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猫说课稿

小学语文猫说课稿

小学语文猫说课稿篇一:郑振铎《猫》说课稿《猫》说课稿刘明新阅读经典,光亮人生。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郑振铎先生的《猫》,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开发、说评价七个方面来说一下自己的设计:一、说教材《猫》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写动物的佳作,阅读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

在《猫》这篇课文中,作者郑振铎先生通过记叙自己家的三次养猫经历,表现了不尽相同的感受和一种细致地人生思考。

另外,通过学习本文,学生们在感悟作者的仁者情怀的同时,可以获得许多写作方面的启示。

二、说学情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心理和生理的孤独往往让他们对小动物情有独钟,所以他们对《猫》这类记叙小动物的文章应该比较容易接受。

另外,经过几年的语文积累,对这类记叙类散文,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素养和欣赏能力,学习起来也不很困难。

三、说模式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认为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应该以“自读”为主,所以决定采用“初读—细读—悟读—对比读”的“四读”模式。

初读正字音,通文意;细读理思路,赏细节;悟读说要旨,谈感悟;对比读品差异,采众长。

四、说设计(一)导入“许多同学家里一定有过养小动物的经历,哪位同学愿意讲一讲自己家的小动物的故事呢?”“刚才xx同学讲述了自己家的小动物的故事,下面咱们来一起看一看郑振铎先生家里的猫的故事。

”通过让学生讲述自己家的养小动物经历,一方面可以唤起与课文相似的情感和记忆,另一方面也符合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语文生活化”理念。

(2—3分钟)(二)初读文章,正音正字(5—8分钟)语文学习的基本任务是读书和写字,第一遍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自行查阅字典、资料,解决生字词问题(个别词语教师点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环节的设计既符合自主学习的理念,也抓住了语文学习的本质。

(三)再读文章,赏析细节(10—12分钟)孙绍振教在其《直谏中学语文教学》《名作细读》等著作中提出:“语文学习既要有宏观的感悟,更要有微观的文本细读。

”(大意如此)本环节的设置以学生细读文本为主,通过细读,读出文章的思路,读出文章的细节之美,并以表格的形式(四)三读课文,读出感悟(5—8分钟)“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通过对文本的细读能从文本中获得一定的感悟,能够欣赏和评价文章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在这一环节我借鉴了余映潮的“主问题”教学法,以“说说自己的感悟”一个问题唤起学生的表达欲,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

在此环节特别注意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五)四读课文,拓展对比在语文教学中,比较是教学的最基本要素。

比较是人在认识上确定事物之间的异同和关系的思维过程。

比较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通过向学生推荐阅读老舍先生的《猫》,让学生在对比中找出各自的精彩之处。

通过对比阅读,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在对比中感悟,在对比中生成。

五、说板书遵循着“层次分明,简洁实用”的原则,我设计板书如下:猫一、初读二、细读→三、悟读四、对比读六、说开发1、秉承“大语文观”的理念,让语文充分结合生活实际,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2、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推荐阅读相关篇目。

让学生在对比中感悟、理解、生成。

七、说评价1、注重评价的层次性。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学优生应该完成所有四个阅读环节,学困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完成前两个或三个阅读环节。

2、注重鼓励创新,尊重学生个性。

“阅读应该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过程,教师不应该过度干预学生的阅读实践。

”(李镇西《给思想以自由的翅膀》)这节课中很好地注重了呵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的聆听,期待您的批评指正。

篇二:四年级《猫》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猫》,下面我就以下五个方面和各位老师交流一下我说课的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猫》是老舍先生笔下的一篇状物散文,文章结构严谨,脉络清晰,语言风趣、亲切。

课文通过对大猫古怪性格和小猫淘气可爱的描写,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从课文描写中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四.说教法学法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围绕“人爱猫,猫亲人”这一感情主线,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由于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加之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课文的能力,因此不必在内容上花过多功夫,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理清文章的脉络,并初步领略作者的表达方法。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猫的性格写具体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的相互信任,和谐相处所创造出的美好境界。

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品味词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将读、说、悟、写四者融为一体,把学生的语文实践落到实处。

五.说教学流程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此环节安排如下:1.激趣导入。

在这个环节里我先用课件展示一个有趣的谜语,谜语的具体内容是“脚穿钉鞋走无声,不吃素菜吃鱼腥,日间无事打瞌睡,半夜三更鼠辈惊。

[打一小动物]”,当同学们猜出是猫的时候,我再用课件展示一组形态各异的猫的图片,并要求同学们看完图片后用一个词语归纳出对这组猫的总体印象。

猫本来就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动物。

这样使猫的形象在同学们头脑里得到再现。

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

此时我便相机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猫》,今天我们随着著名作家老舍爷爷去看一看他笔下的猫有什么特点?当学生热情高涨时,我便进行第二环节的教学。

2.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主要紧扣上个环节中提到的问题“老舍笔下的猫它有些什么特点”进行教学。

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在阅读中自寻答案。

(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经同学们的合作交流后,大致都能感受到文章第1——3自然段主要写了“大猫性格古怪,第4自然段主要写了小猫淘气可爱”这两方面的特点,这也就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板书)学生发言时及时给予肯定,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之后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总分式的构段方式。

(通过以上教学,同学们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之后进行第3个环节的教学。

)3.再读课文,品味词句。

这个环节里我抓重点句子“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也就是课文的总起句进行教学。

那么大猫的性格到底“古怪”在哪些地方?小猫的淘气可爱文中又是怎么描写的?让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用不同的方式再读课文。

并通过反复阅读之后把表现大花猫性格古怪的对立性质的句子及小猫淘气可爱的句子画下来,师生合作交流后不难归纳出:(板书)大猫性格古怪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可亲一声不吭什么都怕勇猛腿脚站不稳,就爱玩大一点,更淘气结合以上归纳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将看似矛盾、对立、极端的事例一一列出,不但不矛盾还使猫的性格鲜明活跃起来的写法和作者用词的精妙,准确,并能将此应用到自己以后的写作中去。

在品读词句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细读句子,从中悟出感受。

例如句子“它高兴时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其中的“蹭”字写出了猫对人的亲热、信赖,又写出了人对猫的喜爱、娇惯。

再如“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踩印几朵小梅花”这句话中踩脏稿纸是令人气恼的事儿,但作者却赋予它美的形象—梅花,可见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文中像这样饱含情感的句子比比皆是,其间都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板书)课文里作者完完全全把猫当作家里不可缺少的一员,当成令人宽容怜爱的孩童,所以都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体会。

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猫,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很普通的动物。

然而,在作者老舍爷爷的笔下无论是性格古怪的大猫,还是淘气调皮的小猫都显得如此惹人喜爱。

这正说明了在我们身边,处处存在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爷爷那样——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而且能创造美。

5.拓展阅读。

利用好课后的“阅读连锁”,学习不同作者的不同表达方法,提倡学生用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次小练笔。

(写作的范围是一种小动物)谢谢大家!篇三:老舍《猫》说课稿《猫》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猫》。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六个程序展开我对本课教学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猫》一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本文主要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特点的描写,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以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为主线,贯穿了猫的古怪性格及满月小猫的可爱形象,栩栩如生。

2、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纬度的有机整合,以此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和能力目标:①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跌倒、变化多端、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③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过程和方法目标:以“自读,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二、说学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根据小学四年级素质教育的要求:着重进行篇的训练,加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理清层次的训练,重视培养观察、分析事物和连段成篇的能力。

依据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课文的能力,我要求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老舍笔下猫的特点。

为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设置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难点为: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一特点。

三、说教法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课采用导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等教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