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融入培智语文教学初探doc

信息技术融入培智语文教学初探doc

信息技术融入培智语文教学初探
平谷特教中心
马春晖
【摘要】在培智语文教学中,恰当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智障儿童通过具体、形象、生动的具象引起注意,能有效地打开了智障儿童感知的窗口,思维的闸门,使智障儿童身临其境,加快、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理解,使生活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能力培养,落实素质教育,其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智障儿童语文教学
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是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儿童,表现在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语言、思维、情感与意志等各方面的严重发育迟滞和缺陷。

他们的身心缺陷为他们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自控力差,自觉意识淡薄,易疲劳走神,缺乏生机和活力,行为活动表现出畏缩和压抑,同时也为培智语文教师的教学带来更大的挑战。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可以为智障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视觉画面和听觉刺激,既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又激发了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

若能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所具有的资源海量化、形式多样化、快捷方便、交互性强等特点,就能让语文课堂焕发活力。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自觉、主动的心理状态;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对于智障儿童更是如此。

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教师也就掌握了教学的第一把钥匙,抓住智障儿童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这就非常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获取与存储。

如《美丽的青岛》一课的教学,一上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青岛“碧海、蓝天、绿树、红瓦、黄墙”及依山就势、鳞次栉比的优美建筑的风光特色,并配以《美丽的青岛》的音乐。

富有动感的画面,逼真的音响把学生一下子带进了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

学生目不转睛地看着画面,不时发出:“哇,真美!”的赞叹。

学生兴趣盎然,果然在后面的学习中学生情绪高涨,有的主动要求结合画面读课文;有的当起了小老师,
教“学生”识字;有的充当小导游为大家作解说……可见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能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并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变单色为彩色,变抽象为具体的功能,给学生以如见其人、亲临其境的感受,调动学生各种学习感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唤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直观而生动的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课文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或疑点,也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学活动中重要环节处理得好,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功与否。

利用多媒体可以展示一组文字、一处景物、一个动画、一段解说词或一段声响将重心环节展现出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美丽的青岛》一文中尽管课文非常详细地描写了青岛的美丽景色,但是学生从来没有去海边游览过,对“一望无际”、“海浪拍岸”等词语没有深切的感受,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觉得很抽象。

教师借助青岛的录像片再现这些具体的画面,学生就会获得一种感性的美,接着用直观的动画再现一望无际的大海,海水波涛汹涌,海浪拍打岸边的景观,学生对动态海浪的形、声、色有了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对“一望无际”、“海浪拍岸”这样的词语自然就不难理解了。

这些直观形象的动画演示,为智障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具象,帮助他们化解了学习中的难点。

三、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识字学习。

学好汉字,写好汉字,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优化识字写字教学,打下扎实基础,对今后语文教学,甚至学生的终身教育都是大有益处的。

但因为写字教学的难度大,训练时间长而且比较单调枯燥,所以导致了智障儿童不愿意学的局面。

智障儿童短期记忆拙劣,记忆的特点表现为记得慢,记得少、记不牢、记不准,因此智障儿童的学习内容很少,并且要在各种情境下过度学习。

在尝试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识字教学,就能变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为形象生动的有意追求,促进学生感知力,推动学生识字的速度,提高学生书写的能力,更能激发智障儿童的识字、写字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美丽的青岛》识字教学中,主要以多媒体课件辅助识字,以Flash 软件制作的教学软件作为课件的补充,提高智障儿童对字音、字形等感知,指导智障儿童认准字形、指导字形,充分使用Flash制作的课件,激发学生的感知,
每个生字都置有读音、笔顺、笔画、偏旁部首、组词等内容,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已成为教师指导学生写字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只要打开一个生字的Flash动画课件,就可以根据课件提示学到相关的知识。

比如,当打开“美”字的课件时,画面上就出现“美”字,要听读音,只要单击声音图标就可以听到标准的发音;要学习笔顺,只要单击笔顺热区,就可以学习笔顺的知识,一笔笔写出来,让学生认识笔顺,留在记忆里的痕迹就深;要看笔画,只要单击笔画热区,就可以知道“浪”字的笔画数;要看部首,只要单击部首热区,就会知道“浪”字的部首……可见,计算机辅助教学能使一个个方块字,变成学生头脑中跳动的音符,使之“活”起来;能把识字字形教学的形象性与准确性,生动性与科学性,知识性与思想性结合起来;能很好地解决学生靠死记硬背的识字学习方式,进行字形的理解记忆来优化教学过程。

在课堂上,充分运用Flash课件的多种功能,使他们边听、边读、边动手、边思考记忆,激发智障儿童的求知欲望,提高他们的感知力,对汉字的识记能力和书写能力都有极大的提高。

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培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提高智障儿童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等应用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关键在应用这一环节。

要让智障儿童学会应用语文,借助所掌握的语文知识,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

如讲解《美丽的青岛》一课,按照课文内容,只要按部就班讲好课文内容,学生接受了就完成教学任务。

但教育技术的运用,就可以扩大课堂容量,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至其他方面,利用信息技术介绍课文之外青岛的旅游景点,引导学生说出旅游景点名称;模拟导游介绍旅游景点,既增大了课堂容量,起到了对课文知识的拓展,又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与培智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容量,加快了教学的节奏,这样就能节约出宝贵的时间,我们将这些时间还给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养成不断积累语文知识的习惯,为他们提供了充分的、自由轻松的学习实践的机会,运用语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由教学实践可知,信息技术在培智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使学生从无声的课本走进有声的现实生活中,通过具体、形象、生动的表象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对智障学生的身心缺陷的补偿及生活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培智生活语文教学中应用,它是符合智障儿童心理、生理的教育方法的,能够帮
助我们不断挖掘,开发,利用无限的课程资源,整合培智生活语文教育的多项手段,推动培智生活语文教育课程改革,给智障儿童提供了丰富的色彩,生动活泼的动态变化,发挥了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提高学习认知能力和思考创新能力,从而使智障儿童的学习变得更主动,变学会为会学、乐学。

它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更加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但也必须记住,多媒体也仅仅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不能企望其包办代替一切。

它是一柄名副其实的双刃剑,只有在课堂中恰当、巧妙有效地使用这一技术,才能发挥其功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