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青春励志文章激励人心

大学生青春励志文章激励人心

大学生青春励志文章激励人心人的一生很迷惘,在兜兜转转的过程中,可能会得到很多,也可能失去很多,这也许是天意弄人,所以,要珍惜眼前拥有的,别在失去以后才后悔!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大学生青春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励志文章1:亲爱的,我怎么替你努力?“呀!又挂科了。

喂!就知道自己学习,都是住在一个宿舍里的,就不知道帮帮我提成绩!”每次期末之后发成绩我总会遇到这样的嫌弃。

听到这些,真是感觉可笑,又有些无奈。

最近,高考成绩新鲜出炉,教育公平这个话题又成了各省学生开撕的焦点。

“凭什么北京学生五百多分可以上xx大学,我们河南的学生要考接近七百分……”我们宿舍住着五个人,来自天南海北的五个省。

大学生已经度过了两年,关于各省学生的学习这件事我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我来自高考大省山东省,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可也有同班的山东学生考倒数。

隔壁班的北京学生有考第一的,而我们班的北京学生却常常考倒数。

所以,上了大学之后,成绩好坏这件事和你来自哪个省,你的高中怎样都没有关系,全看个人的努力。

我是班里的团支书,我们宿舍另外一个同学是班长。

这两个职务也算是比较忙的两个了,而我每次考试都是第一,他都是倒数。

在大一时班长倒是忙忙碌碌,但到了大二有了几门挂科记录之后,所有的荣誉、奖学金也都与他无缘了,也就不再上心班里的事情。

虽说在大学不能以学习论英雄。

可是,班长对游戏有着无限的痴迷和向往。

白天我们在上课,他在宿舍睡觉,等我们回宿舍要休息了,他又开始打游戏,而且每次游戏声音全部外放。

每次别人对他说:“你小点动静,我要睡觉!”他总会轻蔑地嘲讽一句:“哼!还是不困。

”然后继续。

一开始对这种行为还有所愤恨,但到了现在已经习以为常了。

早上是他的游戏声伴着全宿舍人起床的,我睁开眼时,他已端坐在书桌前开始了一天的“游戏早课”。

他偶尔也有脸皮薄的时候,每当他在打游戏,舍友看他时,他总是会说:“下午去教室学习去,今天把所有作业全搞定。

”到了第二天、第三天,甚至一个星期之后,还是在重复同样的话。

这些安慰别人麻木自己的话,只是自言自语罢了。

每次看到别人拿奖学金、获得荣誉,他的嘴里总会冒出来一句:“看!跟老师走的近就是有好处,又有黑幕!”当然这些话他也说过我,刚开始的时候我火冒三丈,为什么要否定我的努力?但是现在看来,这些话只不过是安慰自己的话罢了。

最近,他突然说要去参加学校里的勤工助学岗位,前一天我在班级qq群里说清楚了所有的注意事项和截止日期,结果快要上报时,他突然冒出来要报名,吓了我一跳,我说:“你怎么不早给我说?”他带一些质问的口气说:“咱俩一个宿舍你都不知道!”顿时我的脑子里出现了N个问号,我为什么要知道你要参加勤工助学?我有责任把每一个人的意愿都问一遍吗?我在班级群里发通知你都看不见的吗……最终,为了面子,为了不吵架,毕竟想报名这个勤工俭学也是好事情。

于是,我把已经做好的班级汇总表等一系列材料丢进垃圾桶重新做。

这两年,我也懂得了大学可以让你交到一群人,但不一定能保证这群人的质量。

大学你永远可以好好努力,争取各种荣誉、奖学金,接触各种优秀的人和好的资源,这一切想不想要全看你自己。

并不能因为别人是你的舍友,他就一定有义务督促你学习。

同样,并不能因为你的舍友整天打游戏打扰你学习,你就要和他吵架。

努力这件事永远是自己的,别人不能代替你也代替不了。

亲爱的,学着自己去努力吧,这是你自己的事情,别去抱怨任何人和事。

自己的事情都不上心,谁还愿意乎你?你若不坚强,谁替你勇敢?我是一只特立独行的学霸,愿你像鹿一样追逐,也像鹿一样优雅。

励志文章2:起点不高,又很迷茫怎么办?一个教授去演讲,听者云集。

演讲完毕,一个学生举手提问:“我就读的大学是一所三流大学,大家都不努力学习,也没有什么对未来的计划,像我这种起点不高又很迷茫的状况应该怎么办呢?”教授的回答很犀利:“在这所三流大学里你出类拔萃吗?如果没有,那恐怕就不是环境的问题。

”我们常说,人生最美好的岁月是二十到三十岁的这段时光,可是这段时光也最容易烦恼。

如果点数这期间各种各样的烦恼,恐怕有一半以上都和上述问题相关。

似乎在各个领域,我们恰巧都处在了一个不高的起点上,被迫开始各种人生竞赛;更糟糕的是,发令枪响起时,我们常常还处于懵懂之中,想努力,却又没有清晰的目标,想使劲,却又往往不知道怎么使劲。

如果向已经成功的人寻找答案,答案大多会是相似的,他们会告诉你:你应该先设立一个清晰的目标,然后开始朝着这个目标狂奔。

我的个人经验是,如果年纪轻轻就能确认明晰的人生目标,并矢志不渝地为之奋斗,那么人生就不存在那么多的曲折和自我折磨了。

换而言之,那些在十几岁、二十岁出头就能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怎么做的人,一般都不存在迷惘,也能年纪轻轻就成为人生赢家。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而言,苦恼就苦恼在起点不高、目标也很模糊。

对我而言,真正有用的建议是:当你觉得迷茫时,不管好坏,先设一个目标,哪怕后期再调整也没关系,先朝着这个目标行动起来。

在后面的努力过程中,你可以不断回顾、修正最初的目标,你会发现自己正慢慢朝着正确的方向行驶,哪怕走的是一条当初根本无法预料的航道。

有人会问了:如果一开始目标就设定错误,那不就白努力了吗?这是一种普遍的心态,也正是因为这种心态,绝大多数人花费了大量时间坐井望天、搜肠刮肚地思考着人生的正确目标而寸步未行。

在我看来,即便目标有所偏颇,也往往是因为起点不高、眼界狭窄、知识和精力有限而导致的,因此,大可以先设定一个目标,只要这个目标是现阶段你觉得值得为之奋斗的,就赶快奋斗,先走起来再说。

这就好比登山,你在层峦叠嶂的山脚下仰头,只能看到离你最近也最矮的山峰,你只有先占领了这个山头,才有可能看到之前被遮蔽的更高的山巅。

有一次我去听新东方的俞敏洪演讲,老俞说:“我最烦现在的年轻人在一点儿基础都还没有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下目标要成为下一个马云,他甚至还不如马云长得好看。

”台下一阵大笑,他又说:“即便是我也很难看清未来甚至五年后的走向,而我之所以能走到这一步,和我愿意每天都取得一点进步是有关系的。

”因此,即便目标有所偏差,只要动起来,也比原地坐着空想有用。

我的一个学妹为了能考上好大学,当初报考了自己并不热爱的小语种专业,由于不知道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所以大一的时候非常苦闷。

四处找人聊天后,她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毕业以后要进大使馆工作。

她其实并不知道大使馆的要求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大使馆,但有了一个自己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她就开始为这个目标学习起来。

没事的时候,她就上大使馆的官网刷一刷对方的招聘空缺和职位要求。

她发现英语很重要,可以使她在竞争中比别人更有优势,如果自己到大使馆应聘,最有可能的就是和翻译相关的职位。

口语一直是她的软肋,她就不断地去攻破口语上一个又一个的障碍,并同时关注使馆的微博、新闻,每天都坚持去看对方发布的新闻、政策,积极报名参加对方组织的各项活动。

为了让自己更有竞争实力,她还在大三的时候参与了一个学期的海外交流活动,更贴近地了解了对方国家的文化风俗和思维习惯,还认识了我国派驻外国大使馆的官员,并在其介绍下,到当地的一个公益组织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等到大四找工作的时候,师妹投递了很多份申请,可当她最终拿到大使馆和一家知名电商的offer(录用通知)时,她选择了拒绝大使馆,去了电商工作。

在过去的几年里,她已经做了很多功课,并且通过努力和交流,认识到其实她的性格并不适合去大使馆做翻译类的工作。

她在工作中属于进攻型选手,而大使馆的职业天花板相对较低,很快便会无法提供她所期望的空间;电商属于风头正劲的大船,可以给她足够的空间,让她结识各种背景的牛人们,还能给她提供乘风破浪的机遇。

回顾她大一时设立的目标,那个目标到现在已经过时作废了,但是她数年来为最初的目标所做的努力却完全没有浪费。

每一点微小的努力和进步,都为她最终做出的选择增加了微小却关键的筹码。

现在的社会中,起点不高又很迷茫是常态,因为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正常人,但有太多人仅仅因为起点不够高、目标不够明确,就一直迷茫下去了。

在太多人眼中,似乎只有一个醍醐灌顶的正确目标,才值得全力以赴地去奋斗,所以大家总在各种媒体网络中搜寻着突围的捷径,似乎真的有什么一招鲜的好办法,可以像直升机那样迅速地带领我们脱离低谷、跃上山巅。

可是,当你起点不高的时候,困住你的并不是迷茫,而是患得患失。

你希望的并不仅仅是一个目标,而是一个能够确保你成功的目标;你所期待的也不仅仅是一条道路,而是一条万无一失、通向成功的康庄大道。

世界上没有这样的目标,也没有这样的道路。

当你觉得迷茫的时候,迅速行动起来才是克服无力感的唯一方式,而只有行动,才有可能突破和超越。

永远不要用此时自己的心态和眼界,去揣度自己未来的心态和眼界。

一旦开始行走,不需要很快,就会轻易地超过其他人,不要惧怕你的目标还不够完美和准确,因为最终能带领你抵达成功的,不是存在于你想法中的目标,而是不断积累的脚步。

励志文章3:也许你只是瞎忙,真正的努力应该是这样的也许你只是瞎忙,真正的努力应该是这样的大学同学跟我吐槽说,明明我已经很努力了,可是结果出来的时候,还是没能考上我梦想中的学校。

其实看起来,他真的很努力,每天早上当我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他就已经起床去自习室了,每天晚上我们准备熄灯睡觉了,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每个周末当我们和朋友们通宵达旦的时候他还在自习室里和那些艰涩难懂的公式词汇打交道。

我想,就是高考,我们也不过如此吧。

这么费尽心机地去做一件事了,可是还是以失败告终。

听起来真叫人遗憾。

可是我很多次发现,每次只要班群里一有什么消息,他肯定会马上作出回应,接着有一茬没一茬地往下聊;好几次我去图书馆看书,都会看到他站在窗台边吞云吐雾地刷着手机;甚至因为考证我跟他一起自习的时候,他总会凑过头跟我说某个某个女生长得怎么样,身材好不好,胸大不大;我甚至在偶尔开玩笑的时候翻看他的学习资料,都是大片大片的空白。

我在想,仅仅因为长时间地泡图书馆,把一天到晚的时间耗在那张固定好的桌子面前,佯装着自己多努力多拼命的样子,就能让书本中的知识存储在自己的大脑之中,那我也很乐意去做啊。

更何况,当别人说考公务员比较有出息的时候,又放下自己准备好久的考研资料去看《申论》,当知道公务员的竞争比考研要激烈的时候又转战回了考研大军中;一开始决定要考中南的,突然又听人说湖大本专业很不错,转而又信誓旦旦地要考湖大。

如此循环往复的纠结和变换当中,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

而在众人和在自己的心目中,因为日日早出晚归,也已经努力了大半年。

毕业的时候,看到我们一个个都拿到了不同单位的offer,而他因为考研失败,工作还未曾有着落。

他说,我这么努力,连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可是到头来,却是什么都没得到。

我说,那你就再尝试着努力一把,专注先把工作给找了。

相关主题