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效率说课稿获初中物理组技能大赛一等奖

机械效率说课稿获初中物理组技能大赛一等奖

机械效率说课稿获初中物理组技能大赛一等奖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机械效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机械效率。

这节课我主要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设计四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首先进入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我将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谈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当中的第二节,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2、机械效率的定义式及计算;3、实验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教材在之前已经安排了有关于各种简单机械和功的内容学习。

《机械效率》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

力与机械是中学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机械效率是对这些内容的综合分析和实际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最终要服务于生产和生活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

知识能力方面学生通过对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已经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初三学生也具备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心理方面思维较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缺乏理性思维能力。

活泼好动,对实验较感兴趣。

很想自行探究问题,但却不知从何下手。

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且会计算。

难点:会通过实验,分析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

为突出重点,我将采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三种功,以及让学生经历机械效率概念的形成过程的方法,让学生对枯燥的概念有深刻的理解。

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教师引导总结的方式突破本节课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确定三维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

(2)理解机械效率。

知道η小于1。

(3)会用公式η=W
有用 / W
总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因素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2)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以及理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通过发散思维,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对效率问题有初步认识。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将教学活动进行的轻松有效,教法是关键。

而学生是教法的支撑点,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教法学法的选择。

三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打算用如下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一个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实验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斜面倾斜程度与机械效率的关系,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分析归纳能力。

多媒体课件辅助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更加直观,形象,但单纯的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学生记忆重点内容,所以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传统教学的方法,使二者优势互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个成功的老师会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合作学习,在学习新知和实验探究过程中要求学生讨论、交流。

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

联系实际,新课标愈来愈注重知识的运用,即把学到知识用到生活中去,才是学习的目的。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设计
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谈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

我采用多媒体教室为我的教学环境。

分如下五大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2结合实例,构建新知3师生互动,实验探究4总结提炼,拓展延伸5布置作业,分层落实,
(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一个家住三楼的小朋友,装修家需要把地面的沙子运到三楼。

一家人分别选择了以上三种方式。

那种方式最好让学生计算出同样把重力为100N沙子运到6米高的3楼,三种方式中分别做功的多少从而复习有关功和机械的知识.
这样设计,既回顾了所学知识,又为这节课的新课内容教学奠定基础。

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结合实例、建构新知
让学生讨论,三个过程中,人分别对什么做了功哪些功是对我们有用的功,哪些是我们不需要却不得不做的功。

从而引出有用功、总功及额外功的概念,以及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媒体展示,工人用斜面推铁桶的场景,告知学生桶的重力,匀速推动它的推力,斜面的长度的高度。

要学生计算,把铁桶推上车,工人做的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各是多少
该例题的设计,突出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并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学生自然得出机械效率的概念及斜面机械效率的探究打下基础。

在学生理解了三种功后,不难想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希望做的额外功越少越好,有用功与总功越接近越好。

这时再提出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公式,学生就不难理解了。

并且指出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机械效率总小于1 。

引导学生讨论并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结合起重机的实例,讨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这样设计,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又结合生产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上个例题的计算,学生以已经了解到斜面可以省力但不省功。

那么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哪些提出问题,顺利引入斜面机械效率的探究。

三)师生互动、实验探究
就上面提出的问题,估计学生会有如下猜想,对学生的每个猜想,教师都不要急于否认,不可遏制学生思维的广度。

向学生说明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只选取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来做研究!但告诉学生不要放弃自己的猜想、鼓励他们课外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如果验证自己想错了,分析原因。

找出理论根据。

接下来,我将进行异质分组。

并要学生小组谈论,设计实验方案。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方法,教师只需稍加提点。

即控制斜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重力一定,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

分别就较缓、较陡、最陡做三次。

多媒体展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发展问题要及时解决。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弹簧测力计的规范使用,要匀速拉动物块。

还要学会小组内成员要分工合作,有同学操作实验,也得有人记录数据。

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用多媒体模拟实验过程。

通过计算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斜面倾斜程度越小,斜面越省力,机械效率越低的结论。

各小组交流用不同斜面实验所得结论是否相同。

通过学生对“你还想知道有关斜面的哪些方面的问题”,通过老师的答疑,使学生能把实验结论与理论分析结合起来,更进一步的理解所学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该环节中,在教师引导学生下,学生完成探究的整个过程。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与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四)总结提炼、拓展延伸
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所能知识内容及探究方法,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使学生在头脑里建立清晰地知识结构。

结合盘山公路等的设计都是为了省力,但不省功的实例加强学生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用图片向学生展示,国家在医院,商场等很多地方都设置了无障碍通道。

以此告诉同学们:弱势群体,更需要我们的关爱,要发扬助人为乐的品德。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效率问题,比如原料,能源的利用率.又如工作、学习、办事效率。

效率是从一定角度反映对某些事物的有效利用程度,提高效率, 有重要的意义!该环节中,通过让学生总结课堂所学,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复习巩固。

再通过拓展延伸将课堂升华到一个思想教育的高度。

(五)布置作业、分层落实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我安排了必做和选作两类题。

渗透分层教学思想。

使不同
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尤其是选做题第二道,让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对斜面机
械效率影响因素的猜想,不仅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基础。

而且,还
让学生明白,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验证之前,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想法。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通过板书让学生更加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样的板书使
知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以便学生课下梳理知识,复习巩固。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妥之处,还望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一、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二、
机械效率 三、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四、 关爱弱势群体,注重效率。



W W =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