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的论述

关于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的论述

关于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的论述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从此变成了水深火热的地方。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滔天大罪。

四海之内,中华儿女无不义愤填膺。

这时,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已经伤亡惨重,被迫走上了战略转移的道路。

但在国土沦丧之际,中国共产党毅然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奋勇抵抗。

一边抗战,一边力求与国民党进行合作。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做出来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开始。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民族存亡之际,共同投入到战场之中。

国民党投入到抗日的正面战场,而共产党则是在敌后战场活动。

他们一同努力,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日中,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战略防御阶段与战略相持阶段。

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为主要作战对象。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的主要任务。

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

1938年3月,李宗仁等部实施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歼灭了日军1万余人。

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士,表现出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

在北平南苑的战斗中,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先后先后阵亡。

在淞沪会战中,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副谢晋元率孤军据守四行(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仓库,被上海市民誉为"八百壮士"。

国民党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的。

究其原因,客观上是由于在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很大的优势;主观上则是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

蒋介石集团实行片面抗战的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因而没有强有力的力量。

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

但在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客观上掩护了八路军、新四军游击战略的实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卓越贡献。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蒋介石还将抗战到底的含义解释为"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以前的状态"。

这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1941年12月,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美、英对日宣战。

不久,由美国方面提议设立中国战区。

为了配合英、美打击日军,国民政府命令各战区发起攻击。

1942年元旦发起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曾给日军以有力的打击,日军死伤5万余人。

同年2月,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对日作战。

陆军第二OO师师长戴安澜在缅北殉国。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敌后战场开始局部反攻的有利条件下,国民
党军队的战斗力却日益下降。

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军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作战。

在这次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军队遭到大溃败。

军队损失50多万兵力,丢失拥有146座大小城市、6 000万人口的2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在相持阶段,国民党统治集团一方面在口头上宣称要发展中国经济,一方面又在实际上扩张官僚资本,垄断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一方面在口头上宣称实行“民主”,一方面又在实际上压迫人民的民主运动。

豫湘桂大溃退则陈伟大后方人心变动的重要转折点,越来越多的人对国民党统治集团失去了信任。

国民党统治区民生凋敝、民怨沸腾、民变蜂起,国民党政府在军事、政治、经济各个方面陷入深刻的危机。

虽然正面战场尤其是在抗战初期确有不战而退而导致“丧师失地”的现象,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情况更多的是,国民党军队在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并且歼灭了大量的敌军之后,由于战场上的条件、态势发生了变化,为保存抗战国力而进行的主动退却,如上海、徐州、武汉等会战后的撤退都属于这种情况。

这种为不“使我军主力丧失于敌人一击之下,影响到抗战的继续”而导致“亡国”的退却,就不属于“大溃败”的范围。

而且不能忘了其空中对日作战和远征军对日作战以及其他战线上的对日作战。

虽有重大的挫折,但更主要的是辉煌的胜利。

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历史功绩是在政治上起到了匡正全局的作用。

但同时国民党也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和中共一起进行了八年的反对外族入侵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应是中国国民党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功劳。

最后,我觉的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过程,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国民党虽有错误,但在正面战场的抗战中他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对于国民党正面战场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估,我想,这无论是对于昨天还是对于今天的海峡两岸关系以及将来,应该都是有益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