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1、什么是隧道围岩?围岩压力?围岩的分级如何?隧道围岩是隧道开挖后,在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对隧道稳定性产生影响的那部分岩体。
围岩压力是围岩变形或松动而作用在支护上的压力,它是隧道衬砌结构上的主要荷载,其大小与分布因隧道所处的地质条件,断面形状和尺寸,施工方法等因素不同而异。
围岩分级由差到好分为Ⅳ~Ⅰ级,根据其主要工程地质特征,结构特征和完整状态,围岩开挖后的稳定状态来分级2.新奥法隧道施工的基本原则,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少扰动,早锚喷,勤量测,紧封闭。
基本原理:①围岩岩体是隧道承载的主要部分。
②用最小的支护阻力设计支护结构。
③控制围岩的初始变形。
④适应围岩的特性,采用薄层柔性的支护结构。
⑤采用量测来检验并修改设计及施工。
3、隧道的定义及类型。
定义: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m2的洞室。
类型:按地质条件分为:土质隧道和石质隧道;按埋置深度分为:浅埋隧道和深埋隧道;按所在位置分为:山岭隧道、水底隧道、城市隧道;按用途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
4、隧道衬砌的类型及适用条件答:一、整体式混凝土衬砌:1.直墙式衬砌(适用于地质条件比较好,以垂直压力为主,而水平围岩压力较小的情况)2.曲墙式衬砌(适用于地质较差,有较大水平围岩压力的情况.)二、装配式衬砌(适用于盾构法施工的城市地下铁道和水底隧道.)三、锚喷式衬砌(适用于在围岩较好的军事工程,各类用途的使用期较短及重要性较低的隧道.)四、复合式衬砌(适用于高速铁路山岭隧道或围岩稳定性差、地下水发育地段.)5、隧道洞口原则,确定洞口的因素。
答:原则:1.洞口不宜设置在隘口、沟谷的中心或沟底低洼处;2.洞口应避开不良地质地段;3.当隧道线路通过岩壁陡立基岩裸露处时,最好不刷动或少刷动原声地表,以保持山体的天然平衡;4.减少洞口路堑段长度,延长隧道提前进洞;5.洞口线路宜与等高线正交;6.线路位于有可能被水淹没的河滩或水库回水影响范围内时,隧道洞口标高应高出洪水位加波浪高度,以防洪水灌入隧道;7.为了确保洞口的稳定安全,边坡及仰坡均不宜开挖过高;.隧道洞口原则,确定洞口的因素。
8.当洞口附近遇有水沟或水渠横跨线路时,可设置拉槽开沟的桥梁或涵洞,以排泄水流;9.当洞口地势开阔,有利于施工场地布置时,可利用弃渣有计划有目的地改造洞口场地,以便布置运输便道、材料堆放场、生产设施用地及生产生活用房等。
因素: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人文景观等综合因素。
6、喷射混凝土的作用及喷射混凝土的特点作用:1.支撑围岩 2.“卸载”作用 3.填平补强围岩 4.覆盖围岩表面 5.阻止围岩松动 6.分配外力喷射混凝土特点:1.强度增长快、黏结力强、密度大、抗渗性好2.与普通模筑混凝土相比,它的施工将输送、浇筑、捣固合而为一,不需模板,施工快速、简捷3.能及早发挥承载作用4.实验表明与模筑混凝土相比,其密实性和稳定性较差。
7、全断面开挖的优点是什么?分布开挖法的三种方案。
1).工序少,相互干扰少,便于组织施工和管理;工作空间大,便于大型机械化施工;施工进度高,目前,我国公路隧道一般都能保持月进成洞平均150m左右,高者已接近300m/月:施工环境较好。
2).台阶分部开挖法、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
8、隧道工程勘察的基本内容;地质调查后应提供的主要资料?基本内容:①隧道工程调查/勘察——调查隧道穿越地段的地质、地貌、环境生态等自然条件,它们与隧道工程有着密切的关系;②隧道线路设计——通过多种方案的比选,确定隧道的平面、纵断面线形;③隧道洞口位置选择。
地质调查后应提供的主要资料:①概述:调查的场所、范围、内容、方法。
并说明调查时间和参与人员;②地形地质说明;③设计及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对进一步调查的建议;④相关图纸:线路地形图、洞口附件地形图、地质平面图、地址纵断面图、洞口附件地质纵断面图。
9、隧道结构的受力特点?隧道结构体系的概念?受力特点:1、隧道工程是在自然状态下的岩土地质中开挖的,隧道周边围岩的地质环境对隧道支护结构的计算起着决定性作用。
2、隧道支护结构周围的围岩不仅对支护结构产生荷载,同时它本身又是一种承载体,隧道开挖后的围岩压力是由围岩本身和支护结构共同来承载的。
3、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荷载受到施工方法和施工时间的影响4、与地面结构不同,隧道工程支护结构安全与否,既要考虑到支护结构能否承载,又要考虑围岩是否失稳。
隧道结构体系概念:是埋置于地层中的结构物,它的受力变形于围岩密切相关,支护结构于围岩作为一个统一的受力体相互约束,共同作用。
10、越岭隧道选择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社会条件:政治、经济、国防、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条件: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形、地貌等;主导因素一: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因为它往往控制着线路方案的取舍和隧道位置的选择;主导因素二:地形条件也是选定隧道位置的重要条件之一。
11、为什么公路隧道要设置不同的照明亮度段?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a:在洞口前,从注视点到适应点之间的一段道路,在照明上称为接近段。
b:指进入隧道洞口的第一段,如设置了遮阳棚等光过渡建筑,则其入口为该段的开始点。
使司机的视力开始适应隧道内的照明光线,c:过渡段,介于入口段和中间段之间的区段。
其任务是解决从入口段的高亮度到中间段的低亮度之间的的剧烈变化(可差数十倍)给司机造成的不适应现象,使之能有充分的适应时间。
d:中间段也称基本短,此时司机已适应洞内光线。
中间段的基本任务就是保证行车照明;e:出口段,单向交通隧道中,应设置出口段照明,以便缓和白洞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
双向交通隧道中,无出口段照明。
选择题1.隧道施工是指修建( A )A.隧道及地下洞室的施工方法、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的总称;B.地下洞室及巷道;C.躲避洞;D.地下交通工程2.在IV~VI尖围岩条件下,全断面开挖法适用于( C )A、3车道隧道B、2车道隧道C、2车道隧道的停车带D、跨度大于20m的隧道3.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为( D )A、初期支护完成1个月后B、初期支护完成1.5个月后C、初期支护完成后D、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4、汽车专用公路隧道对防排水工程的质量要求为( D )A、拱部边墙不滴水B、路面不冒水、不积水C、设备箱洞处不渗水D、隧道拱部、墙部、路面、设备洞、车行横通道、人行横通道等均不渗水5、新奥法是( A )A、一种施工方法B、施工原则C、矿山法D、全断面施工法6、选择施工方法应根据( C )A、隧道长度B、工期要求C、地质条件D、安全生产7、当洞口可能出现偏压时,应采取措施( C )A、地表锚杆B、喷射混凝土C、平衡压重填土D、深基桩8、用于施工的辅助坑道,在竣工后应该:( C )A.保留,用于通风、采光 B.保留,用于通风C.除了通风需要外,应予封闭 D.封闭9、“被动荷载”的“被动”是指:( D )A.衬砌受到围岩压迫 B.围岩松动形成的压力C.围岩变形形成的压力 D.衬砌压迫围岩10、对于浅埋隧道,围岩自然拱:( D )A.能形成B.支护及时则能形成C.让围岩充分变形则能形成 D.不能形成11、隧道与地面结构最主要的差别是:( D )A. 建筑材料不同B.施工方法不同C. 结构形式不同D.结构受围岩约束12.大、小避车洞在设置时,应:( A )A.分别考虑间距,有大避车洞的地点,不再设小避车洞;B.统一考虑间距,有小避车洞的地点,不再设大避车洞;C.统一考虑间距,有大避车洞的地点,不再设小避车洞;D.分别考虑间距,二者无关。
13.超前小导管注浆:( D )A.属于喷锚支护B. 属于预支护C.属于预加固D.既是预支护,又是预加固14.复合式衬砌用于:( B )A. 掘进机法B.新奥法C.传统矿山法D.都可以15.我国现行公路(铁路)隧道围岩分类的依据( D )A.岩石物理性质指标B.岩石强度C.坑道支撑实测统计地压值D.结构特征和完整状态为表征的围岩稳定性16.隧道工程的主体建筑物为( B )A.洞内行车道路面B.洞身衬砌和洞门C.防排水构造物D.通风、照明设施17.洞口地质一般不稳定,选定洞门位置(确定隧道长度)的原则( C )A.早进早出B.晚进晚出C.早进晚出D.晚进早出18.隧道施工场地布置通常以( C )A.弃碴场为中心B.大堆材料堆放场为中心C.洞口为中心D.机械设备维修与存放处为中心19.新奥法运用锚喷作为初期支护的理论依据( C )A.支护是承受地应力的主要结构B.承受围岩扰动后的松动压力C.充分发挥与加强围岩的自承效能D.操作简便施工快捷20.隧道施工中采用辅助坑道的最主要目的是( C )A.提高通风效果B.便于组织出碴、运输C.增辟工作面,长隧短挖,缩短工期D.利于排水1、洞口开挖土石方进洞前应尽早完成(D )。
A、仰坡开挖;B、边坡开挖;C、洞门墙砌筑;D、洞口排水系统。
2、锚杆安装作业应在(B)及时进行。
A、初喷混凝土前;B、初喷混凝土后;C、架设钢架之前;D、架设钢架之后。
3、喷射混凝土、砂浆所用水泥标号不得低于(B )号。
A、325;B、425;C、525;D、特种水泥。
4、明洞主要分为(A)和棚式。
A. 拱式B. 端墙式C. 环框式D. 遮光式5、隧道洞口受塌方、落石、泥石流等危害时,通常应设置(D)。
A. 仰坡B. 挡土墙C. 拦水带D. 明洞6、采用喷锚技术、监控量测等并与岩石力学理论构成一个体系而形成的隧道施工方法称为(A)A. 新奥法B. 矿山法C. 明控法D. 盖控法7、隧道内反坡排水时,必须采取(A)。
A. 机械抽水B. 井点降水C. 深井降水D. 顺坡排水8、修建在岩层中的隧道称为(B)。
A. 软土隧道B. 岩石隧道C. 城市地下隧道D. 水底隧道9、山岭隧道施工通常采用(A)。
A. 钻爆法B. 地下连续墙法C. 盖控法D. 盾构法10、软土隧道通常修建在(D)地下。
A. 水底和城市B. 山岭和城市C. 水底和山岭D. 水底和危岩11、隧道宜长不宜短,应“早进洞,晚出洞”这是(C)A有利于洞门的修筑B有利于隧道通风C尽量避免大挖大刷边坡D有利于隧道排水12、浅埋段和洞口加强段的开挖施工严谨采用(A)开挖A全断面B单侧壁导坑C多台阶D留核心土13、当隧道塌方很大,坍塌体完全堵死洞身时应采取( B )A先挖后护B先护后挖C边挖边护D只护不挖14、公路隧道支护结构由内至外的布置顺序为(D )A二次衬砌围岩初期支护B二次衬砌防水层围岩喷射砼C初期支护防水层二次衬砌围岩D二次衬砌防水层初期支护围岩15、公路隧道净空是指(D )A公路建筑限界以内的空间B围岩开挖轮廓线包围的空间C衬砌截面中点线以内的空间D衬砌内轮廓线包围的空间16、关于喷射混凝土的说法,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C )A喷射混凝土应采用湿喷工艺B分层喷射时,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C喷射混凝土应等到围岩稳定后进行D混凝土终凝到下一循环爆破作业时间隔不得小于3h17、隧道围岩为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块状或厚层状结构,其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为550~451MPa,该围岩属于(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