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增加作物生长期、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 造成群体中多层立体配置、改善水、热、气、肥等等环境条件, 增加作物光合能力、培育高光效品种,提高作物光饱和点、减少 呼吸等消耗,增加净光合生产率。
第二章 温 度
无论是在大气还是在土壤中,都发生能量的转 化,土壤和空气的增温与冷却,水份的蒸发与凝 结,辐射能的吸收与放射。
5.地面和大气辐射
地面和大气的辐射为长波辐射(是相对太阳 辐射而言的),它们是地面与大气、大气与大气 间热量传输的重要方式,大气和地面辐射的过程 是它们热量损失的过程。向上的地面辐射被大气 强烈吸收后,大气向四面八方发射辐射,地面发 射的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地面 有效辐射.说明地面通过辐射方式损失热量的多 少。
春秋分, h=90- Φ
夏至, h=90- Φ+23.5o
冬至, h=90- Φ-23.5o
北极:
sinh=sinδ
h= δ
δ ≥0
北半球夏半年 h ≥0 极昼
δ ≤0
北半球冬半年 h ≤0 极夜
昼长:
sinh sin sin cos cos cos
cos0 tg tg
涡旋运动。 (3)平流:是大规模的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有冷、暖
平流之分。它是地区间和纬度间进行水平热交换 的主要方式。 4、潜热交换:是指水分在其相态变化过程中,吸收或释放了
热量,并在存有水分的土壤与大气间,以及大 气内部各层次间进行的热量转移和交换过程。
பைடு நூலகம்
土壤热交换的方式主要是分子热传导;
地面和大气之间主要以辐射热交换转移热量;
昼长= 20
15 o
1. φ=0, δ为任意值(赤道永远昼夜平分) 2. δ=0 ,φ为任意值(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3.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于夜,冬半年,夜长于昼
三、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1、太阳辐射光谱对植物的影响 2、光照强弱与作物生长发育(光饱和点及光补偿点) 3、光照时间与作物生长发育(长日性植物、短日性 植物、中间性植物) 4、光能利用率
概念
太阳常数 太阳辐射 地球辐射 大气辐射 地面有效辐射 地面净辐射
1.辐射基本知识
辐射是一种电磁波。物体发射辐射能力与其温 度的4次方成正比,物体发射能力最强的波长与其 温度呈反比,即温度越高.发射最强的波长愈短; 发射能力强的物质其吸收能力也强。
2.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以可见光为主,占50%,其次是红外,占 43%,紫外占7%。大气上界太阳辐射能的大小用太阳 常数表示。S0=1367.7W/m2。
第一章 辐 射 小 结
一、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 二、太阳高度角和昼长 三、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一、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
注 意!
辐射是大气中主要的物理过程之一。太阳辐射是 地球大气运动变化的最重要能源。
太阳辐射并非直接加热我们周围的(对流层)空气 (对流层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能微乎其微),而是通过 地面先吸收太阳辐射获得热量后发射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获得热量,经过传导、辐射、 对流等热量交换方式,热量从下层往上层传输。这就 是对流层为什么气温随高度递减的原因。
6.地面净辐射(辐射差额)
地面辐射差额(R)——地面吸收的辐射与地面失去 的辐射的差额。R随纬度增大而减小。它的变化决定 着地面的增温与降温,进而影响气温的升降。
等于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与地面有效辐射之差:
R=(S’+ D )×(1-r) -F0
线索
大气上界 垂直光线 日地平均距离 S0 S0=1367.7W/ m2
气层之间的热量交换及摩擦层中热量交换以对流 和乱流交换为主;
平流作用调节地区之间的热量差异起重要作用;
潜热输送对于大范围的能量交换以及重要天气过 程的形成及演变都起明显作用。
二、土壤热特性
1、热容量:物体温度变化1℃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 热容量。分质量热容量Cm (又称比热或比热容)和容积热容 量Cv两种 。
大气下界 垂直光线 日地任意距离 S S S0 P m 大气下界 到达水平面 日地任意距离 S’ s' s0 Pm sinh
二、太阳高度角和昼长
sinh sin sin cos cos cos
Φ=δ
h=90- Φ+δ h=90 (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随日地距离而变化,影响 辐射强弱最关键的因素是太阳高度角,正是由于太阳高 度角的周期变化,导致了地球表层大气温度出现早冷午 热的日变化及冬寒夏暑的年变化。
3. 穿过大气层的太阳辐射
大气层对太阳辐射以透射为主,但也有吸 收、散射和反射等削弱作用。大气中吸收太阳 辐射的物质最主要的是臭氧(吸收紫外光)、水 汽和水滴(吸收红外光);
散射作用因空气中质点的大小不同而异, 粗粒散射(又称漫散射)为无选择性散射;分子 散射(又称瑞利散射)为选择性散射,对波长短 的光散射能力强;
大气中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缘于大气中 的云层、尘埃。
4.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总辐射,总辐射 由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两部分组成。到达地面 的总辐射强弱因太阳高度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大气透明度(云量的影响为主)使周期性的地域 和时间变化规律变得不规则。
对土温和气温的形成都起决定性作用。
§2.1 土壤和空气的热量交换方式和热特性
一、物质热量交换方式
1、分子传导:是土壤中热交换的主要方式。 2、辐射热交换:是地面与大气间进行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也是不同气层间热量交换的重要方式。 3、流体流动热交换:
(1)对流:分为热力对流和动力对流两种。 (2)乱流(湍流):小规模的、无规则的升降气流或空气的
影响土壤热容量改变的主要因素是土壤中水分和空气所占的比例。土壤 湿度增大时,空气含量少,热容量增大;土壤湿度小时,空气含量多, 热容量小。另外,热容量还随土壤孔隙度的增大而减小。
2、导热率:单位厚度间、保持单位温度差时,其相 对的两个面在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
(1)当物质不同部位之间存在温差时, 就会借分子热传导的方式 产生热能的传递,物质这种传递热量 的能力用导热率来表示; (2)土壤导热率表示土壤内由温度高 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热量的能 力; (3)物质的导热率只取决于物质本身 的物理性质,土壤导热率的大小取决 于它的水土气所占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