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心律失常ppt课件

常见心律失常ppt课件


心律失常分类
窦性心动过速
窦房结性 窦性心动过缓
冲动形 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不齐
成异常
窦性停搏
被动性异 逸搏 房性、交界区性、室性

位心律 逸搏心律 房性、交界区性、室性

异位心律
早搏

主动性异 阵发性心动过速

位心律 心房扑动、颤动
生理性
干扰、脱节 心室扑动、颤动
冲动传 病理性 窦房阻滞、房内阻滞、房室阻滞、室内阻滞
2
QRS波群命名及不同形态:
QRS波群中第1个向 下的波称为Q波(q波), 第1个向上的波称为R波(r 波),R波之后向下的波 称为S波(s波)。S波以 后再向上的波为R’(r’)波, R’波后再向下的波为S’ (s’)波。仅有向下的波 称为QS波。
3
心电图描记
标准导联: 导联Ⅰ:左上肢接正极(黄色), 右上肢接负极(红色); 导联Ⅱ:左下肢接正极(绿色), 右上肢接负极(红色); 导联Ⅲ:左下肢接正极(绿色), 左上肢接正极(黄色); 单极加压肢体导联: aVR:右上肢(红色)连接正极, 左上肢和左下肢共同连接负极; aVL:左上肢(黄色)连接正极, 右上肢和左下肢共同连接负极; aVF : 左 下 肢 ( 绿 色 ) 连 接 正 极 , 左上肢和右下肢共同连接负极;
导异常
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征
13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要点及识图
Ⅰ 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一、正常窦性心律: 1. 窦性P波规律出现,呈拱形、圆钝、较光滑,
100~150次/分
7
正常心电图特点
(以下数值以走纸25mm/s,标准电压1mV=10mm
为准)
一、P波
时间:<0.11秒
电压:肢体导联<0.25mV(2.5mm),胸导联
<0.2mV(2.0mm)
形态:呈圆拱状,较光滑。Ⅰ、Ⅱ、aVF、 V5、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二、P-R间期:正常成人心率(60~100次/分)
时,P-R间期为0.12~0.20秒。
8
正常心电图特点
三、QRS波群
时间:QRS时间<0.11秒(0.06~0.10秒);Q波时间 <0.04秒。 电压:Q波电压<同导联R波的1/4(aVR导联除外) R波电压: Ⅰ导<1.5mV(15mm) aVR导<0.5mV(5mm) Ⅱ导<2.5mV(25mm) V1导<1.0mV(10mm) aVL导<1.2mV(12mm) V5导<2.5mV(25mm) aVF导<2.0mV(20mm) RV1+SV5<1.2mV(12mm) RV5+SV1<男4.0mV(40mm),女3.5mV(35mm)
准电压、描记速度。 2. 选择P波、QRS波清晰的导联分析心律失常(常用
Ⅱ、V1导)。 3. 找出P波,观察P波形态、节律、规律。 4. 找出QRS波群的规律,注意它的形态。 5. 查明P波与QRS波群之间的相互关系(P-R间期、
比例关系等)。 6. 注意形态异常的测量
心电图常规测量:心率、P波电压和时间、PR间期、 QRS电压和时间、ST段偏移、QT间期、心电轴等。 心率=1500/R-R间隔(小格数)
=30个大格内QRS波群的次数×10 =15个大格内QRS波群的次数×20 若每≤3个大格出现1次QRS,则心率≥100次/分 若每≥5个大格出现1次QRS,则心率≤60次/分 若每≥2个大格而≤3个大格出现1次QRS,则心率在
5
心电图测量
心电图每个小方格长、宽各为1mm,每个大方格(横、 纵各5个小方格)长、宽各为5mm。 心电图横向坐标的距离代表时间,一般走纸速度为 25mm/s,则每1小格代表0.04s,每1大格代表0.2s, 每秒钟走纸5个大格; 心电图纵向坐标的距离代表电压,一般标准电压设置 为1mV(毫伏)=10mm(即10小格),则每1小格电压 是0.1mV。
<1.2mV(12mm)
六 、 Q-T 间 期 : 成 人 正 常 心 率 时 , Q-T 间 期 <0.44 秒
(0.36~0.44秒)
10
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方法
心律失常定义: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频率、传递顺序、速 度等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了异常,均称为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要点 1.浏览心电图全貌,注意导联是否接错,各导联定
各肢导QRS各波电压代数和绝对值应>0.5mV(5mm) 各胸导QRS各波电压代数和绝对值应>0.8mV(8mm)
9
正常心电图特点
三、QRS波群
形联主态波:向Ⅰ下、。Ⅱ、V5、V6导联QRS主波向上,aVR、V1导
V呈1Q至SV波6导。联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小,V1无q波,但可
R/S V1导<1 R/S V3导=1 R/S V5导>1
4
心电图描记
单极胸前导联:负极同时连接左上 肢、右上肢和左下肢,相当于心脏 中心,正极连接胸前不同位置。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在V2与V4连线之中点; V4:左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处; V5:左腋前线上与V4同一水平; V6:左腋中线上与V4同一水平;
•V3R:右胸前与V3相对应处;V7:左腋后线上与V4同一水平; •V4R:右胸前与V4相对应处;V8:左肩胛线上与V4同一水平; •V5R:右胸前与V5相对应处;V9:左脊柱旁线与V4同一水平;
四、ST段:
下移:任何导联均<0.05mV(0.5mm)(Ⅲ导联例外)
上移:肢导<0.1mV(1mm)
胸导V1~V3<0.3mV(3mm)、V4~V6<0.1mV(1mm)
五、T波:一般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电压不低于同 导 联 R 波 的 1/10 , 但 最 高 一 般 <0.8mV(8mm)(V3 导 联
宜宾市二医院 心内科
1
典型心电图各波段命名
P波:心房除极过程电压和时间的变化。 QRS波群:心室除极过程电压和时间的 变化,包括Q波、R波和S波。 T波:心室快速复极过程电压和时间的 变化。 PR间期:P波起点至QRS波群起点,代表 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ST段:心室缓慢复极阶段电压和时间的 变化。为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的一段。 QT间期: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结束 的总时间。 U波:产生机制不明,有多种学说,与 血钾水平有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