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有意比喻男女双方的爱情波折,一方情意深长,另一方却并无此
意。
在男
落花有意。
比喻男女双方的爱情波折。
一方情意深长。
另一方却并无此意。
在男女婚恋问题上。
落花有意。
流水无情与单相思。
一厢情愿有相同之处。
中文名,落花有意。
拼音,uò huā yǒu yì。
词条释义。
拼音:luò huā yǒu yì。
liú shuǐ wú qíng释义:《续传灯录.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落花有意随流水。
流水无心恋落花。
”后以”落花
有意。
流水无情”比喻一方有意﹑一方无情。
多指恋爱方面的事。
出处。
《续传灯录·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落花有意随流水。
流水无心恋落花。
”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发生地:宋朝时的温州故事再生:南宋初年禅宗士珪禅师在温州雁荡一带宣讲佛法。
一天说到了用心参禅的重要性。
凡人看世界。
只会用眼。
然而。
通过眼睛得到的信息是局部的。
而体悟佛性需要用整个的心灵去感悟。
这种体悟就不是用眼睛所能看到的。
这种体悟是心灵的感应和接纳。
如果把人的“眼见”等间接功能比喻为落花。
将人的真心权且比喻为“水”。
这种“水”是随缘而流动的水。
不是死水。
用“眼见”去体察人的真心。
这就好比是“落花有意随流水”一样。
所以一般情况下。
难以体察到这种整体性特征。
这就好比“流水无情恋落花”一样。
禅宗的微言大义艰深难懂。
用落花流水的比喻。
浅显
地道出了心灵对事物感知的大道理。
也道出了凡人看世界。
只会用眼。
不会用心的禅理。
故事横生:落花和流水。
可以构成多种意境。
有用“流水落花”形容春残景象;亦有比喻被打得大败的“落花流水”;“落花有意。
流水无情”最初说的是禅理。
而现在更多的用来描述情感。
落花遇见流水。
实属天意。
而流水不恋落花。
亦是无奈。
在人生旅途上有多少这样的萍水相逢。
一见钟情。
转瞬即逝而又经久难忘的一厢恋情……构成了一幕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戏剧性场景。
但多情总被无情恼,那无情的风景。
总让人牵怀。
示例及用法。
示例:谁知朱重是个老实人。
又且兰花龌龊丑陋。
朱重也看不上眼。
以此~。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用法:作主语。
宾语;指男女情爱。
辟谣。
网上如今流行“落花有意随流水。
流水无心恋落花”的出处是《续传灯录·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的说法。
源自近几年青春文学的兴起和对“落花有意随流水。
流水无心恋落花”一句的广泛使用。
如今。
此诗句的出处主要有两种说法:1。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2。
唐伯虎某诗句。
由于诗句富于哲理。
网上寻源者众多。
这两种说法在网上迅速蔓延。
山东学者赵荐轩先生对此事进行了深入考证。
发现事实上。
唐伯虎诗文中并无类似片段。
而宋·释惟白的《续传灯录》中。
更是根本没有《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这一篇!网上煞有介事地杜撰的所谓出处。
只不过是部分不负责任网友的以讹传讹。
那么。
这句诗究竟出自哪里呢?赵荐轩先生告诉笔者。
“落花有意随流水。
流水无心恋落花”一句最早出现在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第十三卷张道陵七试赵升》。
之后出现在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二十一卷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之中。
再往后。
则又见于明代凌蒙初的《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韩
侍郎婢作夫人顾提控掾居郎署》。
这三本都是明代比较流行的话本小说集。
所以此句应该只是当时社会上较流行的无名文人的诗句。
至于说网上盛传的《续传灯录》的说法。
是毫无根据的。
“这个结果让喜欢这首诗的读者们多少有些失望。
但是得知了其真正的出处。
也多少算是一种慰藉。
至于说《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之文。
则是子虚乌有。
我们关于士珪禅师唯一能找到的资料只有明尧。
明洁编的《禅宗大德悟道因缘》一书。
书中有如下记载: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
龙门清远佛眼禅师之法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