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麝香的鉴别

麝香的鉴别

麝香的鉴别
摘要目的:正确鉴别麝香与掺伪麝香。

明白麝香的应用,方法:通过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性鉴别、经验鉴别来鉴别真正的麝香与掺伪麝香,并通过相关资料了解麝香的应用。

关键词麝香鉴别应用
正文麝香来源于鹿科动物林麝、马麝、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
分泌物。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列为上品, 其性温, 味辛; 有开窍醒神, 活血通经, 止痛, 催产之功。

用于治疗闭证神昏, 疮疡肿毒, 咽喉肿痛, 跌打损伤等, 如六神丸、七厘散。

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白癜风有显著效果, 对肝癌及食道、胃、直肠等消化道肿瘤有一定效果。

麝香主产于西藏、四川及云南等。

由于该药疗效好, 药源少, 价格高, 所以市场上常有伪品出现, 常见的伪品中掺有熟蛋黄粉、动物的肌肉、肝脏、血块、粪球、锁阳粉、桂皮粉、儿茶粉、淀粉、铁末及砂石等
1 性状鉴别
1.1 毛壳麝香:呈囊状球形或椭圆形,直径3~8 cl'n.,厚2~4cm。

开口处革质皮,颜色为棕褐色,密布灰白色或灰棕色的短毛,在这一面的中央有一个小孑L,叫“囊孑L”,直径3 mm 左右。

另一面棕褐色,剖开可见有一层褐色半透明的中膜,内膜呈棕色,习称“银皮”或“云皮”,内膜包裹的是颗粒状或粉末状的香仁。

毛壳麝香以皮薄、仁满、有弹性、香气浓烈为佳品。

可用手压捏不带毛的囊皮处,有柔软的感觉,没有顶手的硬刺物质。

而且被压捏下陷后的皮囊,放手后
可弹起,能恢复原状。

1.2 麝香仁:野生品质地柔软、润泽、疏松。

颗粒状的当门子,外表有麻纹,颜色偏黑,有光泽,断面棕黄色。

粉末状的香仁外表多带有些少脱落的内膜或皮毛,颜色偏棕色。

人工养殖品呈颗粒状、条状或团块状,表面不平,油性有光泽,并有少量脱落的皮毛黏附。

好的麝香仁气味浓烈,有特异的香气,味辣,带苦,微成,颗粒自然疏松,没有锐角。

可取麝香仁少许放在手心里或拇指与食指之间,加少量水澜湿,进行捻搓。

真的麝香不粘手,不顶手,不染手,不结块。

搓成团状后一放手就立即散开,或弹之即散,而捻完麝香的手,香味在手上经久不散。

2 显微鉴别 2.1 少许麝香粉末用水合氯醛液装片观察,呈淡黄色或淡棕色团块,由不定形颗粒状物集成,半透明或透明,团块中包埋或散在有方形、柱形、八面体或不规则的晶体,并可见圆形油滴,偶见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组织[3]。

2.2 少许麝香粉末用水或稀甘油装片,多数为半透明的淡黄棕色不规则团块,少数较大的团块呈暗棕色不透明,并可见柱状及不定形结晶,尤以柱状品体
现,不易发生油滴。

2.3.麝香的溶解度为5O% ~75% ,其水溶液呈暗棕色,具强烈的香气及弱酸性反应;在醇中的溶解度为1O %,醇液呈黄棕色,加水即起混浊。

掺杂品在显微镜下,可见不溶性残渣增加。

3 理化鉴别 3.1 重量法一般壳麝香重约30g,大者40g左右,超者,
可用专门的小型x线机查香囊中是否有掺假(如铁屑、铅粒等高密度杂物)。

3.2 光谱法麝香仁溴化钾压片,测定红外光谱,在3354、2910、1600、615cm一1有吸收。

3.3 显色法麝香仁0.1g,加6O 的乙醇10mL,回流提取15min,滤过,取滤液3mL放入小烧杯中,吊以宽2cm,长30cm 的滤纸条,一端达于杯底浸1h,将滤纸干燥,于紫外灯下观察,上部显黄色荧光,中间显紫色荧光,加1%的氢氧化钠溶液变为黄色
3.4 麝香仁少许加水后煮沸过滤,分取两份,分别滴加碘试液及5 三氯化铁试液,不显蓝色或黑色;若呈现蓝色、蓝黑色或蓝绿色,证明可能掺有淀粉、儿茶等;若滴加三氯化铁试液3滴,生成棕色沉淀,表明可能有海藻掺伪。

3.5 麝香仁少许与五氯化锑共研,会使香气消失,再加入适量氨水共研,香气又恢复。

3.6 麝香仁少许投入2mL的氯仿中,应浮于氯仿的液面,如用玻捧搅拌后,氯仿仍为无色,待氯仿挥发,在粉末的四周常有类白色的油滴或脂肪物出现。

3.7 麝香仁少许加稀碱液,短时内有强烈之香气,加浓碱液或热碱液则香气完全消失,而出现刺激性的氨臭。

4 经验鉴别4.1 观色麝香仁一般以紫红色为最佳,也有棕褐色或黄色,黑色最次,麝香仁色泽自然有宝光。

若掺假,色泽总会有一些不自然或混浊的现象,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差异。

4.2 手试麝香仁少许加水润湿,用手指搓揉能成团块状,再用手指轻揉之即散开,不粘手,不染手,不顶指,不结块;而捻完麝香的手,香味在手上经久不散。

· 4.3 嗅气麝香仁少许,以鼻嗅之,有极浓郁的香气,无臊味,反复多次嗅之,香气一致,无前浓后淡久嗅不香的现象,俗有“三香之说”,即连续嗅三次其香气均相同。

4.4 舌尝少许麝香仁放人口中,真品味微苦而辣,有窜舌感,俗称钻舌,嚼之无残渣,并有清凉味传至舌根,香气如线沁人心脾,伪品则无此感觉。

4.5 水试法①少许麝香仁入冷水中,不溶,大多浮于水面,且久不变形。

如大部分下沉,水面有油珠者为伪品;②少许麝香泡入沸水中,颗粒真品依然坚结,伪品则完全化开,粉末真品略溶于水,搅拌后片刻,溶液呈淡黄色,水质澄清不浑浊,似糖浆样,香气浓烈而持久;其未溶之残渣仍芳香,经久不息。

若水溶液浑浊,有较多不溶性杂质出现或颜色变棕红色、棕褐色且混浊;残渣不香或臭者为掺杂品。

4.6 火试法取麝香仁少许撒于炽热的坩埚上烧灼,先见进烈跳动,有响声,随即溶化,沸腾,膨胀,起泡似珠,燃烧时无毛发及肉焦臭,无火焰或火星出现,烧后几乎全部灰化无残渣,灰烬白色或灰白色而香气浓烈、四溢;如掺有植物性物质或油脂者,燃烧化烟或出现火焰、火星并有油点,灰烬呈黑褐色;如掺有动物性物质者,烧后起油泡;若有血块则进裂,香气弱而有毛肉等焦味,灰烬紫红或黑色;如掺有矿物类,烧时无油点,灰烬赭红色或留下坚硬颗粒
4.7 针刺法持槽针从囊孔插入,向不同部位转动,抽出槽针,香仁应先平槽后高出槽面,习称冒槽。

香仁应油润,颗粒自然松疏,无锐角,香气浓烈,习称“子眼清楚”,不应有纤维等异物或异常气味;以普通铁针从囊孔插入,向不同方向探察,有涩针感,不得有硬物
抵触,顶针,滑针等感觉。

4.8 墨试法研墨于砚中,投入麝香末少许,因麝香油有驱墨作用,墨汁立即分开,即所谓推墨现象。

4.9 纸压法用易吸水洁净纸一张,取麝香少许置纸上,将纸折合,稍用力挤压,真香则纸上不留下水迹或油迹,纸亦不染色;如纸上出现水迹,则为有水香或未干的麝香;现油迹则为浸油麝香;如纸染色,则为搀假的麝香。

3 主要成分
含水分22.56% ,灰分3.62 %(其中含钾、钠、钙、镁、铁、氯、硫酸根、磷酸根离子等),含氧化合物(其中含碳酸铵1.15 ,铵盐中的1.89 %,尿素0.40% ,氨基酸氮1.07% ,总氮量9.15 %),胆甾醇2.19% ,粗纤维0.59 %·脂肪酸5.15 %,麝香酮1.2 %。

麝香主要芳香成分为香酮,还含少量的降麝香酮。

4 药理作用
4.1 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天然麝香酮或人工麝香酮小剂量对大鼠食物运动性条件反射无显著影响,中等剂量(O.O1~0.05 mg/kg)可使阳性条件反射潜伏期延长或反应消失,分化相改善,有个别动物分化相受到抑制;大剂量时(1mg/kg)出现大多数动物中毒现象,表
现阳性条件反射的反应不规则或消失,分化相受到抑制。

天然麝香原生药、天然麝香酮及人工麝香酮均能缩短戊巴比妥钠引起的睡眠时间。

故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为小量兴奋,大量抑制。

4.2 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麝香酊iv给于家兔及狗,可使血压上升,呼吸次数增加。

人工及天然麝香酮iv给予麻醉猫亦均有升压作用,呼吸次数及频率增加
4.3 对子宫的作用:麝香对离体及在体子宫均呈明显兴奋作用,后者更为敏感,妊娠的又较非妊娠的敏感,对非妊娠的兴奋作用发生较慢但较持久。

4.4 抗菌、抗炎作用:麝香酊的稀释液能抑制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

对由分枝菌抗原注射液引起的大鼠关节炎,其消炎作用较强。

4.5 其他作用:过去曾将麝香用于呃逆,人工麝香可用于小儿百日咳嗽及声门痉挛。

根据最近的资料研究表明,麝香具有明显的促进癌细胞分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春玲。

麝香的鉴别【J】中国医疗前沿2008 ,
3(2),104
【2】程黎辉。

麝香的鉴别及应用【J】2007,38(4),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