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国家司法考试《民法》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国家司法考试《民法》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国家司法考试《民法》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每题1分。

1.甲以自己的名义,用家庭共有财产捐资设立以资助治疗麻风病为目的的基金会法人,由乙任理事长。

后因对该病的防治工作卓有成效使其几乎绝迹,为实现基金会的公益性,现欲改变宗旨和目的。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作出决定即可,因甲是创始人和出资人B.乙作出决定即可,因乙是法定代表人C.应由甲的家庭成员共同决定,因甲是用家庭共有财产捐资的D.应由基金会法人按照程序申请,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答案】D【考点】法人的分类;财团法人;基金会法人【解析】ABC三项,从学理上看,基金会法人属于传统民法中的财团法人。

财团法人属于他律法人,没有自己的意思机关,所从事民事活动范围以捐赠人的意思为限。

财团法人一经设立就拥有独立的民事主体地位,设立人或出资人的出资属于捐赠或遗赠,因此捐赠人或遗赠人没有社员权,独立于财团法人,无权根据自己的意思改变法人的宗旨和目的。

D项,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第9、10条的规定,基金会章程是基金会登记的必备事项,而基金会章程必须明确基金会的公益性质,应当载明设立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

根据第15条的规定,基金会的登记事项需要变更的,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基金会修改章程,应当征得其业务主管单位的同意,并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

本题中,甲欲改变基金会的宗旨和目的,即要修改基金会章程,应征得其业务主管单位的同意,即应经过批准。

2.甲以23万元的价格将一辆机动车卖给乙。

该车因里程表故障显示行驶里程为4万公里,但实际行驶了8万公里,市值为16万元。

甲明知有误,却未向乙说明,乙误以为真。

乙的下列哪一请求是错误的?()A.以甲欺诈为由请求法院变更合同,在此情况下法院不得判令撤销合同B.请求甲减少价款至16万元C.以重大误解为由,致函甲请求撤销合同,合同自该函到达甲时即被撤销D.请求甲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答案】C【考点】欺诈和重大误解的认定;可撤销行为的效力;合同撤销权的行使;违约责任的承担【解析】本题中,甲在明知机动车里程表错误显示的情况下,以高于市价7万元的价格将其出售给不知情的乙。

《民通意见》第6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故本题中甲的行为构成欺诈。

A项,根据《合同法》第54条第2、3款的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本题中乙可以甲欺诈为由请求法院变更合同,在此情况下法院不得判令撤销合同。

B项,如果乙不撤销合同,此时合同为有效合同,乙可以行使减价请求权。

《合同法》第111条规定,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对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受损害方根据标的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等违约责任。

C项,《民通意见》第71条规定,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

本题中,乙对标的物的质量有错误认识,故构成重大误解。

根据《民法通则》第59条的规定,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重大误解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而非可以直接致函对方请求撤销合同。

D项,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订立合同过程中,一方因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尽的义务而致另一方信赖利益的损失,依法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本题中,甲故意隐瞒与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而给对方造成了损失,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3.张某和李某设立的甲公司伪造房产证,以优惠价格与乙企业(国有)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以骗取钱财。

乙企业交付房款后,因甲公司不能交房而始知被骗。

关于乙企业可以采取的民事救济措施,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以甲公司实施欺诈损害国家利益为由主张合同无效B.只能请求撤销合同C.通过乙企业的主管部门主张合同无效D.可以请求撤销合同,也可以不请求撤销合同而要求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答案】D【考点】欺诈的认定及效力;可撤销行为的效力;国家利益的认定【解析】本题中,张某和李某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与乙企业(国有)订立房屋买卖合同,《民通意见》第6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故本题中甲公司的行为构成欺诈。

A项,根据《合同法》第52条的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该合同为无效合同。

乙企业虽然是国有企业,但不能因其为国有企业就定性其行为所涉利益属于国家利益。

此时的国家利益是指国家的政治利益和军事利益。

故乙不能以甲公司实施欺诈损害国家利益为由主张合同无效。

BD两项,《合同法》第54条第2、3款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本题中,乙企业有请求撤销或者变更合同的权利。

如果选择撤销,则合同自始无效;如果不选择撤销,则合同自始有效,义务人不履行合同,对方可以主张违约责任。

由此可知乙企业可以主张撤销合同也可以主张不撤销合同。

C项,本题中,甲企业与乙企业间的房屋买卖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而非无效合同,只能由有撤销权的人主张撤销合同,且乙企业的主管部门并非合同当事人故不能主张权利。

4.甲公司与15周岁的网络奇才陈某签订委托合同,授权陈某为甲公司购买价值不超过50万元的软件。

陈某的父母知道后,明确表示反对。

关于委托合同和代理权授予的效力,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A.均无效,因陈某的父母拒绝追认B.均有效,因委托合同仅需简单智力投入,不会损害陈某的利益,其父母是否追认并不重要C.是否有效,需确认陈某的真实意思,其父母拒绝追认,甲公司可向法院起诉请求确认委托合同的效力D.委托合同因陈某的父母不追认而无效,但代理权授予是单方法律行为,无需追认即有效【答案】D【考点】委托合同;授予代理权的行为;限制行为能力人行为的效力【解析】《合同法》第47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陈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标的价值为50万元的合同明显与其年龄不相适应,而作为其法定代理人的陈某的父母知道后,明确表示反对,故该委托合同因陈某的父母不追认而无效。

授予代理权的行为为单方行为,仅凭被代理人授权的意思表示即可发生效力,无需追认。

5.甲与乙签订《协议》,由乙以自己名义代甲购房,甲全权使用房屋并获取收益。

乙与开发商和银行分别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和贷款合同。

甲把首付款和月供款给乙,乙再给开发商和银行,房屋登记在乙名下。

后甲要求乙过户,乙主张是自己借款购房。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有权提出更正登记B.房屋登记在乙名下,甲不得请求乙过户C.《协议》名为代购房关系,实为借款购房关系D.如乙将房屋过户给不知《协议》的丙,丙支付合理房款则构成善意取得【答案】A【考点】更正登记;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构成;无权处分的认定【解析】该题中所列情形实际为一种法律规避行为。

法律规避行为并非当然使法律行为无效。

对法律行为效力的判决,具体要看是否存在法律行为无效的事由。

本题中,尚不存在这种事由,故认定此种法律规避行为为有效。

A项,《物权法》第19条第1款规定,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的,可以申请更正登记。

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对于借名买房的情形,多认可实际购房人有权请求登记的名义人确认其所有权,并转移登记,若依此,则甲有权提出更正登记。

BC两项,通过甲乙之间的合同约定可知,实际上是甲享有房屋的所有权。

所以不属于借款购房关系;而且即使登记在乙名下,甲也可以根据协议请求乙过户。

D项,存在争议。

因为甲乙协议的存在,乙无权将房屋未经甲的同意就过户给他人,否则就属于无权处分,但鉴于房屋登记在乙名下,丙有理由相信该房屋实际归乙所有,故乙如果将房屋过户给不知《协议》的丙,丙支付合理房款,则符合了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丙可以因此而取得房屋所有权。

按照司法部的观点,D项不选的理由,应该是乙为有权处分,不适用善意取得。

注意:本题可以提出异议。

本题设计上存在问题。

D选项与A选项都可以解释为正确。

每年题目中,都会存在这种不准确的题目。

碰到这种题目,只能靠运气。

不过,这种题目出现的频率较低,不要因此而放过对题目中所设知识点的学习。

6.甲将一套房屋转让给乙,乙再转让给丙,相继办理了房屋过户登记。

丙翻建房屋时在地下挖出一瓷瓶,经查为甲的祖父埋藏,甲是其祖父唯一继承人。

丙将该瓷瓶以市价卖给不知情的丁,双方钱物交割完毕。

现甲、乙均向丙和丁主张权利。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有权向丙请求损害赔偿B.乙有权向丙请求损害赔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