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夫曼 拟具理论
表达控制的维持(行为)
在交流中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表演者通常 会试图行使一种“提喻”职责,以确保表演 中可能含有的众多次要事件不显现出任何印 象,或者表达为与正在建立的整个情境相一 致、相符合的印象。为了使某种理想化表达 一直维持,很多仪式是需要经过严格训练的 ,如礼仪。表演要求的表达一致和表达控制 的维持需要人性化自我与社会化自我的完美 配合,通过社会训导,一种态度面具便会从 我们的内部确定下来。
真实与人为(表演)
这部分主要探究表演者的真诚与表演之间的结构关系。如果要使表演成功,表演者就必须让大 多数观众相信他是真诚的,这就是真诚在戏剧效果中的结构地位。
我们的行为分为真实的、真诚的或诚实的表演;虚假的表演(不希望别人认真对待,如舞台 演员;想要别人当真对待,如骗子)。前者指个体对情境事实所作的没有自我意识的反应,是 无意识的产物。后者指表演的内容没有与直接现实相对应,是人为地再塑造和虚构。
未完全投入自己的表演角色,也不关心观众 对此的看法
对某个事实,个体角色的扮演是反反复复的 ,在两个极端之间往返,而有时会呈现中立 者形象。在很多情境下,个体角色一般是从 “玩世们的工作戏剧化,就要把不可见的 成本变成可见的。若表演者想把角色特征戏 剧化,就必须将其足够的精力转向那些看得 见的方面,以某些身份进行的戏剧化表演是 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因为其中的某些行动, 既是体现这种身份必不可少的基础手段,又 是适合于传递表演者声称的品质与属性。 但是人们往往陷入表达与行动对峙的困境 中,如心有余而力不足,敢想不敢做。这种 对峙可能会导致一事无成,而成功者都要克 服这种表达与行动的对峙。
误传(行动与心理的不一致)
神秘化(印象
许多表演者都有足够的能力和动机来误传事 实。假扮、谎言是误传信息的两种形式。假 扮是表演者经常使用的伎俩,如假扮那些有 神圣身份的人(医生),会被视为对社会交 往的一种不可饶恕的犯罪;但假扮那些无足 轻重的人(流浪汉),他人往往就不大在意 。无论是“公然“、”坦率“或露骨的谎言 ,还是”善意的谎言“传递的内容都与真实 信息相违背。 只有羞愧、内疚和害怕才可能让他们放弃 这种企图,如影视剧中一个总是撒谎的人由 于良心发现而改邪归正。对于观众而言,他 们更关心的是表演者是否有权来进行表演, 而不是关心表演本身是否真实。
真诚要忠于角色,找到某个契合点,真诚与角色必然合二为一。
首先,我们要相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且以自己理想化的模式来展现, 那就要以前台为支撑点,通过自己努力来戏剧实现。其次,在表演过程 中,一定要把握好表达控制,且无论是真实或人为地表演,真诚是必不 可少的,出现误传行为是会被谴责的。最后,让他人对你产生一种神秘 感,有利于互动的维持。
戈夫曼 拟具理论
欧文· 戈夫曼
Erving Goffman 欧文· 戈夫曼(1922年6月11日~1982年11月19日),是一名加拿大的社会学家和作家 。也是美国社会学协会的第73任主席,戈夫曼对社会学理论的最大贡献是在他1959年的书中《日常生 活中的自我表现》开始的戏剧透视法的符号互动论研究。2007年,戈夫曼被时代高等教育指南在人文学 科和社会科学中知识引用率最高的榜单上列第6位,仅次于Anthony Giddens安东尼· 吉登斯并排在 Jürgen Habermas尤尔根· 哈贝马斯前一位。 戈夫曼建议说生活犹如剧场,但是我们仍需要停下来并有一个装扮的空间:在面对面的符号互动后面有 一个更大的背景。“在自我表现中”,戈夫曼试图理解个人扮演他或她的各自部分在维持整个社会世界的 范围内显得微不足道。事实上,他引用的个人为“栓”指当“在某些协同工作的时候会被涉及/波及到”。
主要学术思
根据人际互动的场合可以将互动分为两种:“社会机构”内经常和持续性的互动、没有界限 和临时性的互动。社会机构好比一个舞台,人们的社会行为就是社会表演,人们在互动过程 中按一定的常规程序(即剧本)扮演自己的多种角色,表演中人们都试图控制自己留给他人 的印象,通过言语、姿态等表现来使他人形成自己所希望的印象(称为“印象管理”);为 了实现印象管理,人们运用一些手段(外部设施和个人的装扮)装点门面。 人们表演的区域有前台(人们进行表演的地方)和后台(为前台表演做准备不让观众看到的 地方)之分;根据表演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误导的表演”和“神秘的表演”。人们日常生 活中的表演与互动就是一场游戏,是某个“定义”取得胜利或成功地被人们接受的过程,成 功的印象管理需要整个剧组进行合作。相遇式互动的最突出特点是人们之间持续性的相互注 意,虽然区别于社会机构里的表演,但印象管理的原则在此仍旧是适用的;“角色距离”是 个人与其假定的角色之间存在的差距,它说明个人在某种角色上能否积极发挥作用取决于他 与该角色相适应的程度。
这两种行为有时是相互交错的。无论是人为或真实的表演,他们都需要真诚,而更多时候这 种真诚表演的素材是来源于他们的生活经历。一个舞台演员对于某个角色的扮演,或许他是没 有经验的,但只要他找出自己与角色的共同点,产生共鸣,然后再掌握足够多的表达技巧,他 就可以把角色演绎得栩栩如生。这是人为地表演,但又是夹着真诚。舞台表演更多是映射现实 生活,如《无法触碰》电影素材来自现实中一个瘫患者与黑人的真实故事。阅历丰富,能为表 演添砖加瓦。 角色扮演的成功离不开社会群体所附属的行为和外表标准的维持,像身份、地位、社会声誉 。这种恰当的行为模式,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很强的连贯性,不断被人加以修饰润色,使得更 好地展现表演。
表演
相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心理 与行为)
虔信者 相信自己表演所呈现的印象,相信观众认同 角色的真实性 二者之间 来回于二者,虔诚的欺骗(混合体) 玩世不恭者
前台(硬、软件)
个体表演中以一般的和固定的方式有规律地 为观察者定义情境的那一部分,是个体在表 演期间有意无意使用的、标准的表达性装备 。 首先,舞台设置(表达性装备的场景部分 )。即舞台设施、装饰品、布局,以及其他 一些为人们在舞台空间各处进行表演活动提 供舞台布景和道具的背景项目。 其次,个人前台(表达性装备中能使我们 与表演者产生内在的认同的那些部分)。是 由各种刺激构成的。“外表”随时告诉我们 有关表演者的社会身份。如官职或官阶的标 记;性别、年龄、种族特征等。“举止”随 时让我们预知表演者在接下来的情境中扮演 的互动角色。如言谈方式、面部表情等。
个体在表演中突出某些事情,同时又隐瞒一 些事情;保持社会距离(限制接触),使观 众产生并维持一种敬畏,感觉可望不可即, 让观众处于一种对表演者深感神秘的状态之 中。且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相互配合,会使得 表演更加神秘化。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神秘 化是一项重要的交际能力。如上级与下级保 持的距离,为上级树立权威,更好地进行工 作和管理人员;下级也避免了越权,在某个 范围内完成工作,减少自身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