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营养学里的生活知识

食品营养学里的生活知识

食品营养学里的生活知识学习食品营养学可以让我们晓得吃什么,怎么吃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健康,让那些现代人普遍的疾病远离我们,预防它们,比如“富贵病”。

现代流行的说法,我们把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为什么称为“富贵病”,主要还是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餐桌上应有尽有,饮食结构大大改变。

富贵在什么地方?就是一个“吃”字,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饮食是人的命脉。

但我们日常生活中吃得太好,吃得太多,造成了“病从口入”,也有称这些病为“现代文明病”的,我不同意这样的叫法,正是由于不文明和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了生命“杀手”的肆虐,国家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赵霖教授在“人体健康与酸碱平衡”研讨会上就指出:“我们现代人正在不知不觉中吞进了现代文明,用牙齿给自己在制造坟墓”。

有人会说,我也没有吃什么特别东西,不就是鱼、肉、禽、蛋、油、米、面加上水果和蔬菜吗?是的,正是你吃进去的这些东西对你的健康产生了影响。

我们知道空气和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也称为糖)、维生素、矿物质是我们人体所需的五大营养要素,在这五大要素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给人体提供能量和热量,其主要来源于鱼、肉、禽、蛋、油、米、面;而维生素、矿物质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其主要来源于蔬菜水果等。

我们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这三大能量都称作为高营养物质,同时也称作为酸性物质。

也就是说鱼、肉、禽、蛋、油、米、面,一方面为我们提供营养物质,另一方面在我们人体内代谢以后产生酸性物质:早在1992年国际心脏卫生会议上的《维多利亚宣言》就曾警告:在发展中国家,成亿人群开始采取高危生活方式,这些方式会带来许多灾难!正在崛起的中国,“现代文明病”,它以“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过劳死”等各种形式频频叩响现代生命的大门:据国家卫生部统计,我国高血压人群已达到1亿2千万,每年由高血压导致脑卒中风超过150万,死亡率居世界第二位;我国高血脂人群超过6000万,据统计,心肌梗死的病人90%是以上都是高血脂引起的;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000万,糖耐量异常的约有7000万,专家指出,在今后的10-15年时间内我国糖尿病将爆发,到2010年我国糖尿病患者将达到1亿3千万,接近我国人口的10%。

协和医院内泌科主任向红丁教授说,在60年代,他们医院要是发现一例糖尿病病人,大家都非常开心,这个开心绝对不是幸灾乐祸,主要是他们有了研究的对象。

可现在两眼一闭,随便找几位老人,不是糖尿病,就是高血压。

在50年代,糖尿病患者很少,一说起糖尿病不知道是什么?而现在不但中小学生中有糖尿病的病例,而且连刚出生的婴儿,医生在作体格检查是也发现血糖偏高;每年我国死于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并发症以及癌症的人群高达数百万。

为什么如今我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可我们的体质却越来越差?为什么我们经济在不断发展,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各种新药层出不穷,但疾病还是越来越多?不光是多了,而且更突出的是像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癌症及肥胖症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呈不断年轻化的趋势。

是什么引起的?根源又在哪儿呢?答案就是:酸性体质!这一切都是源于人体的酸碱失衡,体质酸化所至。

国际诺贝尔奖获得者雷翁教授指出:人体的酸性化是现代人的“百病之源”。

酸碱性在化学中是指溶液的氢离子浓度,用PH值表示。

酸碱性对于有生命的机体说,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例如微生物的培养需要在一定的培养液中进行;酶的活性只能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表现出来;人体的各个部分都要求其体液具有一定的PH值,否则就会影响到组织活动。

我们说水是中性的,酸碱度(PH)为7,那么大于7是碱性,小于7是酸性。

我们所有的人都是水做的,因为人体体重的70%是水分,也称作为体液。

我们健康人体液的酸碱度(PH)通常保持在PH 7.35-7.45之间,呈弱碱性。

人体正常体液的酸碱度为什么呈弱碱性,而不是酸性的?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讲,可做这样的解释,地球上的生物体都是从海洋进化而来,人也不例外,海水是弱碱性的,PH值为7.4,人类起源于弱碱性的环境里,所以人体体液也是弱碱性的,PH值也是7.4。

我们人在娘胎里的雏形跟鱼的形象一样,以后慢慢变成人样,在这个过程中,胎儿一直生活在娘胎里的羊水中,而羊水是弱碱性的,所以我们从娘胎一生下来,正常体液的酸碱度就呈弱碱性。

另外,从医学和生物化学的角度来讲,人体的酸碱性是由一个体内酸碱平衡缓冲体系所决定的。

人体的酸碱平衡缓冲体系由碳酸盐缓冲对H2CO3-NaHCO3(主要缓冲对)、磷酸盐缓冲对NaH2PO3-NaHPO4、血红蛋白缓冲对(血红朊-血红朊盐)和血浆蛋白缓冲对(血浆蛋白-血浆蛋白盐)组成。

维护人体酸碱平衡主要靠人体的缓冲体系,肺的呼吸作用以及肾的排泄和重吸收作用。

人体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也从日常膳食中摄取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在人体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必须依靠机体的调节功能来保持相对平衡。

这个平衡就是酸碱平衡,平衡的范围为PH值7.35-7.45。

这一PH值最适合于细胞代谢及整个机体的生存。

人体的一切生理机能变化和生化反应都是在稳定的PH值条件下进行的,如细胞蛋白质合成、能量交换、信息处理、酶的活性等都需要一个稳定的酸碱度环境。

如果人体PH值高于7.45或低于7.35,人就会发生病变。

所以人体需要酸碱平衡来保持生命的健康。

人体有一个调节酸碱平衡的缓冲体系,这个体系就是血浆里的碱储备以及肝、肾、肺等器官。

通过人体酸碱平衡体系的调节,可以确保人体在科学、合理饮食条件下的酸碱平衡。

但如果人们饮食不当,摄入的酸性食物过多,超过了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能力,那么人体的酸碱平衡就会被破坏使体内酸碱度失衡,甚至出现轻度酸中毒反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酸性体质;另一方面,有些人摄入了大量的酸性物质,可能暂时尚未出现酸性体质,但这并不表示万事大吉了,那只不过是因为他们体内的碱储备较多,及时调整了体内的酸碱平衡,但酸性物质毕竟还在体内,只是暂时被体内的碱中和了而已,但对体液所造成的污染是无法消除的,长期积累下去人体内环境严重恶化,同样也会形成酸性体质。

可能有人说,我现在年纪大了,肠胃功能不是很好,一般吃得比较清淡,基本上不吃大鱼大肉,还会造成酸性体质吗?首先酸性体质是长期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另外还有一个大家比较容易忽视的环节,就是油的摄入量。

现在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油的摄入量为每人每天是半两(25克)。

两口之家应该一天吃一两,一个月三斤。

有糖尿病患者,油的限量更少,一天只有10克。

为什么要限制油的用量,因为油是脂肪,脂肪是酸性的。

以前条件不好的时候吃动物油,现在为什么大家吃得少了,因为动物油是饱和脂肪,长期食用会使血脂升高,容易引起动脉硬化。

80年代我们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好,但为什么还有许多人得血栓,其实和吃动物油脂有关。

现在条件好了,我们也开始注意食用油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如,日常食用葵花子油、茶油等植物油,或者食用比较合理的调和油,含的大多是不饱和脂肪,为什么还会对我们身体造成影响?因为植物油在高温加热后就变成了饱和脂肪,因此在日常膳食中,油的摄入过多及烹调方式的不合理也是造成我们酸性体质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我们现在都在关注外部环境的保护,其实我们人体也有一个内部环境保护的问题,这个内环境就是指我们人体的酸碱度的状况。

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可能大家更明白:鱼缸里养鱼。

我们知道鱼缸里水很干净的话,鱼生存质量就非常高,如果水受污染以后,鱼就会生病死亡,我们在家里养金鱼,两三天就得换水,为什么?否则金鱼就会死亡。

同样的道理,我们人体犹如一个金鱼缸,人的体液就像鱼缸里的水(人体体重的70%是水分,也称作体液),人体所有的组织器官和近60兆亿的细胞生活在70%的水中,当金鱼缸中水受到污染或变质时,鱼就会生病死亡。

人体的体液在受到酸性物质的污染后,细胞就要变质甚至死亡,组织器官就会发生突变,从而引发脏器功能的病变,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

、心脑血管病甚至癌症都称为“富贵病”我们现在这个年代的饮食结构与60年代这个饮食结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酸性体质主要有四大因素:营养过剩、运动偏少、压力过大、环境污染。

而其中我们美食过量、吃得太多、太好,体内酸性物质大量堆积是形成酸性体质的关键因素。

国际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雷翁教授指出:“酸性体质百病之源”,日本的一位医学博士小原秀隆指出:“人类80%以上的疾病是由酸性体质引起的”。

我们常见的一些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均与酸性体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糖尿病。

糖尿病是脂糖代谢紊乱性疾病,是典型的酸性体质。

糖尿病95%是二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其实并不一定是胰岛素少,而是因为胰岛素的活性不足或敏感性下降,比如说血液中有十个糖分子,我们胰岛细胞就分泌十个胰岛素与糖分子结合,但真正起作用的只有五个(就像我们十个人去干活,只有五个真正干了,其他的在睡觉)这就造成没有胰岛素结合的糖分子越聚越多,血糖当然就高了。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人体体液的酸碱度每下降0.1,胰岛素的活性就下降30%,胰岛素活性下降会加剧糖尿病的病情。

而糖尿病的脂糖代谢紊乱,又使酸性物质不断产生,又会使胰岛素活性下降,造成一个恶性循环。

我们知道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糖尿病肯定会发生并发症,如果血糖控制得比较好,并发症轻一点,来得晚一点;血糖控制得不好,那么并发症来得早一点,重一点。

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有一期节目就叫“酸性体质与糖尿病的并发症”,专家提出要预防糖尿病首先要预防酸性体质,要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首先要改善你的酸性体质。

第二,癌症。

癌症也是典型的酸性体质,号称第三杀手。

癌症是致病因子促使细胞突变产生的,目前全世界有癌症患者1000多万,在我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人约160多万人。

癌症与酸性体质有密切的关系。

人体每天大约产生1个左右的癌细胞,但由于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能够及时地将癌细胞吞噬,所以一般人不易得癌症;当人体体液PH 值为6.85-6.95时,人体免疫细胞的活性降低,而癌细胞的活性却大大加强,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抵抗能力下降,此时癌细胞大量增加,当体内癌细胞数量达到10亿个时,癌肿瘤就有一公分大小,那时人就会有感觉了,不舒服吃饭少、贫血、乏力。

另外癌细胞产生的毒素L50也是酸性的,它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并使人产生剧烈的疼痛。

癌细胞转移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癌细胞必须与血管壁接着分子结合,而这种结合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能进行。

第三,代谢综合症。

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粘等疾病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往往这些疾病都伴随着产生。

医学研究发现这些疾病都与饮食过量造成人体代谢紊乱有关。

医学上称为“代谢综合症”,就是指蛋白质、脂肪和糖这三大能量物质代谢紊乱,在人体内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逐渐在体内沉积,形成酸性体质,引发各种疾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