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本、专科) 一、填空题 1.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 的优秀文化。 2.“文化”是_ ___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至迟可追溯到_ 。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_ _。“文”与“化”并联使用最早见于 。 3.所谓“广义文化”,即人类社会创造的_ _的总和。 4.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 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5.远古至夏朝建立(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阶段, _____ _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期,隋唐五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时期。宋元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时期,明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期。 6. 和 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 7.以 为主干的中华新石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渊源。 8.中国传统文化雏形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其一, , 其二, ,其三, ,其四,在意识形态领域, 。 9.儒家发展了 的伦理道德思想。孔子提出以“ ”为核心的政治思想,认为体现“ ”的制度和行为准则是“礼”,主张“克己复礼”,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道德。孟子对孔子的思想进一步发挥和完善,提出 说以及“仁义礼智” 说。 10.董仲舒提出“新儒学”, 为基本框架,以“ ”为基本理论,将阴阳五行学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儒家伦理思想的父权、神权和君权三位一体化,从而建立起“ ”、“ ”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和“ ”的神学目的论,以及“ ”的宇宙观,以论证“王道之三纲”的永恒性。 1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 精神、“ ”精神、“ ”与“ ”精神。 12.中国气候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 ,二是 ,三是 丰富多样。 13. 和 的交流和碰撞,是我国文化史的一大主题。 不仅是农耕与游牧长期对垒的界标,也是二者之间通过战争、迁徙、和亲、互市等中介形式,实行经济互补和民族融合的 。 14.中国自然经济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农耕经济的 ,这一特点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 。 15.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 完备而系统, 严密是其典型的特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形成了“ ”的社会政治结构,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 16.中国传统哲学萌芽于 时期,形成于 时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17.现在一般把中国传统哲学划分为七个阶段,即先秦 、两汉 、魏晋 、隋唐 、宋明 、明清 、乾嘉朴学。 18.早期法家分为重法、重术和重势三派,分别以 为代表。战国末年的 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兼取诸家,主张法、术、势三者相辅而相成。 19.理学实际是一种新形式的儒学,它以 为中心,兼容 两家的哲学理论,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理学以 理学和 心学为主流。 20.理学发萌于唐代中后期的 ,中经北宋的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兄弟,至南宋 而集大成,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21. 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源头,主要是围绕 、古今、知行等问题展开的。

二、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其后来的引申意义有( )。 ①引申为文字、文章 ②引申为古代的礼乐制度,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法令条文 ③引申为精神修养,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文彩 ④引申为美、善、德行之义 2.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是( )。 ①黄河流域 ②长江流域 ③西南地区 ④沿海地区 3.夏商周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 )。 ①创造了甲骨文与金文 ②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 ③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④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 4.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 )。 ①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的产生 ②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③儒家经典的初步形成和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 ④科技文化的成就杰出 5.秦汉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 )。 ①儒家经典的初步形成和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 ②王充著《论衡》 ③基本形成以儒家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模式 ④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6.秦汉科技方面的主要成果有( )。 ①造纸术 ②《甘石星经》 ③《氾胜之书》④《九章算术》 7.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是( )。 ①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②道教的完善与佛教的传播 ③玄学的兴起 ④儒学的繁荣 8.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成就的主要标志有( )。 ①以曹操父子、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②陶渊明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 ③赋与五言古诗 ④刘勰《文心雕龙》为代表的文学评论 9.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就的主要标志有( )。 ①刘徽的《九章算术注》 ②浑天仪、地动仪 ③贾思勰的《齐民要术》④《伤寒杂病论》 10.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成就的主要标志有( )。 ①范晔的《后汉书》②陈寿的《三国志》③班固的《汉书》④萧子显的《南齐书》 11.( )属于唐代官修史书。 ①《晋书》②《隋书》③《史通》④《通典》 12.隋唐时期科技成就的主要标志有( )。 ①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②刘焯的《皇极历》 ③僧一行编制的《大衍历》④孙思邈的《千金方》和《千金翼方》 13.宋元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继续发展的主要标志有( )。 ①兼容并包的文化气派②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新学派的形成 ③市民文化的兴起 ④官学兴盛,私学特别是书院空前发展 14.宋代最突出的科技成果是( )的发明。 ①造纸术 ②指南针 ③印刷术 ④火药武器 15.明代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的科技成果主要有( )。 ①李时珍的《本草纲目》②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③宋应星的《天工开物》④《徐霞客游记》 16.明代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的文学名著主要有( )。 ①《三国演义》②《水浒传》③《红楼梦》④《永乐大典》 17.明代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的图书典籍主要有( )。 ①《永乐大典》②《康熙字典》③《本草纲目》④《四库全书》 18.中国传统人本主义精神包括( )层次。 ①以民为本 ②重人伦远鬼神 ③“人文”精神 ④肯定个体的心性向善 19.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有( )。 ①民族性与农耕性 ②连续性与传承性 ③显著的伦理型特征 ④独特的价值观与价值取向 20.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有( )。 ①宗法与专制的结合形成传统社会“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 ②宗法性社会结构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 ③专制性社会结构导致中国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 ④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21.老子的思想主张是( )。 ①“无为”②克己复礼 ③任贤 ④以德服人 22.先秦道家的主要著作有( )。 ①《道德经》②《论语》③《庄子》④《管子》 23.孟子的“四端”包括人性天然就具有的( )。 ①“恻隐之心”② “羞恶之心”③ “恭敬之心”④ “是非之心” 24.墨家主张( )。 ①“节用”② “节葬”③ “非攻”④法治 25.法家的主要代表著作有( )。 ①《商君书》②《韩非子》③《吕氏春秋》④《论语》 26.王充的主要哲学观点有( )。 ①“天自然无为”② “天不能故生人”③ 神灭无鬼 ④今胜于古 27.王夫之的主要哲学著作有( )。 ①《周易外传》②《尚书引义》③《明儒学案》④《读四书大全说》 28.董仲舒天人感应说的要点有( )。 ①神学的灾异谴告说 ②“天人同类”、“天人相副”说 ③人性论 ④“三纲五常” 29.王夫之在历史观方面系统批判了历代史学中弥漫着的( )。 ①神学史观 ②复古谬论 ③厚今薄古 ④进化论 30.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有( )。 ①表达的复杂多样性 ②外表形式的齐合性 ③折衷融合的倾向 ④对身份秩序的尊重 31.人本主义精神主要包括( )层次。 ①以民为本 ②重人伦远鬼神 ③肯定个体的心性向善 ④重义轻利 32.春秋战国时期文学领域的成就主要有( )。 ①《诗经》②《楚辞》③诸子百家的著作 ④乐府诗; 33.春秋战国时期史学领域的成就主要有( ) )。 ①《春秋》及其三传 ②《国语》③《华阳国志》④《战国策》 34.春秋战国时期科技领域的成就主要有( )。 ①《甘石星经》②《黄帝内经》③地动仪 ④以青铜器和铁制农具为代表的冶炼工艺技术 35.秦汉时期科技领域的成果主要有( )。 ①造纸术②《氾胜之书》③《伤寒杂病论》④《黄帝内经》 36.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领域的成就主要有( )。 ①曹操父子、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②陶渊明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 ③乐府诗 ④刘勰《文心雕龙》为代表的文学评论。 37.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领域的成果主要有( )。 ①刘徽的《九章算术注》②祖冲之计算出的圆周率和编制的《大明历》 ③造纸术 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8.隋唐时期科技领域的重要成就主要有( )。 ①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②刘焯的《皇极历》 ③孙思邈的《千金方》和《千金翼方》④僧一行等制作的黄道游仪和实测子午线 39.理学家以( )为核心,融会儒、释、道三家思想,建立了一个“三教合一”的理学思想体系。 ①道家思想 ②佛教思想 ③儒家思想 ④法家思想 40.宋元时期史学领域的代表作有( )等。 ①《资治通鉴》②《通鉴纪事本末》③《通典》 ④《文献通考》 三、名词解释(从下列参考题中选作8题) 1.“广义文化”: 它是指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涵十分广泛,其层次结构则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分说,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说,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四层说,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六大子系统说等。 2.“狭义文化”:则派出人类社会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即意识形态和观念形态的文化,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理论思维水平、思维模式、精神风貌、心理状态、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等。 :3.中国文化 4.中国传统文化 5.宗法制度 6.分封制 7. 宗庙祭祀制 8.“家国同构” 9. 君主专制制度 10.先秦子学 11.玄学 12.隋唐佛学 13.宋明理学14.明清实学 15.乾嘉朴学 16.五行说 17.天道观 18.人道观 19.古今观 20.名实观 21.“天人合一”22. 知行合一 四、简答题(从下列参考题中选作4题) 1.什么是中国文化? 2.简述传统文化的人本主义精神。 3.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4.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5.列举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6.简述《周易》的辩证法 7.简述老子的哲学思想 8.简述孔子的哲学思想 9.简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与伦理学说。 10.简述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 11.什么是宋明理学? 五、论述题(从下列参考题中选作2题) 1.试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主要标志。 2.试述秦汉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成型期的主要标志。 3.试述宋元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继续发展的主要标志。 4.什么是“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 5.试述孟子的哲学思想 6.试述王充的哲学思想 7.试述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8.根据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谈谈对实际工作的借鉴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