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4)一、单项选择题1.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A.卡普杰列夫B.桑代克C.乌申斯基D.维果茨基2.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
这是运用了()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B.变式法C.比较法D.直观法3.在学生学业成绩测验中,有一种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用来判断学生与常模相比时所处水平的测验被称为()A.教师自编测验B.目标参照性测验C.标准化成就测验D.定向反应性测验4.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复式教育B.分组教学C.设计教学D.道尔顿制5.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遗传B.社区教育C.社会环境D.学校教育6.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在教学中体现的是什么原则?()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7.某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容易受同学、老师的影响,善于察言观色,其知觉方式属于()A.沉思型B.场依存型C.冲动型D.场独立型8.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A.学校和教师B.教育行政部门C.任何组织和个人都D.未成年人家长9.教师资格证书在()范围内有效。
A.全国B.省、自治区或直辖市C.所辖区D.当今世界所有的国家10.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比如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二、多项选择题1.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C.社会实践活动D.共青团活动E.班主任工作2.信息呈现的顺序会对社会认知产生影响,这种现象是()。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社会刻板效应E.远近效应3.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A.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B.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C.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D.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E.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4.学校这个子系统包括哪些基本要素?()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师D.教育影响E.学生5.舒茨提出人际交往需要的三维理论,认为基本的需要包括()。
A.成就B.包容C.情感D.支配E.生存三、填空题1.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______的接受学习。
2.________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
3.诉讼可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______三种。
4.学生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提高,这是技能的______迁移。
5.义务教育可以分为_______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
6.“记忆术”很多,比如《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是一种_______的记忆术。
7.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包括:书面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________。
8.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________、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
9.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
10.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从一名新生成长为一名称职者的成长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和________。
四、名词解释1.教学模式2.成就动机3.常模4.动作技能5.教师申诉制度五、简答题1.简述当今素质教育的含义及意义。
2.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要求。
3.根据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要求,实施义务教育,应当具备哪些基本条件?4.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
5.简述中学生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的主要表现。
六、论述题1.试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2.联系实际论述学生集体的组织与培养。
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C。
中公专家解析: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于1868年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他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B。
中公专家解析:正例与反例配合法是肯定正例突出关键消息,否定反例加以鉴别;变式法是指概念的肯定实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从而突出其本质的、关键特征的方法。
比较法是从方法学的角度促进知识的概括。
直观法就是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材直观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获得感性知识的过程。
3.C。
中公专家解析:标准化成就测验可用于在一个较大范围内评定学生个体学业的成就水平。
4.D。
中公专家解析: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一般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道尔顿制和特朗普制。
道尔顿制是一种彻底的适应个性的教学方法。
此法是要废除班级授课制,指导每个学生各自学习不同的教材,以发展其个性。
5.D。
中公专家解析: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表现:(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6.A。
中公专家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强调启发的重要性,“启发”一词也由此而来。
7.B。
中公专家解析:冲动型认知方式特点是反应快,精确性差。
面对问题时,急于求成,不能全面分析,不管对错急于表达出来。
沉思型认知方式特点是反应慢,精确性高。
总把问题考虑周全后,再作反应,看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质量,而不是速度。
场独立型认知方式特点是不太依赖于外界环境,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
场依存型认知方式特点是依赖于外界环境,处理问题总是依赖于场,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依据外在参照,与别人交往时也能考虑到对方感受。
8.C。
9.A。
10.C。
中公专家解析:勤奋感对自卑感是6、7~12岁阶段的危机冲突;主动感对内疚感是3~6、7岁;自主感对羞耻感是1.5~3岁。
因此选出正确答案为C。
二、多项选择题1.ABCDE。
中公专家解析: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
我国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等。
2.AB。
中公专家解析: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近因效应是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大的现象。
3.BCE。
中公专家解析: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素养:(1)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2)精深的专业知识;(3)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
教师不仅要掌握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知识,而且要自觉地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
4.ABD。
中公专家解析:学校这个子系统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个要素,选项中教师包含在教育者内,学生包含在受教育者内。
5.BCD。
中公专家解析:社会心理学家舒茨1958年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三、填空题1.有意义2.培养目标3.行政诉讼4.正5.初等教育6.编歌诀7.表现性评价8.瞬时记忆9.测验法10.关注学生阶段四、名词解释1.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2.成就动机: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会努力去克服困难,尽力达成目标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3.常模:就是指特定参照团体在测验上所获得的平均分数。
4.动作技能:也叫操作技能、运动技能,是借助于骨骼、肌肉实现的,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以合理的、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外部操作活动方式。
5.教师申诉制度:我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做出处理”。
“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
这是宪法关于公民申诉权利规定在教师身上的具体体现。
《教师法》确立的这项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行政救济程序的制度,即教师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就是教师申诉制度。
五、简答题1.【答案要点】含义:(1)培养与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的、优良的素质,而不是片面的、不良的或低劣的素质。
(2)素质教育是在现代社会中出现的,以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为背景的现代教育。
(3)素质教育必须面向社会全体学生,致力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意义:(1)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
(2)素质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特征,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3)素质教育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促进儿童个性全面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2.【答案要点】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普通中学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养成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3.【答案要点】(1)与适龄儿童、少年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2)具有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和符合义务教育法规定要求的师资来源;(3)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能够按照规定标准逐步配置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卫生器材。
4.【答案要点】(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