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高考语文名句默写资料汇总(一)

2015年高考语文名句默写资料汇总(一)

2015年高考语文名句默写资料汇众(一)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8.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9.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1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1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1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七十三章》)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1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1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19.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2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21.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22.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2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2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25.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宋·苏询》) 26.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宋史》)27.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曷冠子·天则》) 2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孔子)29.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荀子》) 30.兼听则明,倔信则暗。

(《汉·王符》)31.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32.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3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 34.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宋·释道原》)3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 36.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37.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晏子春秋》) 3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39.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40.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曹操)4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运命论》) 42.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文赋》)43.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元·程端礼) 4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45.不愧于天,不畏于人。

(《诗经》) 4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诚子书》)47.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4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画旨》)49.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 50.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古语)5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5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古语)5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曹操) 54.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55.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陆机) 56.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

(陆机)57.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史记) 58.言者谆谆,听者藐藐、59.一登龙门,身价百倍。

60.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61.重赏之下,必有勇夫、62.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6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6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移居》)6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6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陶渊明《杂诗》)67.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68.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69.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

(三国志) 70.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旧唐书)71.貂不足,狗尾续。

(晋书) 72.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资治通鉴)73.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 74.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75.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曹丕) 76.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陆机)77.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中庸) 78.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礼记)7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 8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8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 82.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书经)83.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 8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8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书经) 86.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

(礼记)8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 88.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

(孔子)89.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 9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91.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 92.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9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94.朝闻道,夕可死矣。

(孔子)9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论语) 96.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论语)97.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论语) 98.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99.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 100.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101.听其言,观其行。

(论语) 10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103.贫而无怨,富而不骄。

(论语) 104.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10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106.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107.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楚辞·离骚》)108.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10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110.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老子)111.欲加之罪,其无辞乎(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112.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孙子)113.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114.轻则寡谋,骄则无礼(国语)115.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116.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左传)117.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118.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战国策)119.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120.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吕氏春秋)121.贪天之功,据为己有。

(左传) 122.香饵之下,必有死鱼。

123.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124.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125.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犹未迟也。

(《战国策·楚策》)126.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12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1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129.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宴子春秋》)13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13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13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13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13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13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杂记》)136.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下》)13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13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139.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14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14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14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14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史记》)14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记》)14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记》)14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史记·项羽本记》)14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148.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班固《汉书》)149.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chá,苛刻)则无徒。

(班固《汉书·东方朔传》)15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151.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152.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范晔《后汉书·冯异传》)15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154。

盛名之下,其为难副。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15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范晔《后汉书·班超传》)15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157.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15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15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16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西晋·陈寿《三国志》)16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陈寿《三国志·吴书》)162.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枚乘《上书谏吴王》)163.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164.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16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晋·傅玄《太子少傅箴》)166.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新五代史·晋书》)167.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168.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169.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170.—年之计在于春.—日之计在于晨。

(《南阳萧绎》)17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172.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173.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史记) 174.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唐书)175.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路史) 176.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

(旧唐书)177.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三国志) 178.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魏书)179.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 180.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后汉书)181.举大事者,不忌小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