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宝钢打造绿色钢城管理哲学案例分析

宝钢打造绿色钢城管理哲学案例分析

宝钢打造绿色钢城一、宝钢的背景1976年,由于上海钢厂生铁的需求,国家决定在上海宝山建立一个大型炼铁基地。

本来中央设想在冀北建造一个年产1000万吨的特大型钢铁联合公司,然而在看了日本新日铁的一段影片后,他们发现了中国钢铁业与世界之间巨大的差距,原来的设想开始转变。

他们知道,要建设中国现代化钢铁业,必须引入新的科技成果,单靠对旧有的老企业进行改造挖掘没有出路。

随后,日本“钢铁大王”稻山嘉宽恰又主动向中国中央领导表示愿意与中国方面合作,建立一个年产五六百万吨的钢铁联合企业。

如此一拍即合,宝钢被提上了日程。

1978年,宝钢在上海宝山区动工兴建。

1985年9月15日,宝钢一期工程顺利投产。

1991年6月,宝钢二期工程陆续建成投产。

到1992年初,宝钢一期工程投产仅6年,二期工程试产不到一年,宝钢就能炼出297个符合国家标准的钢种,其中100多个是宝钢自己开发的,27个信钢种填补了国内空白。

1998年11月17日,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合并了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和上海梅山(集团)公司,重命名为上海宝钢集团。

新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钢铁公司企业,年产量接近2000万吨。

2001年5月,宝钢三期工程正式投产,重点发展不锈钢工业。

2005年,宝钢增股收购,规模进一步扩大。

宝钢采用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手段,主要产品均获得国际权威机构认证。

通过BSI英国标准协会ISO9001认证和复审,获美国API会标、日本JIS认可证书,汽车用钢板通过了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世界三大汽车厂的QS9000认证,造船用钢板得到中国、法国、美国、英国、德国、挪威、意大利等七国船级社认可。

2008年,宝钢钢产量能力已经超过3000万吨,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见图1)。

从2004年起,宝钢连续6年进入世界500强,并且排名年年攀升。

2009年,全球权威钢铁资讯机构—世界钢铁动态公司公布了2009年“世界级钢铁公司”名单,名单上一共有32家钢铁企业公司,其中包括5家中国钢铁企业,宝钢集团首次进入“世界级钢铁公司”排名前三位。

图1 宝钢2001~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图资料来源:根据宝钢2001~2008年报进行整理截至2008年,宝钢集团拥有国内外子公司超过50家,包括钢铁主业、金融业、资源开发业、钢铁延伸加工业、技术服务业、生产服务业等,本案例主要涉及钢铁主营业务的子公司。

二、宝钢环保成果宝钢建设伊始便很注重环境保护,分别在1985年(1期)、1991年(2期)、2001年(3期)对环保设施进行大量投资,引进或自行研发了大量国际先进的设备(见表1)。

从2004年到2009年,作为全国钢铁行业的龙头企业,宝钢在环保设备的更新和改进上投入的费用超过10亿元。

自2004年开始,每年的环境(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中,都能看到这一年中宝钢正在采用或者正在研发的环保新工艺。

表1 宝钢1、2、3期工程环保设施投资情况1996年9月,宝钢开始按照ISO14000国际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1998年1月,宝钢成为国内冶金行业首家获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公司。

2003年,宝钢又通过了TS16949认证。

TS16949是国际汽车推动小组(InternationalAutomotive Task Force,IATF)针对汽车产业供应商制订的标准。

2004年,宝钢加入“全球契约”Compact),成为中国最先加入“全球契约”的三家企业之一。

同年,宝钢率先在国内钢铁业发布《环境报告》(后又改成《可持续发展报告》)。

2006年,宝钢加入“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成为国内第二家加入WBCSD的企业,也是全球钢铁行业的首批WBCSD成员。

2005年1月,宝钢被中国政府授予“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称号,是目前国内钢铁行业唯一获此荣誉的企业。

通过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全过程控制污染物排放,环境治理技术创新,在钢产量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能耗以及废水、废气等污染物排放水平反而有了明显的下降,厂区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截至2007年,宝钢的各项环保指标都取得了骄人成绩,领先国内同行业其他企业,部分指标甚至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见表2)2 国内外主要环保指标对比(2004年)资料来源:沈晓林,宝钢环境保护,《中国冶金》,2005年第15期三、宝钢的绿色生态文化在有些人的传统观念中,钢铁工业就意味着浓烟滚滚,污水横流,垃圾如山;钢铁厂的工人则是满面尘土,穿着肮脏的制服。

传统钢铁行业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模式为特征,既是资源、能源密集型,又是重污染型的一种产业。

然而,地处人口密集的工业重地——上海的宝钢,从建立初期就十分注重环境保护,坚持不走以往钢铁企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老路,坚持探索清洁生产的新途径,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路。

环保在宝钢成立之初便已成为其核心理念之一,在后来的发展中一直贯彻始终。

厂区的环境建设、先进的生产工艺、严格的节能减排措施和不断推陈出新的绿色产品为宝钢绿色生态文化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如今宝钢被誉为花园式钢铁企业,在工厂中,再也见不到过去排放着滚滚浓烟的黑烟囱,也不见工人们灰头土脸的尴尬场面,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绿意盎然的厂区环境。

现在宝钢厂区空气质量已经达到国家风景区标准,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工业旅游景区。

宝钢用最生动的画面向全世界展示着自己的绿色生态文化。

对于宝钢而言,环境保护的紧迫性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当代世界经济包括钢铁业的发展正在面临资源与环境的约束,未来能源以及资源价格上涨的趋势难以遏止,减少资源的浪费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长远的竞争力与发展潜力。

在中国,经济及钢铁业还没完全摆脱粗放式发展,宝钢作为中央直属的大型国企,有义务为整个中国的钢铁行业带一个好头,建设宝钢的初衷正是建设世界最一流的企业,对于宝钢人而言,所负担的责任不仅是企业自身的发展,更是代表了整个中国钢铁业最先进的生产力,正如宝钢集团前董事长谢企华所说:“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宝钢人就牢记着作为‘国家队’的使命,自己的老师在国门之外,自己的对手也在国门之外。

”当前世界环境恶化,温室效应加剧,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钢铁业作为高资源消耗与高污染排放的行业,必须要带头担负起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职责,宝钢总经理何文波说:“用实际行动缓解和化解资源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问题,这既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决定了企业是否具有长远发展的条件。

”在哲学层面上,上海宝钢集团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樊纯诗认为,宝钢的生态价值观是大庆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儒家的生态伦理精神的结合体,一方面要注重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另一方面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两方面合二为一。

儒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尽人之性”,二是“尽物之性”,进而设置了“正德、利用、厚生”的德目。

儒家一方面重视利用厚生以表现精神,完成人之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又不仅仅以物为文化之手段或材料,而将自然万物之变化生长本身,仍视为有独立存在的价值,“用物不求竭物,使之恒有余而不尽”。

这正是吻合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一方面促进了企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国家良性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不奴役自然,将自然作为企业获得效益的牺牲品。

从后面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废弃物循环使用,还是节能减排,宝钢的目标正朝向“用九”的天道行进,用万物、利万物、利万物而不自缚,最终达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尽管不能尽善尽美,却也振奋人心。

四、环保管理体系在战略层面上,宝钢在战略委员会下设有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专门研究宝钢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

此外,宝钢设有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委员会,由宝钢股份董事长任主任,总经理、工会主席、主管副总经理任副主任,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部部长和各分(子)公司总经理任委员。

委员会扶着制定公司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方针,指导、研究和确定公司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发展规划和计划,协调各分公司、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及资源分配,以及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重大项目进行决策。

而在运作层面,公司成立了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部,各子公司设有能源、环境与资源综合用的专业管理部门。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部则与各子公司的环境保护、能源管理部门建立对口工作联系人制度,及时掌握子公司的生产实际情况,实现快速响应,做好对现场管理工作的服务与支持。

通过制订环保方针、政策,审定有关环保制度和工作规划,研究环保措施,落实环保任务,下达环保指标,使整个集团的环保管理能够有序进行,并与企业的总战略密切结合起来。

宝钢还在宝钢研究院下设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研究所,深入系统地开展环保与资源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用来支持整个企业的环保实践。

宝钢增资收购,新的公司环保管理水平较低,宝钢通过组建专项工作推进小组(虚拟团队)的形式,在为子公司解决节水减排降耗等实际问题的同时,也同时推进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

在环境管理工作制度化方面,宝钢制订了一系列环境管理制度、细则、检查考核条例,使环境管理工作做到有据可依,并以此建立严格的监管、检查、考核体系。

自实行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以来,宝钢又对所有生产工序进行环境大普查,识别出3307个环境因素,评定出103个重大环境因素,编制了污染防治、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节材四个方面共97个管理方案,形成了集团公司级体系文件《环境管理手册》和63个程序文件,从而使全公司环保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律化。

公司环境监测站会对所有质量哦进行常规测定。

子公司设有专门检查队伍,对环保管理、环保设备运转进行常年检查。

检查结果会与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并与奖金挂钩。

在引入和改进连续自动检测系统及能源中心后,管理变得更加便捷有效,2007年始,宝钢将部分子公司能源、环保与资源利用部门合并,进行一体化管理。

能源、环境的信息化管理,能实时监控能源、环境设施运行效果,实时监测环境质量状况,实时发现和纠正厂区环境污染事件,实现管理统计报表的自动化。

宝钢环境监测站2009年通过了由国家环境保护部组织的黄精污染治理设施自动恋雪监测运营资质评审,成为国内钢铁行业首个获得环境在线监测运营资质的企业环境监测站,为宝钢加强污染物监控、排放总量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宝钢在部分子公司建立了40多个污染源自动连续监测点,能自动检测粉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

在全部子公司事项自动连续监测后,有望实现所有信息直接向总公司汇总,大大坚守一体化管理的成本与难度。

宝钢十分重视对职工清洁生产意识的教育,除了岗位培训、环境创优、知识竞赛、举办展览和系列讲座等多种方式,还在《宝钢日报》、宝钢有线电视台开设专栏,加强舆论上的引导。

如此高强度的宣传教育力度使今天的宝钢人无论是一线员工还是管理者都树立起了“清洁文明生产,人人有责”的观念,使环保理念内化到每一个宝钢人的品格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