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解读
二、四大认识误区
三、总结
4
2
4/5/2016
一、《税收减免管理 办法》12要点
5
政策背景
在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背景下, 大部分税收减免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国家税 务总局2005年发布的《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 行)》(国税发〔2005〕129号)已无法满足税 收工作的实际需求,对原办法进行了修订。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43号《税收减免管 理办法》于2015年8月1日起施行。
11
《税收减免管理办法》12要点
4.应享未享而多缴税款的可以申请退还。
第六条 纳税人依法可以享受减免税待遇,但是 未享受而多缴税款的,纳税人可以在税收征管法 规定的期限内申请减免税,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
12
6
4/5/2016
《税收减免管理办法》12要点
5.不符合条件不得享受减免税。
第七条 纳税人实际经营情况不符合减免税规定 条件的或者采用欺骗手段获取减免税的、享受减 免税条件发生变化未及时向税务机关报告的,以 及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相关程序自行减免税的, 税务机关依照税收征管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20
10
4/5/2016
《税收减免管理办法》12要点
第二十条 纳税人享受备案类减免税的,应当按 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纳税人享受减免税到期的, 应当停止享受减免税,按照规定进行纳税申报。 纳税人享受减免税的情形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 向税务机关报告。
21
《税收减免管理办法》12要点
10.备案类减免税政策更为灵活。
32
16
4/5/2016
四大认识误区
误区三:简化程序意味着纳税人责任减轻 给了纳税人权利,也给了纳税人责任 对报送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对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材料,纳税人有留存备查 的义务 情况发生变化,及时报告;减免税到期,主动停 止。
33
四大认识误区
误区四:税务机关放松对减免税事项的管理 从前置审查为主的静态监管机制转向动态监测、 识别、评价和应对 加强风险管理
15
《税收减免管理办法》12要点
第十一条 减免税的审核是对纳税人提供材料与 减免税法定条件的相关性进行审核,不改变纳税 人真实申报责任。 第十八条 备案类减免税的审核是对纳税人提供 资料完整性的审核,不改变纳税人真实申报责任。
16
8
4/5/2016
《税收减免管理办法》12要点
7.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提出的减免税申请分情况分别及时处理。
19
《税收减免管理办法》12要点
9.享受减免税应当进行申报,情况变动应 及时报告。
第十三条 纳税人在减免税书面核准决定未下达之前 应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纳税人在减免税书面核准决 定下达之后,所享受的减免税应当进行申报。纳税人 享受减免税的情形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向税务机关 报告,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减免税资质进行重新审核。
17
《税收减免管理办法》12要点
第十六条 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提请的减免税备案,应当根据以下情况分 别作出处理: (一)备案的减免税材料存在错误的,应当告知并允许纳税人更正; (二)备案的减免税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一次 性书面告知纳税人; (三)备案的减免税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或者纳税人按照税 务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减免税材料的,应当受理纳税人的备案。 原办法第十一条 申请的减免税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 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纳税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原办法未明确减免税种类。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减免税是指国家对特定纳税人 或征税对象,给予减轻或者免除税收负担的一种税收 优惠措施,包括税基式减免、税率式减免和税额式减 免三类。不包括出口退税和财政部门办理的减免税。
8
4
4/5/2016
《税收减免管理办法》12要点
税基式减免:通过直接缩小计税依据,即税基 的方式来减免税,包括起征点、免征额、项目 扣除和跨期结转。 税率式减免:通过直接降低税率的方式实行减 免税,如小微企业所得税税率20%。 税额式减免:通过直接减少应纳税额的方式实 行减免税,包括免征和减半征收等。
18
9
4/5/2016
《税收减免管理办法》12要点
8.税务机关受理或不予受理减免税申请相 关事宜,均应出具加盖本机关专用印章和 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第十条 税务机关受理或者不予受理减免税申请,应 当出具加盖本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第十七条 税务机关受理或者不予受理减免税备案, 应当出具加盖本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26
13
4/5/2016
《税收减免管理办法》12要点
(一)纳税人是否符合减免税的资格条件,是否以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 虚假材料等手段骗取减免税; (二)纳税人享受核准类减免税的条件发生变化时,是否根据变化情况经 税务机关重新审查后办理减免税; (三)纳税人是否存在编造虚假计税依据骗取减免税的行为; (四)减免税税款有规定用途的,纳税人是否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减免税款; (五)减免税有规定减免期限的,是否到期停止享受税收减免; (六)是否存在纳税人应经而未经税务机关批准自行享受减免税的情况; (七)已享受减免税是否按时申报。
27
《税收减免管理办法》12要点
第二十五条 税务机关应对享受减免税企业的实 际经营情况进行事后监督检查。检查中,发现有 关专业技术或经济鉴证部门认定失误的,应及时 与有关认定部门协调沟通,提请纠正后,及时取 消有关纳税人的优惠资格,督促追究有关责任人 的法律责任。有关部门非法提供证明,导致未缴、 少缴税款的,依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4/5/2016
《税收减免管 理办法》解读
主讲教师:葛玉御
1
教师简介:
葛玉御
经济学博士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研部讲师 研究方向:财税理论与政策、行为经济学
2
1
4/5/2016
学习目标:
1. 了解《税收减免管理办法》12要点 2. 明确四大认识误区 3. 强化纳税人责任意识
3
课程框架
一、《税收减免管理办法》12要点
22
11
4/5/2016
《税收减免管理办法》12要点
原办法第五条 纳税人享受备案类。纳税人未按规定备案的, 一律不得减免税。
23
《税收减免管理办法》12要点
(2)一次备案,在政策存续期内一直享受减免税。
原办法并未明确在政策存续期内备案类减免税是否 可以一次备案,一直享受。 第十九条 税务机关对备案材料进行收集、录入, 纳税人在符合减免税资质条件期间,备案材料一次 性报备,在政策存续期可一直享受。
5
4/5/2016
《税收减免管理办法》12要点
3.享受核准类和备案类减免税均需履行 相关手续。
第五条 纳税人享受核准类减免税,应当提交核 准材料,提出申请,经依法具有批准权限的税务 机关按本办法规定核准确认后执行。未按规定申 请或虽申请但未经有批准权限的税务机关核准确 认的,纳税人不得享受减免税。纳税人享受备案 类减免税,应当具备相应的减免税资质,并履行 规定的备案手续。
9
《税收减免管理办法》12要点
2.减免税分为核准类减免税和备案类减 免税。
原办法第四条 减免税分为报批类减免税和备案 类减免税。 第四条 减免税分为核准类减免税和备案类减免 税。核准类减免税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应由税务 机关核准的减免税项目;备案类减免税是指不需 要税务机关核准的减免税项目。
10
24
12
4/5/2016
《税收减免管理办法》12要点
11.纳税人对符合政策规定的材料有留存 备查的义务。
第二十二条 纳税人享受核准类或备案类减免税的, 对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材料有留存备查的义务。 纳税人在税务机关后续管理中不能提供相关印证 材料的,不得继续享受税收减免,追缴已享受的 减免税款,并依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29
二、四大认识误区
30
15
4/5/2016
四大认识误区
误区一:减免税办理只能事先提出申请 核准类需要,备案类无需 均需申请并经确认
31
四大认识误区
误区二:取消审批后减免税事项无需税务机关 审核 核准类事项,审核对纳税人提供材料与减免税法 定条件的相关性;备案类事项,审核纳税人提供 资料完整性。
34
17
4/5/2016
三、总结
35
总结
1.6个概念:减免税、税基式减免、税率式减免、 税额式减免、核准类、备案类 2.税收减免包括税基式减免、税率式减免和税 额式减免三类,不包括出口退税和财政部门办 理的减免税。 3.核准类和备案类享受减免税和申报时点不同。
36
18
4/5/2016
13
《税收减免管理办法》12要点
6.纳税人应增强责任意识,对报送材料 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原办法第九条 纳税人报送的材料应真实、准确、 齐全。 第八条 纳税人申请核准类减免税的,应当在政 策规定的减免税期限内,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 请,并按要求报送相应的材料。纳税人对报送材 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总结
4.税务机关加强纳税人风险管理,从事前监督 转向事中、事后监督。 5.纳税人责任意识应加强,学会自控风险。
对申报材料、计税依据的真实性把关,不能虚构材料; 实际经营情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减免税条件的不能试 图蒙混过关继续申报减免税; 专业技术或经济鉴证部门认定的资质证书一定要真实; 资料保存好,以备税务机关事后监管。
37
谢谢大家!
38
19
(1)备案类减免税既可以在首次享受减免税的 申报阶段,也可以在申报征期后提交材料备案。
第十四条 备案类减免税的实施可以按照减轻纳税 人负担、方便税收征管的原则,要求纳税人在首次 享受减免税的申报阶段在纳税申报表中附列或附送 材料进行备案,也可以要求纳税人在申报征期后的 其他规定期限内提交报备资料进行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