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梁老师精心编辑整理(营改增后知识点),学知识,来百度文库!
从财务案例分析权责发生制
某公司的运费供应商前去财务部结算运费,说是前几年的费用还没结清,发票也未开具。
经过了解,运费供应商的运费结算清单丢失了,这个需要财务核对以前是否结算。
几年前的费用,2017年才来结算,从会计学的角度分析,违背权责发生制的计量基础。
;
说到权责发生制,大家并不陌生。
权责发生制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基础。
顾名思义,权责发生制就是以权利与责任发生的时间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而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是否支付作为确认的基础,两者的定义维度不相同。
权责发生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权责发生制的产生同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有很大关系,权责发生制符合会计信息及时性的要求,当期发生的当期确认,从不“拖拉机”,也满足可比性原则。
试想不同期间的成本费用在同一个期间确认,这样还有可比性么,预算准确性和精准度高么?此外权责发生制符合收入费用的配比原则,更加准确反映财报信息。
但是当下出现很多因为发票未及时开具的跨年度费用,没有发票就不确认,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
另外从法律角度上分析,对超过诉讼时效的,权利人丧失胜诉权,对债权人也是一种潜在的风险。
那么如何解决类似上述案例中的问题呢?
(1)财务部门可以制定制度固化相应的缺失环节,强化权责发生制的遵循,比如当期发生的成本费用,当期取得发票,当期确认。
必要时纳入绩效考核,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要追究和问责。
(2)通过应付账款——暂估款确认未开票的成本费用等,待取得发票后冲销暂估款,但是最好别跨年度。
(3)财务部定期跟踪统计已发生业务,但未开具发票的情况,及时反馈相关业务部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