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体液与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体液与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


103
114
27
31
16
5
2
1
154
细胞内液 28(TBW=42)
12 156 3 26
4 12 55
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
ECF中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差 AG =(Na+ + K+)-(Cl- + HCO3-) AG增加常见于酸性代谢产物增加,主要见于: ①氮质血症,磷酸盐和硫酸盐潴留; ②乳酸堆积; ③酮体堆积。
等渗性低钠血症 假性:电解质排斥效应
低渗性低钠血症 (缺失性)和(稀释性) 缺失性低钠血症 钠丢失多于水丢失 肾外丢失:尿钠(<10mmol/L) 肾性丢失:尿钠(>20mmol/L) 稀释性低钠血症 水过度潴留
高渗性低钠血症 其他溶质(如糖)增加
血浆渗透压
等渗
低渗
高渗
假性低钠血症 高脂血症 高蛋白血症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体液与酸碱平衡紊乱的生 物化学检验
掌握:水平衡的概念和水平衡紊乱的类型,低钠血症、高钠血 症、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概念,常用酸碱平衡紊乱诊断指标 的意义和各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血气、钠、钾、氯测定的 方法学原理与评价,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要求。
熟悉:体液电解质的分布特点,水、钠、钾平衡紊乱的特点和 常见原因,血气分析的质量保证。
(2)血氧饱和度:
血液中HbO2的量与Hb总量(包括Hb和HbO2)之比
氧的运输与氧解离曲线
(3)氧解离曲线(Oxygen dissociation curve):
以血氧饱和度对PO2作图所得的曲线。 Hb的氧解 离曲线呈S形,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4) P50:血氧饱和度达到50%时相应的PO2。
肾丢失:
利尿剂 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足 代谢性碱中毒
非肾丢失:
消化液丢失 皮肤丢失
高钠血症
过度水丢失 钠增加过多 钠排泌减少
渗透压不同分为: 低渗性高钠血症 等渗性高钠血症 高渗性高钠血症
高钠血症
高渗性
水过剩伴大 量 Na+过剩
醛固酮增多症 Cushing’s 综合征 高渗液体治疗
等渗性
单 独 Na+ 过 剩
与水结合成H2CO3, 再解离成H+和HCO3③氨基甲酸血红蛋白(HbNHCOOH)(13%~15%)
CO2由肺呼出的变化过程
(1)肺部的PCO2低于静脉血PCO2,血浆中物理溶解的CO2首 先向肺泡扩散,红细胞内的CO2亦随之向肺泡扩散。
(2)肺泡PO2高,O2迅速进入血液与Hb结合而形成HbO2。 释放出H+与红细胞内的HCO3-结合成H2CO3,再经碳酸酐 酶作用分解为水和CO2,CO2以气体形式通过血浆扩散入 肺泡而呼出。
(二)水过多和水中毒
水过多(水肿)是水在体内过多潴留的一种病理状态 。若过多的水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内水过多则称为 水中毒。
分类:按照体液晶体渗透压的不同,水肿可分为高渗 性(盐中毒)、等渗性和低渗性(水中毒)水肿。
水过多和水中毒的原因
ADH分泌失调(过多)——某些恶性肿瘤导致的异源性 ADH分泌、肺部感染(肺组织合成和释放ADH)和中枢神 经病变影响下丘脑-神经垂体功能等。
容量状态
高糖血症 甘露醇 尿毒症
血容量增加
水过量伴正常、↓or↑Nacl
血容量增加
单独 Nacl 不足
血容量增加
脱水伴 Nacl 不足
尿 Na+(mmol/L)
>20
<10
ADH 分泌异常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减退 肾上腺素过少
尿 Na+(mmol/L)
>20
<10
肾功衰竭
充血性心衰 肝硬化(腹水) 肾病综合征
尿 Na+可变
UOSM(mOsm/kg)
<800
>800
中枢性或肾 源性尿崩症
隐性丢失 -肺 -皮肤
低渗性
脱水伴或不 伴 Na+过剩
尿 Na+(mmol/L)
>20
等或低 渗性尿
<10
高渗性尿 (UOSM>800)
渗透性利尿 利尿治疗和 摄入水减少
肠道或皮肤 丢失并摄入 水减少
(二)钾平衡紊乱
生理功能 参与细胞内的正常代谢 维持细胞体积、离子、渗透压及酸碱平衡 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 维持心肌的正常功能
参考值: 275~300mOsm/kg(水)
(一)钠平衡紊乱
Na+功能:保持ECF容量、调节酸碱平衡、 维持渗透压和细胞生理功能 钠平衡紊乱常伴有水平衡紊乱 ECF Na+<130mmol/L 低钠血症 ECF Na+>150 mmol/L 高钠血症
低钠血症
渗透压不同分为等渗、低渗和高渗性低钠血症:
了解:酸碱平衡的调节,血气分析在呼吸功能判断上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
一、水平衡 二、水平衡紊乱 三、电解质平衡及其紊乱 四、酸碱平衡及其紊乱
一、水平衡
体液:体内存在的液体。正常成人体液占体重的60%体液以 细胞膜为界分为:
(1)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fluid,ICF)占40% (2)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ECF)占20%
性降低、颜面瘦削等脱水貌。
3. 等渗性脱水
原因:主要是细胞外液的丢失,丢失的电解质和水基本 平衡,血浆渗透压仍维持在正常水平。
烧伤、失血及胃肠液的丢失等,各部分液体之间无明显 水的转移。
血浆[Na+] :130~150mmol/L [Cl-]+[HCO3-] :120~140mmol/L
细胞外液减少,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外周血液循环 障碍。
钾平衡紊乱
影响血钾浓度的因素: 钾自细胞内移出或进入细胞 ECF稀释或浓缩 钾总量改变或细胞内外比例改变 酸碱平衡紊乱,影响钾细胞内外分布及肾排量变化
观察钾平衡时,除血钾外,还应考虑什么因素
低钾血症(血清钾<3.5mmol/L)
引起原因: 摄入不足 排出增多
血浆稀释 细胞外钾进入细胞内 低血钾神经肌肉症状
A. 血浆 5% B. 细胞间液(interstitial fluid)15% 各部位体液之间受机体生理机制的调节处于动态平衡
体液的组成
➢水 ➢溶解于其中的物质——电解质、小分子有机物 和蛋白质等。
电解质:体液中存在的离子,具有维持体液 渗透压、保持体内液体正常分布的作用,参与机 体重要的生理和生化过程
2.低渗性水肿
见于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 ECF和血容量增加——
(1)血Na+被稀释,出现稀释性低钠血症(低于 130mmol/L)。 (2)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使ECF的水分向ICF转移, 各部份渗透压重新平衡,而容量均增大。 (3)尿量增多,尿钠减少。 严重者因脑细胞水肿致颅内压增高,而出现各种神经精 神症状,甚至惊厥、昏迷、死亡。
血气分析:通过测定血液pH、PO2、PCO2和碳酸氢盐
(HCO3-)等几项指标,了解心肺的功能状况,评价患者 呼吸、氧化及酸碱平衡状态。
(一)血液中的气体和酸碱度
大气、血液和组织中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
氧的运输与氧解离曲线
(1)氧的运输:
HbO2占血液中总O2量的98.5%(化学方式) 物理溶解在血浆的O2仅占1.5%(物理方式)
影响心肌功能
高钾血症(血清钾>5.5mmol/L)
引起原因: 输入过多 排泄障碍 细胞内钾向外转移
神经肌肉症状 影响心肌功能
(三)氯平衡紊乱
➢ 氯是细胞外液中主要阴离子,血清浓度为 96~108mmol/L。
➢ 机体通过膳食及食盐的形式摄入氯和钠。通常摄入 体内NaCl的量大于其需要量。
➢ 肾脏是氯的主要排出途径。
(一)脱水 (Dehydration )
脱水 :由于水摄入过少 和/或水丢失过多而引起 细胞外液减少。
根据血浆钠浓度的变化 分为高渗性、等渗性和 低渗性脱水三种 。
临床上常见脱水原因
①消化道丢失。如呕吐、腹泻、消化道梗阻等; ②肾脏丢失。如尿崩症、肾小管疾病、糖尿病等; ③肺脏丢失。如由于呼吸道、神经系统疾病造成的呼
3.等渗性水肿
亦称全身性水肿。 可原发于心脏、肝、肾等疾病。 通过醛固酮和ADH使水、钠排出减少,体内水、钠潴留,
ECF增多,但渗透压正常。 临床表现——主要为组织间液与血容量增多,血液被稀释。
三、电解质平衡及紊乱
体液电解质的作用: 维持体液渗透压,保持体液正常分布
电解质的组成: 阳离子: Na+、K+、Ca2+、Mg2+ 阴离子:Cl-、HCO3-、HPO42-,H2PO4-、 SO42-以及乳酸和蛋白质。
P50是衡量Hb对O2亲和力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
影响氧解离曲线的主要因素
(1)H+浓度和PCO2 :Bohr效应 血液的H+浓度或PCO2增高时,Hb对O2的亲和力降
低,氧解离曲线右移;血液的H+浓度或PCO2降低时 ,则Hb对O2的亲和力增加,氧解离曲线左移。
影响氧解离曲线的主要因素
(2)温度
➢ 氯在体内的变化基本与钠一致。
➢ 血清氯水平一般与碳酸氢盐水平呈相反关系。 ➢ Cl-与HCO3-为细胞外的两个主要阴离子,机体为
了重新吸收和再生更多的碳酸氢盐,就必须从尿 中排出更多的氯以维持电解质平衡。
四、酸碱平衡及其紊乱
血气:血液中的气体,包括O2、CO2、N2及空气中其它
的气体。主要是指参与物质代谢和气体交换有关的O2、 CO2两种气体。
体液的交换
血浆与细胞间液: 血浆胶体渗透压与静水压之差 细胞间液与细胞内液: 晶体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