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求工程:消化吸收并改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一系列工作方法和技术的总和。
特种加工技术:利用电、化学、声、光、热等能量去除工件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往往工具不接触工件,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地切削力。
激光焊接技术:以高功率聚焦的激光束为热源,融化材料形成焊接接头的高精度、高效率的焊接方法。
敏捷制造技术:指制造系统在满足低成本和高质量的同时,对变幻莫测的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
计算机集成制造:在自动化孤岛技术的基础上,将制造过程进行全面统一的设计并且将制造企业的全部声场经营活动通过数据驱动形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实现制造业的高效益、高柔性和智能化。
精益生产:有效运用现代先进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成就,以整体优化的观点,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发挥人的因素为根本,有效配合和合理使用企业资源,把产品形成全过程诸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以必要的劳动,确保必要的时间内,按必要的数量,生产必要的零部件,达到杜绝超量生产,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最大限度的为企业谋求利益的一种新型生产方式。
并行工程:把传统的制造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相结合,采用多学科团队和并行过程的集成方法,将串行过程并行起来,在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全面考虑生命周期中的各种因素,力争使产品开发能够一次获得成功,从而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的过程。
绿色制造:又称环境意识制造和面向环境的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和资源消耗的现代再造模式,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高。
柔性制造系统:只用可编程、多功能的数字控制设备更换刚性自动化设备;用易编程、易修改、易扩展、易更换的软件控制代替刚性联接的工序过程,是刚性生产线柔性化,以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更有效率地完成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任务。
快速成型技术:针对工程领域而言,其广义上的定义为:通过概念性的具备基本功能的模型快速表达出设计者意图的工程方法。
针对制造技术而言,其狭义上的定义为:一种根据CAD信息数据把成型材料层层叠加而制造零件的工艺过程。
制造系统:制造过程及其所涉及的硬件以及有关的软件,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管理科学等多学科先进技术的综合,并应用于制造工程之中所形成的一个科学体系。
先进制造技术分为三个技术群:主体技术群,支撑技术群,制造基础设施。
反求工程技术的研究对象主要可以分为实物、软件和影像三大类。
特种加工工艺:利用化学、电化学、物理(声、光、热、磁)等方法对材料进行加工工艺。
快速成型工艺:直接根据产品CAD的三维实体模型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后,将三维模型转化为许多平面模型的叠加,再通过计算机控制,制造一系列平面模型并加以联接,形成复杂的三维实体零件。
光敏树脂液相固化成形(SL)原理:
具有一定波长和强度的紫外激光光束,在计算机控制下按加工零件各分层截面的形状对液态光敏树脂逐点扫描,被光照射到的薄层树脂发生聚合反应,从而形成一个固化的层面。
当一层扫描完成后,未被照射到的地方仍是液态。
然后升降台带动基板再下降一层高度,已成型的层面上方又填充一层树脂,在进行第二次扫描,新固化的一层牢固地粘在前一层上。
如此反复直到整个零件制造完毕。
成型过程:
首先用CAD软件设计出零件的CAD模型,然后根据具体工艺要求,将其按一定厚度分层,即将其离散为一系列二维层面,将这些离散的信息同加工参数相结合看,驱动成型机顺序加工各单元层面并彼此粘合,从而得到与CAD模型相对应的三维实体,及物理模型或原型,原型再经打磨等处理后集成零件
选择型激光烧结工艺(SLS):
利用粉末材料(非金属粉和金属粉)在激光照射下烧结的原理,在计算机控制下层层堆积成型。
成型时,先在工作台平面上铺一层粉末材料,然后激光束在计算机控制下按照截面轮廓对实心部分所在的粉末进行烧结,是粉末融化继而形成一层固体轮廓。
第一层烧结完成后,工作台下降一截面层的高度,再铺上一层粉末,进行下一层烧结,如此循环,形成三维的原型零件。
叠层实体造型工艺(LOM):
采用激光或刀具对片材进行切割,首先切割出工艺边框和原型的边缘轮廓线,而后将不属于原型的材料切割成网格状。
片材表面事先涂覆一层热熔胶。
通过升降台的移动和箔材的送给并利用热压辊辗压将后铺的箔材与先前的层片粘接在一起,在切割出新的片层。
这样层层叠加后得到一个块状物,最后将不属于原型的材料小块剥除,就获得了所需要的三维实体。
热熔沉积造型工艺(FDM):
将热熔性材料(ABS、尼龙或蜡)通过喷头加热器融化,喷头沿零件截面轮廓和填充轨迹运动,同时将融化的材料挤出,材料迅速凝固冷却后,与周围的材料凝结形成一个层面,然后将第二层面用同样的方法建造出来,并与前一个层面融结在一起,如此层层堆积而获得一个三维实体。
虚拟制造是一种新的制造理念,它以信息技术、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为支持。
高速加工刀具材料有:硬质合金涂层刀具、超细晶粒硬质合金、立方氮化硼、氮化硅聚晶金刚石。
焊接: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使分离的两部分金属形成原子结合的一种永久连接方法。
激光焊接的基本类型:热导焊和深熔焊;其设备主要由激光器、导光系统、焊接机和控制系统组成。
高速数控机床的关键技术:高速电主轴、高速进给、高性能刀具技术。
机器人运动坐标的形式:直角坐标系、圆柱坐标系、球坐标、关节坐标。
机器人驱动系统按照动力源可分为液压、气动、电动三种基本驱动系统。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特点:协调性,集成性、先进性。
CIMS的基本组成部分:生产计划与控制,产品设计制造系统,集成的质量系统,柔性制造系统。
并行工程(CE)的特点:设计的出发点必须是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技术要求。
其设计是一个包括设计、制造、装配、市场销售、安装及维修等各方面专业人员在内的多功能设计小组,其设计手段具有一套CAD/CAE仿真、检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既能实现信息集成,又能实现功能集成,可在计算机系统内建立一个统一的模型来实现以上功能。
并行设计能与用户保持密切对话,可以充分满足用户的要求,缩短新产品投放市场的周期,实现产品质量、成本和可靠性的最优化。
精益生产的三大支柱:及时生产、成组技术、全面质量管理。
面向设计的关键技术:面向拆卸的设计,面向回收的设计。
先进管理技术的特点: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强调柔性化生产,强调技术,组织与管理的集成,强调简化组织结构。
全面企业管理一般分为PDCA4个循环阶段和8个步骤:
1、P(Plan)阶段又称计划阶段,可分为4个步骤:
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2)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因素。
3)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4)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定措施,提出改进计划。
2、D(Do)阶段又称执行阶段,可分为1个步骤,即按照既定计划目标加以执行。
3、C(Check)阶段又称检查阶段,可分为1个步骤,即对目标执行过程加以检查。
4、A(Action)阶段又称处理阶段,可分为2个步骤
1)根据检查结果加以总结成熟的经验,纳入标准制度和规定,以巩固成绩,防止失误。
2)将这一轮的P、D、C、A循环尚未解决的遗留问题,纳入下一轮的P、D、C、A循环中解决。
看板系统是准时生产(JIT)的核心内容分之一。
传送看板:传送看板标明后一道工序向前一道工序拿取工件的种类和数量。
生产看板:生产看板标明前一道工序应生产的工件的种类和数量。
看板的工作过程:
看板的工作过程示意图如下:
图中表示了一个由三道工序组成的生产流程,即零件加工工序、部件装配工序及产品装配工序。
每到工序前后设有两个存件箱甲和乙,甲箱存放前工序已制成的、为本工序准备的在在制品或零部件,乙箱则存放本工序以加工完成、以备下道工序随时提用的在制品或零部件,实线表示零部件的传送过程,虚线表示看板的传送过程。
当产品装配工序III的工人从III 甲箱中取出一个部件后,即从部件上取下附在上面的传送看板并到前一道工序(即部件装配工序II)的乙箱中提取一个装配好的部件,将该传送看板附于其上,并将原先附在上面的生产看板取下交予工序II的工人,工人拿到生产看板即开始生产,此时他将从II甲箱中拿取零件准备进行部件装配,而将附在零件上的传送看板取下并到前一道工序(即零件加工工序I)的乙箱中提取一个加工好的零件,附上该传送看板,放入II甲中,同时,将换下的生产看板交予工序I的工人。
工序II的工人完成部件的装配后,要将生产看板附在其上并放入II乙箱中。
生产看板如同生产指令,工人拿到后即开始生产。
看板生产是一种拉动式(后拉式)的生产。
看板规则:
规则一:下道工序应当准时到前道工序领取适量的零件。
规则二:前道工序必须及时适量地生产后道工序所需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