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XX学校2019— 2020 学年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五年级XXX一、指导思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密切联系儿童生活,选取生动有趣的素材,让儿童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引导儿童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丰富课堂活动,体现序法,利学利导。
二、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五X 班共有学生 XX 人,部分学生学习自觉,习惯较好,作业书写工整,成绩也好,但差生面积较大,两极分化较严重。
学习语文的氛围都不浓厚,有小部分的学生学习习惯较差,自制能力较弱,上课不自觉,不听讲,不做笔记,作业潦草,甚至是不写作业的还有小部分。
因此,掌握知识与别人距离较大。
虽然平时考试成绩还算可以,但从语文素养方面来看,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综合学习能力欠缺,课外知识较薄弱,古诗词背诵积累有待加强。
五X 班共 XX 人,除个别学生学习有较大困难外,其他同学成绩比较平均,合格率较高。
虽然考试成绩还算可以,但从语文素养方面来看,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综合学习能力欠缺,课外知识较薄弱,古诗词背诵积累有待加强。
针对两个班的学生情况,这学期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调动每一个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材分析统编版五年级下册一共八个单元,单元由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板块组成。
每单元有 3-4 篇课文。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等栏目。
每个单元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方式编排。
“单元导语”为我们点明语文要素,“课文教学” 让我们去落实这些要素,贯穿方法指导,“交流平台” 帮我们梳理总结,进一步提炼方法,“词句段运用”和“习作”教我们懂得如何去实践运用。
各内容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单元,人文主题:童年往事;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单元,人文主题:古典名著之旅;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第三单元,人文主题: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语文要素: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单元,人文主题:家国情怀;语文要素: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第五单元,人文主题:习作单元,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语文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第六单元,人文主题:思维的火花;语文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七单元:人文主题:异域风情;语文要素: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第八单元,人文主题:幽默和风趣;语文要素: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四、教学目标1.识字与写字教学本册识字 200 个,写字 180 个,把字写端正、规范。
在提高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继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阅读教学(1)要基于学生真实的阅读经历,通过自主、反复的阅读实践,不断体验和感受,逐步形成能力。
(2)不要因为速度伤害理解,要以理解速度的提高来带动阅读速度的提高。
(3)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在课内外阅读中不断运用这些方法,逐步形成阅读有一定速度的习惯。
(4)识字写字教学应有别于常规单元,以确保学习方法的整体性和流畅性。
3.口语交际教学(1)激发兴趣,体现双向互动。
(2)继续提高学生的口语程度,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4.习作教学(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本质。
小学生作文的本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2)培养观察、思想、表达三种能力。
五、教学措施1.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语文、用语文的人,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关注的知识的掌握,更主要的是让生养成会学习爱学习的习惯,这学期将继续关注以下良好习惯的培养:(1)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2)能够自学课文的习惯。
特别是精读课文,如何让学生自己抓住重难点,学会分析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文句的表达方法。
通过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以及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
(4)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乐趣。
爱写作也愿意写作。
(5)继续加强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学科、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加强古诗诵读和优美词句的积累,推广看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六、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成绩(培优辅差措施)对于五 X 班 XXX,五 X 班 XXX等优生在培养他们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和写字;对于 XXX、XXX等要在阅读和写字方面多下工夫,对于XXX、XXX等重点指导写字和朗读。
对于后进生 XXX、 XXX等要指导他们克服畏难情绪,指导平时按时完成作业,调动他们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打开思路,不拘形式的自由表达。
具体的措施如下:(一)指导计划以期初考试成绩为依据,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语文基本能力。
培优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语文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语文能力入手,训练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和阅读写话能力,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
(二)制定目标在这个学期的培优辅差活动中,培优对象能按照计划提高读、说、写的综合能力,成绩稳定在85 分,平均分83 分以上,并协助老师实施辅差工作,帮助差生取得进步,辅差对象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特别是语文考试这一基本能力。
(三)定内容培优主要是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话能力。
介绍或推荐适量课外阅读,让优生扩大阅读面,摄取更多课外知识,尤其是散文化倾向方面,多给他们一定的指导,以其在写作能力灵活运用,提高写话水平,定时安排一定难度的练习任务要求他们完成,前面提高语文能力。
辅差的内容是教会学生敢于做题,会做题,安排比较基础的内容让他们掌握,写话至少能写得出,可先布置他们摘抄。
仿写,后独立完成,保证每个差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训练差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堂上创造情境,让差生尝试说,敢于说,进而争取善于说。
(四)培优对象:五X 班: XXX等 8 名同学五X班:XXX等9名同学(五)辅差对象:五X 班: XXX、 XXX等 6 人,五 X 班: XX、 XXX、 XXX等 6 人(六)主要措施1.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
2.采用优生带差生的一帮一“结对子”活动。
3.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
4.课堂上创适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5.对差生实施多做练习措施。
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做题和写作能力。
6.采用激励机制,优秀红旗手的评比。
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7.充分了解差生现行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8.重视中等成绩学生,保持其成绩稳定和提高。
9.必要时与家长联系,协助解决差生的学习问题。
七、具体措施操作分阶段性来进行1.根据学生的学情每天设计适量的、有梯度的习题来给学生练习,练习的反馈在当堂解决。
2.经过不断的强化训练,每周一次小测试即“周周清”,每月进行月考,然后对测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讨,最后采取补救的措施,预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竞赛辅导措施八、教学进度表周次时间教学内容备注1 3.10-3.141. 《古诗三首》(3) 2. 《祖父的园子》(2)假期读书交流会(2)2 3.17-3.213. 《月是故乡明》(1) 4. 《梅花魂》(1)《口语交际》( 1)《习作》(2)课外阅读(2)3 3.24-3.28《语文园地》(2) 5. 《草船借箭》(2)6. 《景阳冈》(2)课外阅读( 1)4 4.2-4.67. 《猴王出世》(1) 8. 《红楼春趣》(1)《口语交际》( 1)《习作》(2)《语文园地》(2)5 4.9-4.13《快乐读书吧》(2)《汉字真有趣》(2)课外阅读( 2)6 4.16-4.20《我爱你,汉字》(2) 9. 《古诗三首》(3)课外阅读( 1)7 4.23-4.2710. 《军神》( 2) 11. 《青山处处埋忠骨》(2)课外阅读( 2)8 4.30-5.312. 《清贫》( 1)《习作》( 2)《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 1)9 5.6-5.1013. 《人物描写一组》( 2) 14. 《刷子李》( 2)课外阅读( 1)10 5.13-5.17《习作例文》( 1)《习作》( 2)15. 《自相矛盾》( 2)课外阅读( 2)11 5.20-5.2416. 《田忌赛马》(2) 17. 《跳水》( 2)课外阅读( 2)12 5.27-6.1《习作》( 2)《语文园地》( 2)18. 《威尼斯的小艇》( 2)课外阅读( 1)书法( 1)19. 《牧场之国》(2)13 6.4-6.820.《金字塔》( 1)《口语交际》( 1)《习作》( 2)课外阅读( 1)《语文园地》( 2)14 6.11-6.1521.《杨氏之子》( 1)22.《手指》( 2)课外阅读( 2)书法( 1)15 6.18-6.2223.《童年的发现》( 1)《口语交际》( 1)16 6.25-6.29《习作》(2)《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1)177.1-7.3复习、期末考试2020、 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