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监测 第二章

环境监测 第二章

第一节 概述
一、质量保证的意义
环境监测工作的成果就是监测数据,而错误的数 据比没有数据造成的危害更可怕,为保证数据的 准确度和精确度,必须在监测的各个环节开展质 量保证工作。 ( 1 )意义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环境监测中十分重要的技术 工作和管理工作。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一种 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方法,也是科学管理实 验室和监测系统的有效措施,它可以保证数据质 量,使环境监测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 2.精确度
精确性是使用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的条件 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测定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它反映了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的随机误差的 大小。测试结果的随机误差越小,测试的精密度 就越高。 精密度通常用极差、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 差、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表示。为满足某些 特殊的需要,还引用了三个精密度的专用术语: (1)平行性 (2)重复性 (3)再现性
6.检测限
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可靠的程度内可以从样 品中监测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称为检测 限。所谓监测是指定性的检测,即断定样品中确 定存在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测物质。 7.测定限 测定限分上限和下限。分别是指在测定误差 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够准确 的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小、最大浓度或量。 最佳测定范围又叫有效测定范围,系指在限 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特定方法的测 定下限到上限的浓度范围。显然最佳测定范围小 于方法适用范围。
• 内容
采样、样品预处理、储存、运输、实验室供应、 仪器设备、器皿的选择和校准,试剂、溶剂和基 准物质的选用,统一测量方法,质量控制 程序, 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各类人员的要求和技术培训, 实验室的清洁和安全,以及编写有关的文件,指 南和手册等。
2.质量控制
•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 一个部分,它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 外部质量控制两个部分。内外部质量控制 的不同。(了解)
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 1.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是指对整个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 或质量控制。一项完整监测步骤分为:现场调查 收集材料,制定方案,布点,采样,样品保存和 运输,样品的预处理,分析监测,数据处理,综 合评价。质量保证的目的就在于确保分析数据达 到预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质量保证的具体措施:①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监 测指标及数据的质量要求;②规定相应的分析监 测系统。
• 四、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现状
发达国家较早的开展了质量保证,并积极的推 行质量保证制度。我国在这些方面起步虽然比较 晚,但是是开始于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初期,并 日益受到重视,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逐步健全 各种质量工作制度。
第二节 数据处理的质量保证
• 一、 基本概念 • ⒈真值( X ) • 在某一时刻和某一位置或状态下,某量的效应体现出客观 值或实际值称为真值。 • 2. 误差 • 分析测定结果与被测组分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值,按其成因 和性质分为系统误差、随即误差、和过失误差。误差的两 种表示方法--绝对误差( E a )和相对误差( E r )。 •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于一切的测量中。 • 3. 偏差 • 个别测量值与多次测量均值之偏离叫偏差( d ),它分绝 对偏差、相对偏差、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等。
• 3.灵敏度
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是指该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的待 测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响应量的变化程度,它可以用仪器 的响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与对应的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之比 来描述。 如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时,常用标准曲线的斜率来度量灵敏 度。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表示 A=kc + a A---仪器的响应量 c---待测物质的浓度 a---校准曲线的截距 k--方法的灵敏度,k值大,说明方法灵敏度越高 一个方法的灵敏度可因实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在一定 的实验条件下,灵敏度具有相对稳定性。
• 二、 可疑数据的取舍
• 1. Q 检验法 • 2. T 检验法
三、测量结果的统计检验和结果表述 • 1.均数置信区间和“t”值 • 2.测量结果的统计检验(t检验法) • 3.监测结果表述
四、直线回归和相关
第三节、实验室质量控制
• 目的:把监测分析的误差控制在允许的限度内, 使分析数据合理、可靠,在给定的置信度内达到 所要求的质量。 • 一、名词解释 1.准确度 是用来分析结果(单次或多次)与假定的或公 认的真值之间符合程度进行评价的一种指标,综 合反映分析方法和测量系统中的系统误差和随机 误差。准确度的好坏决定了分析结果是否可靠, 常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示。 准确度的评价方法有两种,见课本26页。
4.极差
极差为一组测量值内最大值减去最小值之差, 以R表示: R=X max-X min
5.总体和个体
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其中的某个元素 称为个体
6.样本和个体 总体中的一部分称为样本,样本中含有个 体的数量称为此样本的容量,记作n
• 7.平均数 平均数代表一组测量值的平均水平。当对样本 进行测量时,大多数测量值都靠近平均数。最常 用的平均数(简称均数)是算数品均数,定义为: 样本平均数=∑xi/n 总体平均数= ∑xi/n (n →∞) • 8. 有效数字 • 分析工作中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修约原则是 “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皆零 视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则进一
三、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
• 质量保证体系是对环境监测全过程进行全 面质量管理的一个大系统,功能就是使监 测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步骤都能充分体现并 满足“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准确性、 精确性”的要求,从而保证监测数据的可 靠性。 结构体系的构成见课本图2-2所示。
• 质量保证体系主要由六个关键系统构成: 布点系统、采样系统、运输系统、分析测 试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综合评价系统。 这六个系统基本涵盖了环境监测的整个工 作流程。 • 质量控制体系及控制要点见课本表2-1(理 解) • 质量监测是环境监测管理的核心,是对监 测工作全过程进行科学管理和监督的有力 保证。
• 4.校准曲线
是用于描述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与相应 的测量。包括“工作曲线”和 “标准曲线”。
5.空白试验
• 全程序空白试验值又叫空白测定。是指 用蒸馏水代替试样的测定。其所加试剂和 操作步骤与试样测定完全相同,并同时进 行。 • 空白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分析中的其 他因素,如试剂中杂质、环境及操作进程 的沾污等对试样测定的综合影响,以便在 分析中加以扣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