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城江桥维修加固工程脚手架、吊架施工方案编制:审批:批准:施工单位:甘肃机械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舟曲项目经理部二0一二年三月五日目录一、工程概况-------------------------二、施工人员及材料计划---------------三、施工计划及进度措施---------------四、施工方案-------------------------五、施工质量要求措施-----------------六、施工安全措施---------------------七、文明施工和环保措施---------------一、工程概况1、舟曲城江桥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老城区中心,是2010年8月舟曲县遭遇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后幸存的唯一一座桥梁,是当地居民的重要交通道路,该桥对舟曲县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桥始建于1996年12月,于1997年投入运营。
跨径组合:18.5m(南边跨)+70m(主跨)+15m(北边跨)=103.5m,桥长:121m;桥面宽度:1.5m(人行道)+7.0m(行车道)+1.5m(人行道)=10.0m;桥面横坡:双向1.5%;设计荷载:汽-20级,人群荷载3.5KN/m2;抗震设防烈度:8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g,抗震设防类别:C类;2、桥梁安全等级:一级;3、矢跨比:1/7;4、桥梁现状舟曲城江桥原设计荷载为汽-20级,原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经过14年的运营,再加上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的影响,桥梁多处破坏,有10根横系梁断裂,根据《舟曲城江桥灾后静、动载测试与检定报告》,桥梁横向刚度损失过大,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桥梁目前现状及主要病害如下:(1)桥面及附属构筑物①栏杆破坏严重,多处出现裂缝,混凝土剥落,漏筋,部分栏杆缺失,对行人的安全造成极大隐患,上游侧跨中栏杆向上拱起产生拉裂裂缝。
②桥面铺装多处被碾压破坏,雨后桥面存在积水,局部有坑洼出现。
③由于该桥为预制拼装结构,人行道与车行道交界处桥面积水部位桥面铺装破坏,雨水沿该处渗入桥面底部,对桥梁上部结构的耐久性和承载力产生不利影响。
④悬臂梁由于悬挑长度较大,悬臂梁部分开裂;同时由于周围居民较多,该桥上游侧长期停满大小车,偏载现象严重,造成桥梁受力严重失衡,对桥梁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
(2)桥梁上部结构①桥梁跨中实腹段在抢险过程中采用底部粘贴钢板和节点处粘贴纤维布进行了临时加固。
②桥梁斜腹杆和主拱肋之间的横向联系破坏严重,共有10根横系梁发生断裂破坏,对桥梁结构的整体性造成严重影响,结构横向受力不均,极大降低了横梁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整体性。
(3)桥梁下部结构桥梁南引桥桥台外观质量较好,线条竖直度好,上部伸缩缝处渗水对桥台造成一定腐蚀,桥台泛碱,表面无结构性裂缝;北引桥桥台由于条件所限,具体情况不能直接观查到;主桥南桥台基本完好;主桥北桥台仍被掩埋在泥石流的残留物中,能观察到的部位桥台混凝土局部剥落。
5、病害分析(1)结构本身:a.桁架拱桥为分配装配式组拼结构,主要由预制桁架、微弯板、悬臂板、悬臂梁和桥面板逐步拼装而成,整体受力性能较差;b.节点处连接构件较多且为刚性连接,动荷载作用下节点处易产生裂缝;c.抗扭性能较差,偏心或扭转荷载作用下易损伤。
(2)自然灾害:城江桥处于泥石沟上游,当泥石流在河道壅积时,迅速掩埋了桥梁结构的下部,在该过程中泥石流对桥梁产生了较大的横向冲击作用和竖向压力作用,使冲击结构和构件受力改变,产生了较大的破坏作用。
6、根据《舟曲城江桥灾后静、动载测试与检定报告》(兰州铁成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甘肃土木工程研究学院、兰州交通大学),桥梁主要检定结论如下:(1)舟曲城江桥受泥石流影响后的破坏严重,上部结构评定为E级,即危险状态,下部结构评定为C级,即合格状态,整座桥梁评定为D 级,即不合格的状态。
(2)舟曲城江桥受泥石流的影响后的承载力有所降低,强度储备不足。
(3)舟曲城江桥受泥石流影响后的静刚度储备不足。
(4)舟曲城江桥动力状态评定为较差状态,桥梁结构在竖向和横向的动力刚度不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
(5)舟曲城关桥受泥石流影响后不能够满足通过汽-20的荷载等级要求。
从桥梁的外观调查和荷载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舟曲城江桥受泥石流冲击作用,多构件破损严重,整体性能变差,承载能力变小,安全性降低,安全隐患严重,已成为危险桥梁,应禁止一切车辆通行,并立即进行维修加固。
7、脚手架及吊架使用部位维修加固部位见下表:二、施工人员及材料计划1、施工人员需要架子工16人,普工20人2、脚手钢管20吨、竹条板12吨3、安全防护网800平米4、直径13.5mm的钢丝绳1500米5、脚手架扣件3200个6、钢丝绳扣1000个7、竹条板12吨三、施工计划及进度措施1、计划安排在3月5日至3月10日完成北面拱脚到桥拱中部的手架和吊架搭设,在5月5日至5月15日完成南面拱脚到桥中的脚手架和吊架的搭设。
2、完成进度计划的措施(1)、项目部设专人落实施工进度计划;(2)、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定周进度计划;(3)、每天对现场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检查,并与计划进度对比,发现滞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制定相关措施促进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进度计划的完成;(4)、确保正常施工所需资金的投入;(5)、及时采购施工所需物资,防止停工待料现象的发生;(6)、加强施工队伍的管理工作,稳定施工人员满足施工要求。
四、施工方案先进行拱脚脚手架搭设,再进行吊架搭设(一)、脚手架搭设1)、钢管材质应符合Q235一A级标准,不得使用有明显变形、裂纹、严重锈蚀材料。
钢管规格宜采用φ48×3.5的钢管。
2)同一脚手架中,不得混用两种材质,也不得将两种规格钢管用于同一脚手架中。
3)脚手架绑扎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 镀锌钢丝或回火钢丝严禁有锈蚀和损伤,且严禁重复使用。
(2)竹篾严禁发霉、虫蛀、断腰、有大节疤和折痕,使用其它绑扎材料时,应符合其它规定。
(3)扣件应与钢管管径相配合,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4)脚手架上脚手板应符合下列规定:(1)木脚手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板宽宜为200~300mm,两端应用镀锌钢丝扎紧。
材质不得低于国家Ⅱ等材标准的杉木和松木,且不得使用腐朽、劈裂的木板。
(2)竹串片脚手板应使用宽度不小于50mm的竹片,拼接螺栓间距不得大于600mm,螺栓孔径与螺栓应紧密配合。
(3)各种形式金属脚手板,单块重量不宜超过0.3kN,性能应符合设计使用要求,表面应有防滑构造。
5)脚手架搭设高度应符合钢管脚手架中扣件式单排架不宜超过24m,扣件式双排架不宜超过50m。
6)脚手架构造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脚手架的立杆纵距及水平杆步距不应大于 2.1m,立杆横距不应大于1.6m。
(2)、扣件式钢管脚,应设置横向斜撑。
(3)、门式钢管脚手架的顶层门架上部、连墙件设置层、防护棚设置处必须设置水平架。
(4)、脚手板必须按脚手架宽度铺满、铺稳,脚手板与墙面的间隙不应大于200mm,作业层脚手板的下方必须设置防护层。
(5)、作业层外侧,应按规定设置防护栏杆和挡脚板。
(6)、脚手架应按规定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封闭。
(7)、脚手架荷载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8)恒荷载应符合以下规定:包括构架、防护设施、脚手板等自重,应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选用,对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可取自重标准值为0.35kN/m²(按厚度50mm计)。
(9)施工荷载应符合下列规定:施工荷载应包括作业层人员、器具、材料的重量:结构作业架应取3kN /m²(10)风荷载应符合下列规定:作用于脚手架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wk应按下式计算:W k =µs µz Wo (6.1.5)式中µs——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按下表选用:表6.1.5 脚手架的风荷载体型系数µs注:ф为挡风系数,按脚手架封闭状况确定;ф=脚手架挡风面积/脚手架迎风面积µ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取用;Wo——基本风压,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取n=5 。
6.1.6钢管脚手架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方法和基本计算模式:1 1 钢管脚手架的结构设计应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计算法,同时要求其计算结果应按单一安全系数法计算的安全度进行校核:强度K1≥1.5;稳定K2≥2.0。
12、钢管脚手架结构设计应采用以下基本计算模式:γ。
S ≤ R(6.1.6)式中γ。
——结构重要性系数,取γ。
≥ 1.0;S ——荷载效应,R ——结构抗力,2 落地式脚手架(1)落地式脚手架的基础应坚实、平整,并应定期检查。
立杆不埋设时,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垫板或底座,并应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2)落地式脚手架连墙件应符合下列规定:(3)落地式脚手架剪刀撑及横向斜撑应符合下列规定: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应沿全高设置剪刀撑。
架高在24m以下时,可沿脚手架长度间隔不大于15m设置;架高在24m以上时应沿脚手架全长连续设置剪刀撑,并应设置横向斜撑,横向斜撑由架底至架顶呈之字型连续布置,沿脚手架长度间隔6跨设置一道。
(4)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架高在24m以下时,于外侧框格总数的1/5设置斜杆;架高在24m以上时,按框格总数的1/3设置斜杆。
(5)门式钢管脚手架的内外两个侧面除应满设交叉支撑杆外,当架高超过20m时,还应在脚手架外侧沿长度和高度连续设置剪刀撑,剪刀撑钢管规格应与门架钢管规格一致。
当剪刀撑钢管直径与门架钢管直径不一致时,应采用异型扣件连接。
(6)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除沿脚手架外侧四周和中间设置竖向剪刀撑外,当脚手架高于4m时,还应沿脚手架每两步高度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7)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主节点处必须设置横向水平杆,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
单排脚手架横向水平杆插入墙内长度不应小于180mm。
(8)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除顶层外立杆杆件接长时,相临杆件的对接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内。
相临纵向水平杆对接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立杆接长除顶层外应采用对接。
3悬挑式脚手架(1)悬挑架斜立杆的底部必须搁置在梁或板的结构部位,并有固定措施。
立杆与墙面的夹角不得大于30º,挑出墙外宽度不得大于1.2m。
(2) 斜立杆必须与建筑结构进行连接固定。
不得与模板支架进行连接。
(3) 斜立杆纵距不得大于 1.5m,底部应设置扫地杆并按不大于1.5m的步距设置纵向水平杆。
(4 )作业层除应按规定满铺脚手板和设置临边防护外,还应在脚手板下部挂一层平网,在斜立杆里侧用密目网封严。
(5) 悬挑支承结构必须专门设计计算,应保证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并将脚手架的荷载传递给建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