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巾帼不让须眉!年度女性人物TOP5,作文素材!

巾帼不让须眉!年度女性人物TOP5,作文素材!

性别问题与女权主义是如今中国乃至全球都在不断聚焦的一个核心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结果是将越来越多的女性榜样推介到了人们的眼前,正如界面文化的文章所述:“在重重困境面前,女性在2020年亦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

”从年初的李兰娟院士到年末的张桂梅校长;从疫情期间的“看见女性劳动者”和“姐妹战疫安心行动”到后来有着强烈女性视角的选秀、独白剧、脱口秀、访谈、真人秀等文娱产品全面开花。

可以说,女性在公共空间的声量增加,令女性所拥有的巨大力量得以更加直观地展露出来。

正逢辞旧迎新之际,小一就带领大家一起盘点一下过去一年中那些不让须眉的“巾帼”及其事迹~年度女性盘点李子柒:直面被抄袭-背后的底蕴无可复制2020年7月,越南美食博主“山间厨房”抄袭李子柒视频一事引发关注。

有网友指出,“山间厨房”发布的视频从构图到叙事,甚至人物造型,全盘照抄李子柒。

更有网友直言“山间厨房”是东施效颦,抄了个皮毛,学不来神韵。

神韵或仙或俗不是重点,关键在于,这些视频讲的究竟是谁的故事和什么故事。

任何人都可以拍田园生活,一老一少搭档出镜也不是某个人的特权,但如果一味复刻,就把李子柒视频中最宝贵的“神”弄丢了。

李子柒的视频内容,取材皆为中国的田园风光、民间美食等,主题和内容都不经意间流淌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甚至可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华文化魅力的缩影!即使有滤镜增色,人们依然能从中看到我们祖辈生活的样子,看到她对近于自足的质朴生活的认同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举个例子,光是蜀绣这一传统工艺,就可以让“抄袭者”望而却步。

中国传统工艺靠“抄袭”是无法学到的,更别说其中蕴含的文化精髓了。

李子柒视频背后的底蕴,是学不来的。

越南和中国在历史上多有交集,文化有共通之处,但不可能完全相同。

如果某些博主只是一味地抄袭视频内容,走红便只是一时。

若想让人喜欢,还是要拍出一些符合自己特点的原创视频内容。

其实各个国家何尝没有自己的文化魅力,想拍美食,越南的火车头河粉不就很好吗?3.0解读:常规角度:“形”可以借鉴,“神”却不可复制。

李子柒的视频内容虽被模仿,但其背后有着不能被轻易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

不管别人模仿得多像,只能形似而不能神似。

核心角度:坚持民族特色方能打动人心。

越南的博主学李子柒采花摘菜做饭,根本没有学到点子上,甚至可以说与原视频的核心背道而驰。

我们更希望看到世界各地的人能够用镜头讲好各自的故事,毕竟有特色才能打动人心。

创新角度: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弥足珍贵。

李子柒视频中涉及的内容都是中国特有的,视频中传达的勤劳质朴、热爱自然、珍视亲情等价值理念与精神情感能够超越民族与国界,获得文化认同。

同样的,越南也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善加利用也会大放光彩,若一味抄袭必不会长久。

(对接高考:2019年高考北京卷①“文明的韧性”)樊锦诗:用数字技术守护千年瑰宝1998年,樊锦诗担任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

一个极为迫切的问题摆在她面前:在自然环境破坏、洞窟本体老化与游客蜂拥而至的三重威胁下,如何让这些存留千年的脆弱艺术瑰宝“活”得更久?一个大胆的构想在樊锦诗心中渐渐清晰起来——为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利用数字技术让莫高窟“容颜永驻”,使文物实现永续利用,永久保存,得到“永生”。

2016年4月,“数字敦煌”上线,30个经典洞窟的高清数字化内容及全景漫游首次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发布。

对于自己的付出与努力,樊锦诗表示,自己只是“接了一次接力棒,做了一个过程”,遗产保护仍需一代代人推动发展。

在敦煌研究院的一面墙上,有这样一段文字:“历史是脆弱的,因为她被写在了纸上,画在了墙上;历史又是坚强的,因为总有一批人愿意守护历史的真实,希望她永不磨灭。

”这正是一代代莫高窟人倾其一生守护敦煌的“莫高精神”最好的诠释和最真实的写照。

正如樊锦诗所说:“我这辈子‘守一不移’,用毕生的精力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保护莫高窟。

”3.0解读:常规角度:时代发展需要匠人与匠心。

樊锦诗用一辈子的光阴和精力守护前人留下的作品,这就是工匠精神。

而将现实敦煌转换为“数字敦煌”,让这些艺术瑰宝“活”得更久,樊锦诗更是独具匠心。

核心角度:科技创新与遗产保护相结合,让千年文化倩影永驻。

用科技手段更好地保护文物,解决了文化传承中“传”的需求。

建立数字档案,让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都能够被很好地保存下来,樊锦诗功不可没。

陈薇:且将芳华炼华章在严谨科学家的另一面,陈薇也曾是一个浪漫的女孩。

她虽说是理科生,但生性活泼,兴趣广泛,文笔生花,曾任校园杂志副主编,还曾怀揣一个作家梦;她舞姿翩跹,活跃于校园的舞会。

谁都不曾料到,陈薇后来会选择科研的道路。

在硕士毕业前夕,陈薇签约了深圳的一家著名生物公司,迎接她的将是高薪白领的舒适生活。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军事医学科学院里面聚集了全国顶尖的科研设备和尖端课题。

出于热爱,她决定申请从军。

“清华人到部队去等于是埋没了自己,入伍就意味着落伍。

”大家都劝她别犯傻,她却“一意孤行”,曾经在清华园翩翩起舞的靓丽女生,开始了纯粹的科研之路。

几年后,陈薇和师弟在一次学术会上碰面,发现师弟的收入竟然是自己的上百倍。

薪酬低,前途未卜,辛酸孤苦,但陈薇内心坚定,做好了“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准备。

她像青山一样宁静淡泊,忍四时之落寞,渡寒暑之艰难。

陈薇孜孜不倦地学习、研究、坚持,用数十载芳华,写就科研路上的精彩华章。

3.0解读:常规角度:耐得寂寞,成就精彩。

没有一朵鲜花不需要泥土的滋养,没有一份荣耀不需要汗水的浇灌。

科研的道路本是寂寞的征程,陈薇淡泊宁静,越过无数孤寂的暗夜,迎来了科技突破的欣喜。

核心角度:坚定选择,琢磨成玉。

前行的路上,总会有善意的劝告和不解的眼神。

陈薇坚定自己的选择,是一份清醒,也是一种执着。

无论多少诱惑,坚定的心不会失落,经过岁月的淬炼,美玉终将光华灼灼。

创新角度:人生无须设限。

能歌善舞、有着作家梦的陈薇,因为偶然的机缘,一头扎进科研的殿堂。

出乎意料的选择,也能绽放异样的光彩。

人生不设限,无论选择哪条道路,只要有一颗坚定的心,前行的路上都能收获旖旎的风光。

露易丝·格丽克:用淡泊抒写诗意生活露易丝·格丽克从来不爱站在聚光灯下,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后,面对从早上7点开始就一直响个不停的手机,面对家门外纷纷赶来的记者,她感到非常不适,形容这种猛攻是“噩梦般的”。

因此瑞典学院也不确定她是否愿意在线领取奖项,发表演说。

在诺贝尔奖团队的再三请求下,格丽克才答应在两三分钟里简短回答几个问题。

将诗歌视为纯粹之物的露易丝·格丽克,也一直有意抹去诗歌作品以外自己的痕迹,抹去她对读者的影响。

她的诗集都是只有诗作,没有前言、后记,她只在1995年出版诗集时写过一页简短的“作者说明”。

浙江大学教授蔡天新回忆,他因露易丝·格丽克获得了普利策诗歌奖而注意到了她。

1998年他想把格丽克的诗歌收录在他当时正在编写的《现代诗100首》中,于是联系了格丽克希望得到授权,她回复得非常快,而且没有收一分钱版权费。

在当代美国文坛在创作上愈发介入政治之时,露易丝·格丽克却回归静默,从沉默与书写中找寻“顿悟的时刻”,也正是这份纯粹成就了格丽克的诗歌。

3.0解读:常规角度:低调是一种智慧。

露易丝·格丽克从不爱站在聚光灯下,也不愿在记者面前喋喋不休、大出风头,甚至把她获得的荣誉形容为“噩梦”。

低调,让她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对接高考:2015年高考江苏卷“智慧”)核心角度:淡泊名利,诗意栖居世间。

露易丝·格丽克淡泊名利,她出版的诗集一般都没有前言、后记;别人出书收录她的诗歌,版权费她一分不取。

露易丝·格丽克保有她的纯粹,只以诗作面对读者,诗意栖居世间。

在繁华纷争中做一个纯粹的人,不被牵绊,不被诱惑。

张桂梅:把“教育改变女孩人生”坚守到底2020年6月29日,云南省委宣传部在昆明举行“云岭楷模”专场发布会,授予张桂梅“云岭楷模”称号,激励全省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向她学习。

张桂梅祖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74年跟随姐姐从东北来到云南支边,后随丈夫同在大理市喜洲镇第一中学任教。

丈夫因癌症去世后,她放弃了大理优越的工作环境,申请调到深度贫困山区华坪县任教。

了解到当地女生失学情况严重,张桂梅萌生了一个想法:筹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

在女高建校10年中,她先后失去了三位亲人,但每一次,她都没能回去看一眼。

即便如此,在募捐中,她还是会遭到一些不解,被人放狗出来追咬,被以为是骗子,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吐口水……克服重重困难,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终于在2008年9月开学。

2020年,华坪女高有159名学生参加高考,其中150人达到本科线,本科上线率94.3%。

建校至今,已经有16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考上大学。

但张桂梅的身体每况愈下,患上了肺气肿、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10余种疾病。

有人说,张桂梅除了一副瘦弱的身躯是自己的以外,什么都没有。

她没有孩子、没有亲人、没有家。

她却笑着说:“不,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有一颗火热的心,这颗心里面有党、有国家、有人民、有学校、有千千万万的孩子,我什么都有!”速用示范:榜样会发光,平凡造就伟大。

从青春到白发,张桂梅用“蜡炬成灰泪始干”般的执念,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党,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贫困山区人民。

她创办了全国第一家面向贫困山区家庭的免费女子高中,让贫困山区的女孩子有学上,让她们不失去梦想,拥有改变命运的可能。

她一身病痛却仍然坚定追逐梦想,坚守自己的初心使命。

她如一盏明灯,点亮了孩子们的求学梦、腾飞梦,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她是扎根基层,在平凡岗位上造就伟大的“明星”,是值得我们追捧的偶像。

/她说/◎ 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 我这辈子的价值,就是救了一代人。

她们后面的路走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够了。

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 人家说刷题对孩子不好,但我们只有这个办法。

只有拼了,我们的学生才可以考上武大、浙大、川大、厦大。

◎ 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群众对我的支持。

知识改变命运!河南天星教育一家致力于教育图书出版及提供教育信息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地处中原腹地,情系亿万学子,1998年成立至今始终在“为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不懈努力”。

公司目前业务范围涵盖教辅书出版、课外书出版、数字出版等领域,产品覆盖小初高K12学段,图书品类包含讲解、练习、中考备考、高考备考、课外阅读等类别,《金考卷》《试题调研》《教材帮》《一遍过》《疯狂阅读》读者遍布全国,得到了市场和用户的广泛好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