影响防腐效果的几个因素 (6条)
目录
Content
常用防腐剂的比较
§2.油溶性抗氧化剂
一、丁基羟基茴香醚
(Butyl Hydroxy Anisol,BHA)
二、二丁基羟基甲苯
(Butyl Hydroxy Toluene,BHT)
三、特丁基对苯二酚
(tert-Butylhydroquinone,TBHQ)
四、没食子酸丙酯
(Propyl Gallate,PG)
五、维生素E(VE)
(六)抗氧化剂使用的注意事项
早期阶段使用,以发挥其抗氧化作用。
多种抗氧化剂复合起来使用; 和防腐剂、乳化剂等联合使用; 同时添加抗氧化增效剂,如柠檬酸、磷酸、EDTA
络合剂,作用已经前述。 抗氧化增效剂(指酸性物质,SH表示)
可与抗氧化剂生成的产物基团(A·)作用,使抗氧化剂(AH)获得再生:A·十 SH→AH十S·
pH范围
苯甲酸及苯甲酸钠要在pH4.5~5以下; 山梨酸及山梨酸钾在pH5~6以下;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使用范围为pH4~8。
成本与供应
•
常用防腐剂的比较
名称
①尼泊金酯
②苯甲酸及其盐
③山梨酸及其盐
H C R 结构式 COOR C H C H 3 C H C H C H C O O R
防腐能力
使用浓度 (g/ml) 作用特点
定性较差
0.03-0.1%
0.05-0.3%
防腐作用主要是靠未离解的分子,因此受pH的影响较大,往往在酸性条件 下抑菌作用最强。吐温类能增加其溶解度,但抑菌效果受到影响,需增大用 量。此三种防腐剂抑菌种类不同,往往联合应用。
第三章
抗氧化剂 (Antioxidants)
引言──食品的变质
食品变质,就一般意义上说,是指在某些因素(内在、外在)的影响下,食 品质量(理化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优点:
常温下起作用,对食品的 质地、营养成分破坏小
对抗氧化剂的要求
(二) 食品抗氧化剂应具备条件:
(1)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效果; (2)本身及分解产物都无毒无害; (3)稳定性好,与食品可以共存;
对食品的感官性质(包括色、香、味等)没有影响;
(4)使用方便,价格便宜。
抗氧化剂的种类
(三)抗氧化剂的种类
食品分解,产生热能、水蒸汽和二氧化碳,使食品逐渐变 质。最终,形体崩解。
③因微生物的污染、繁殖
蛋白质被分解造成的腐败;碳水化合或脂肪被微生物分解 产酸而产生的酸败等。最终,形体崩解。
④因昆虫的侵蚀、繁殖和有害物质的直接或间接污染
对策
被 充 真 加低 加
氮空
入
惰 ( 热温 抗
性(五)油脂的自动氧化过程及抗氧化剂的作用机制
(一)油脂的自动氧化过程
当有光、热、金属离子等存在下,脂肪可产生非酶促氧化即自动氧化,遵循游离基 反应机制。包括,引发、传递、分解、终止(其中的RH代表一个脂肪或脂肪酸分子):
(烷氧基)
油脂氧化三因素
氧
金属物质
自由基 全部的脂肪酸被氧化→醇、醛、酮、酸
终止
传递反应被阻:R.被还原、ROO.有其它的H供体
而不能去激活新的RH;除氧;封闭诱导因子
(五)油脂的自动氧化过程及抗氧化剂的作用机制
氧化的三因素 ── 诱导剂、氧、自由基 (二)各类抗氧化剂的作用机制
食用油脂通常含有微量的金属离子。 柠檬酸、EDTA和磷酸衍生物可螯合金属离子,以消除自由基产生的催化因子。加入增效 剂,含油食品货架期延长很长时间。
(3)在焙烤制品中的应用
有效防止饼干中油脂的氧化酸败,延长保存期。 添加量为0.2g/kg,用时溶于油中加入。
[使用]
(4)在坚果和蜜饯中的应用
对于坚果和蜜饯,BHA和BHT的混合物可有效地稳定核桃、花生等带壳的食物。
(5)在包装材料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