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时评写作(光明日报)

时评写作(光明日报)

时评写作
人性与道德不能在激流中沉沦
• 12月5日1点多,山东小伙来自强在西青 区某小区前为救轻生同事跳入河中,救出 同事却不幸溺亡。让郭强家属十分气愤的 是,郭强明明是救人牺牲,但获救同事和 另外两名当事人起初对郭强家属和警方咬 定他因感情问题而轻生,直到多人提供证 言,三人才改口还了郭强清白。什么原因 让这起事件扑朔迷离?(12月7日《天津日 报》)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救命之大义之举? 波涛汹涌之中获救的生命险遭灭顶之灾,而被救之后 的举动折射良知的缺失、道德的沉沦。“我心理上过 不去,永远不会原谅自己”,但愿当事人迟来的道歉 发自内心,并见诸行动,让见义勇为、谨守良知、尊 崇美德成为不可或缺的道德课程,以此维护公共道德 的人性栅栏,彰显见义勇为和人性光辉。 • 2012年长沙小伙邓锦杰、2015年河南青年孟瑞 鹏……近年来,像这种因为各种理由对英雄事迹冷漠 逃避的案件绝非孤立,逃离、沉默,昧着良心说谎成 为少数人“趋利避害”的本能常态,而法律对当事人 的行为似乎无能为力,没有说谎成本,导致英雄流血 又流泪,见义勇为不仅要承担生命危险还要承担道德 风险,道德滑坡,人性泯灭,何其可悲?

明明是勇于救人不幸遇难,同事起初却反称郭 强“主动跳河”;被人救起,获救者不言感谢,反 以“自杀”谎言相向,在多方证人的证词下,事情 才发生了180°转弯,这一言行远超大多数人想象, 也打破了基本良知的底线,迅速点燃网友的怒火。 • 或许是落入激流之中惊吓过度而致昏聩,或许 是害怕赔偿责任,人们可以理解当事人的惊慌失措 甚至可以原谅其不发一语,但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逝 去成为另一个人获救的巨大代价时,害怕和赔偿都 不足以成为逃避的借口,违背真相说谎更非良心之 举,当见义勇为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被轻易的抛掷 一旁,舍己救人也就成为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施救溺水的身体不易,需要非同寻常的勇气 和体力;而还原扭曲的真相、挽救说谎的心灵更 难。我们亟待建立关于表彰见义勇为的配套法规, 让人性和道德不再于躲避中沉默。当下,良心的 自责和公众的拷问迫使获救者说出真相,但是 “溺水”的人性及道德更呼唤法制护栏,应该依 法追究说谎者的责任,抬高自私自利伤害他人的 法律成本,警诫他人,匡扶正义。唯有多管齐下, 方能告慰见义勇为者的灵魂,温暖逝者家属冰冷 的心,修复因冷漠和自私而不断受伤的社会创痕。 (斯涵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