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早教幼年教育

早教幼年教育

"学前教育"问题调查:幼儿园咋成了稀缺资源?2010年07月25日作者:王思海刘元旭张涛来源:新华网(新华视点)幼儿园,咋成了稀缺资源?——“学前教育”问题调查资料图片:青海省平安县三合镇三合村幼儿园的孩子在课堂上。

新华社记者杨寿德摄………………………………………………………………………………新华网北京7月25日电(“新华视点”记者王思海刘元旭张涛)“入园难,难于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

近一段时间来,上幼儿园难的问题不仅让家长倍感焦心和苦恼,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

幼儿园,咋成了稀缺资源?问题症结在哪?“新华视点”记者最近历时半个多月,深入部分城市调查发现,幼儿教育普遍存在公办园“稀缺化”、民办园“两极化”、优质资源“特权化”、收费“贵族化”等问题。

尽快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已成为许多家长的呼声。

公办园俏民办园贵黑户园乱前一段时间,北京昌平区工业幼儿园门前的“壮观”场景,让许多家长记忆犹新。

为给孩子争取一个宝贵的入园名额,一百多名家长,搬来了帐篷、行军床、躺椅板凳,在门口排成了长龙日夜坚守,来得最早的煎熬了九天八夜,但很多人却依然未能如愿。

家住北京宣武区的刘先生,准备在附近的一所普通公办幼儿园给孩子报名。

他告诉记者,这所幼儿园亲子班和小班共招收130名孩子,家长手中的排号编到了600名之后,报名要过“四道关”,依次等待叫号,并接受众多老师查验户口本及询问一些基本问题,最后“面试”孩子。

“我没有给孩子择园,上的也是离家近的一个普通公办幼儿园,怎么还这么难?”刘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大城市普遍存在学前教育需求与供给严重失衡的问题。

北京市幼儿园总量已从1996年的3056所减少到目前1266所,下降58.57%,其中一级质量标准幼儿园(即优质园)383所;天津市内每个区也仅有二三十所公办园,南开区一些热门公办幼儿园报名人数和招收人数之比超过4:1;深圳全市有1000多所幼儿园,小班新生学位约7.3万个,但2007年全市新生儿达13.5万人,按三岁入园估算,供需缺口接近一半。

由于供需失衡,各地公办幼儿园很“吃香”,但受招生数量限制,很多时候家长需托门路、找关系、拼背景。

南京市一家知名公办幼儿园,只招80名孩子,却收到800多张“打招呼”的条子。

对于许多没有背景的家长,只好交费提前把孩子送到公办园的亲子班去“占坑”,为的是能获得入园机会。

记者在天津市南开区第四幼儿园、第十五幼儿园的网站上看到,幼儿园给予提前参加亲子班活动的幼儿优先入园照顾。

资源的稀缺,也带来收费的昂贵。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一些公办幼儿园表面上收费不高,但却以家长“自愿”形式收取所谓“赞助费”、各种名目学费等。

天津几家公办幼儿园,仅保育费一项基本都在1200元以上。

南开区第一幼儿园每月保育费1500元,饭费260元,共1760元。

民办幼儿园又如何呢?记者发现,这类幼儿园“两极分化”严重,条件和公办幼儿园差不多的收费一般让普通民众难以承受;而收费低廉的又往往办园条件差、师资水平低,甚至是黑户幼儿园,让家长难以放心。

在民办的北京朝阳区培基双语幼儿园,一位老师向记者列举了不住宿的收费明细表:日托费5500元/月;餐费为400元/月;班车费600元/月……平均每月费用达到7000元左右,而这些收费还不包括各种兴趣特长课的费用。

“现在上个幼儿园简直就是在考验家长的能量和财力,年收费少则一两万元,多则三五万元,比上大学还贵。

”天津市民王洪伟感慨地说。

123【下一页】【字体:小中大】【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编辑:文慧}相关新闻特别推荐∙提高认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07-25∙浙江公民并举发展学前教育破解入园难入园贵07-24∙学前教育成短板我国将着力解决"入园难"问题07-22∙兴趣班究竟是为了谁的“兴趣”?07-16∙杭州酝酿学前教育倾斜政策提高非编教师待遇07-12∙学前教育义务化并非灵丹妙药07-07∙调查显示近9成公众赞成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07-06∙十余万家庭获赠儿童早教服务促进学前教育07-05∙学前教育要“两头热”06-30∙大连市沙河口区:公益性早教资源送上百姓家门06-28∙关注玉树灾区复课∙汶川地震两周年-"新校园·新发∙大地干涸,教育不能缺水∙专家谈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专家解读纲要三大战略目标∙农村幼儿入园难在哪儿∙魏德运:摄出你的神∙网友来稿:2010年,我对教育的∙2009年全国十大教育新闻∙2009:温暖的面孔现在“幼升小” 将来“婴升幼”?2010年07月22日作者:王理来源:今日早报□王理前不久,一则名为《“幼升小”名校试题精选》的帖子出现在各大网络论坛上,该帖收集了北京市各小学的“幼升小”入学试题。

不少网友看后跟帖称,题目“很难”、“很雷人”。

在不能输在起跑线的竞争氛围中,家长们无奈地看着五六岁的孩子过早地担起了应试压力。

(7月21日中国青年报)看看那些“很难”、“很雷人”的考题,不过是在玩弄语言游戏。

如小明换灯泡为什么不用梯子,答案为姚明。

这和赵本山忽悠范伟的小品“地下蹲个猴,树上骑(七)个猴,一共几个猴”有啥区别?把人忽悠脑残的考题,出现在教育的“场景”中,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怎一个苦字了得。

“幼升小”显然是荒唐的,但这种荒唐人、荒唐事、荒唐的教育,硬是成为潮流,甚至让人赶也赶不及。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幼升小”之后,没准会弄出“婴升幼”。

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引领下,谁敢说“一切没有可能”?但是,教育终究是“长跑”,起点并不是问题,很多时候跑赢起点,却输在跑道上,成为教育中的“伤仲永”。

事实上,现代版的伤仲永案例,何止一个。

专家:幼升小孩子最好别提前入学2010年08月23日来源:春城晚报马上开学了,家有幼升小的你请看看本报为广大家长准备的信息专家说孩子最好别提前入学目前,多数孩子都是按规定年龄入学。

实习生翟剑摄□本报记者罗南疆实习生肖国鼎8月1日,昆明各小学开始新生报名的日子,家长们被明确:孩子必须是2004年8月31日前出生,年纪小一天都不行。

记者在报名现场看到,很多抱有侥幸心理的家长被挡了回来,但还有一些神通广大的家长通过更改孩子出生日期等方式拿到了通行证。

孩子提前入学到底好不好?为此,记者请教了书林二小副校长和云南省健康教育所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他们的建议都是不要提前入学。

特邀专家胡静书林二小副校长赵白帆云南省健康教育所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提前入学的五大原因家长为什么会想让孩子提前入学?胡静根据多年的经验分析主要有5个原因。

NO.1孩子入幼儿园比较早,上了两次大班,再上一年家长、孩子都受不了,孩子也学不到什么东西。

NO.2孩子身高、智力发育较早,怕晚一年上小学被同学误认为是留级生。

NO.3这一届老师比较好,宁愿孩子小一点但能跟着一个好老师学。

NO.4孩子实在聪明,完全可以接受小学教育,不愿意耽误。

NO.59月满6周岁,就比国家规定差个十几二十天,却要再等一年才能上小学。

这种情况比较多,占到提前上学孩子的30%。

实际孩子累家长累老师累“学校的老师都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提前入学。

让孩子大一点再上小学,与其在初三高三多读一年,不如在幼儿园多快乐一年。

”胡静说。

每年一到招生季节,就有很多家长想尽办法让不够年龄的孩子提早入学,托关系的,改户口的,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上了,却不知道这样提早入学的孩子会给将来造成的影响。

一年级老师也反映,没到6岁的孩子,确实吃力。

有些家长看着自己的孩子发育的不错,个子挺高的,智力也不错,就认为孩子能够接受小学的教育了。

但实际情况是,现代社会的物质水平普遍较高,儿童整体的发育水平也随之增长。

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聪明,但没看到这是一个群体的提高,也就是说现在的孩子都聪明。

胡静说,现在的教材都比较难,特别是数学教材,很多老师都反映不少低龄的学生跟不上,课堂上不能很好地接受课本内容,回到家后只能让家长继续辅导,这样就造成孩子累,家长累,老师也累。

“孩子接受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

”胡静说。

在其他课程上,低龄儿童也会显示出一定的差距。

以语文为例,适龄的儿童可以理解性地进行记忆,而低龄儿童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只好死记硬背,在效率上就有了区别。

如果孩子长期跟不上整体的节奏,久而久之,必然在心理上产生“不如人”的影响,“对将来的发展是不好的。

”胡静对记者说,很多低龄孩子给老师的印象就是“用懵懂的眼神看着老师”,而现在的教育又没有太多的时间等待孩子成长。

更有一些家长觉得是不是老师对自己的孩子不够重视甚至在打压孩子,带有情绪,老师也因此承受了更多的压力。

12【下一页】【字体:小中大】【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编辑:盛颖霞}相关新闻特别推荐∙学校叫屈家长焦虑“幼升小”考试为何大行其道08-05∙幼升小试题你会不会做?成年人:感觉题目变态07-27∙“幼升小”雷人试题该如何解07-23∙现在“幼升小” 将来“婴升幼”?07-22∙应试压力的下放:“幼升小”雷人试题考糊家长07-21∙家长被小学面试题“考焦” 幼升小面谈被妖魔化04-08∙关注玉树灾区复课∙汶川地震两周年-"新校园·新发∙大地干涸,教育不能缺水∙专家谈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专家解读纲要三大战略目标∙农村幼儿入园难在哪儿∙魏德运:摄出你的神∙网友来稿:2010年,我对教育的∙2009年全国十大教育新闻∙2009:温暖的面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